第10章 东宫才子论
- 重生之我在南朝当和尚
- 薄荷炸排骨
- 2013字
- 2024-07-21 23:09:28
归流昨晚虽未见其人,但听出他的声音,加之已有人称其为卞参军。
当下便想逃离维桢楼,但又觉得卞浦大概不会在此地难为自己,便抱着侥幸看他在台上指点江山。
“在下有话想要请教卞参军。”只见一俊秀男子走到台上,朗声问道。
大堂里的客人越来越多,门外都挤满了站立的仕子。
今日之辩,内容比往日更加精彩。
卞浦行了个礼,淡定从容道:“兄台请问”。
“卞参军以为六镇之乱的原因是在胡太后乱政?”
“这是自然”
“愚弟以为,拓跋氏既亡于尔朱氏,而尔朱氏崛起于北方六镇之乱。
简而言之就是——胡后干政引发内乱,内乱使代魏崩溃。
故代魏实亡于六镇之乱。尤其是六镇之乱中的武川镇与怀荒镇孕育了今日北方豪杰相争的局面。”
小吏听得入神,若有所思地说道:“这个看法新鲜,宇文泰出身武川,高欢出自怀朔镇。”
归流的前世记忆里并无这些,但崇难和尚曾经提过一次。
因此听闻这种历史细微之处,归流心下十分佩服这位小吏,轻声说道:“这位施主好见识”。
小吏眼神温和,双手合十,行了一个僧礼还个客气,二人便接着听着台上的论战。
卞浦不慌不忙道:“兄台谬矣,胡后乱政是肇始之因。今日题中所问乃最大败因,胡太后就是祸根之源,才是真正的败因”。
那人追问道:“在下想请问卞兄,尔朱氏身死之日,拓跋氏若能重新临朝,号令四方,代魏自当不会是今日的境况吧”。
“当然。”
听到卞浦落入自己的话锋之中,那人慷慨激昂道:“拓跋氏玺绶仍在,洛阳太极殿陛阶犹存!为何有皇帝出奔,流落两地。
答案正在六镇之乱里成长的豪杰中,所以六镇之乱最为重要。”。
“好!”众人一顿叫好,此时堂上二人僵持不下。
左边的文士打听到这个俊秀青年叫做徐遐,只不过如今还是五经馆里的一个学子。
梁武帝萧衍为了革新两晋以来士人的清谈玄学风气,重新设置汉朝的国子监,取名为五经馆。五经馆里招收的都是各郡的寒门子弟,分别教授儒家五经。
小吏听完此人身份后感慨道:“我大梁文盛礼昌,大有人才啊”
归流轻轻问道:“依小僧之见,这二人都不会是魁首。”
“莫非小师父已有属意之人?”
“贫僧不敢,只是觉得此二人挖根挖得的尚且不深罢了。”
归流刚说完,只见一袭白衣的庾信已立于台上。
他还尚未开口,只向士子们微笑颔首,堂下众人便已激昂群情激动,这就是建康城顶级文士的魅力!
“小师父,且一同看看庾学士有何高论。”因堂中声音嘈杂鼎沸,小吏便提高了声音。
庾信将手背在身后,昂首站立,维桢楼的灯烛像是一齐站在他那张冷如皓月的脸上。朱唇轻启,发出了极好听的声音,台下众人登时便安静了下来。
归流的目光倒不在台上,他看到第一排正中坐着的一个身着鹅黄色锦缎的贵妇人,在此时缓缓摘掉了白色头纱,眼神中似有万千情意。
“在下南阳庾信,拜服卞兄之口才,徐兄之才思。”
庾信顿了一下,侧身向卞浦施礼道:“依在下看来,后宫乱政之言实为陈词滥调,天下崩坏岂可归咎于一深宫妇人!
我男儿辈自当揽天下之过,当四海之任。因此卞兄之言,恕在下难以苟同。”
小吏啧啧称赞道:“这话说的好!有男子气概!”
只见庾信接着道:“代魏者,鲜卑胡虏也。六镇之乱不过是胡虏间自相残杀,其结果是边疆的胡人兵勇马踏中原,加速了洛阳上层的争斗。
六镇之乱乃国家崩溃的状态,而不是国家衰颓的最大原因。因此徐兄之言,浮于表面”庾信说完也向徐遐施了一礼。
卞浦手腕翻转,将羽扇摊开指向庾信,面色严肃地反问道:“庾兄有何高论?”
庾信胸有成竹地说道:“代魏的国运转折发生在我大梁的天监六年,那年我梁军在钟离城下,大胜鲜卑三十余万之众。
此战之后拓跋氏无力称雄北方,在其位者不思休养生息,积蓄军力,焉能不败!”
“好!说得好!”
“一针见血!不愧是东宫才子!”
……
台下的人们兴奋起来,纷纷赞赏起来。
庾信又道:“孟子云,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岂其士卒众多哉,诚能据其势而奋起其威。
拓跋氏不修德政在鲜卑族失其势,损兵折将于邵阳洲永失其威。此一战伤其国本。
以至于六镇之乱之时并、冀、青、幽北方各州板荡,洛阳的中央禁军无力扑灭,遂有尔朱氏趁机做大。
尔朱氏覆灭后,高欢坐收天时地利,宇文泰偶得人和,才有今日之北方。”
庾信慷慨陈词之时,卞浦与徐遐已拱手认输,走到台下。
人群中更有士子争相用纸笔记录着庾信的妙语佳句,他们担心若明日在酒肆茶铺里背不出庾信的句子,将有失自己的才情格调。
庾信全不在意众人的反应,自信地说道:“因此在下以为,代魏崩溃之最大败因是——恰逢我大梁武运昌盛,明君在位!我皇帝陛下天纵睿智,君臣一心,集江南半壁之力,悍然击垮拓跋鲜卑的百年国运。”
庾信慷慨陈词,说到激动之处,声音里有些许颤抖,但仍站在原处,姿态上保持着最初的名士风范。
满座无不钦佩,经久不绝的叫好声。
庾信此言激起了每一个大梁人的自豪之情,盛世之下的赞颂之词大家平日里不是没见过。
只是此言此景,有种难以言说的契合。庾信的无半点雕琢之感,任谁都沉浸其中深以为然。
饶是如此,庾信的这番浮华赞颂的见解并没有折服台下的两位看客。
此二人正是归流和那名小吏。
只见归流引着小吏,来到方才庾信的雅室里接着畅谈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