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真实的马尔罗(代译者序)

各位在此读到的马尔罗传记,出自法国巴黎政治学院教授夏尔-路易·弗隆之笔。弗隆先生著有法国总统戴高乐和密特朗的传记以及《安德烈·马尔罗词典》。这部马尔罗传记花费了他20余年的心血,在逐步积累各方资料的过程中,为我们树立了一个伟大真实的俗人安德烈·马尔罗。

人无完人,俗而不凡。弗隆先生笔下的马尔罗是20世纪法国中期的风云人物,因为他是法国总统(将军)戴高乐执政时期的文化部长,为法国文化的发扬光大工作了11年;他还是法国著名的文学家,尤其因其小说《人的境遇》和《反回忆录》而享有盛名。无论是文化部长还是著名作家,他都为法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令人瞩目的贡献。然而他也是个凡人,有七情六欲,时而被心理疾病缠身,爱憎不明,各种常人的缺陷和毛病在此书中得以彰显。伟人形象是在创建个人业绩、公众认可并歌功颂德中得以确立的,如果揭示短处会抹黑其形象、降低其格调,那是作者的败笔;如果经过褒奖和批评让我们辨认出其真实而可贵的品质,那么,作者的心血浇灌便得以报偿。

马尔罗堪称戴高乐总统的挚友,也是戴高乐执政期间的帮手和拥有权柄的人物,因而也有了政治家的身份。他忠于并维护戴高乐主义的信条,在六七十年代纷扰的法国政治潮流中,尽力争取法兰西的大国地位和国际政治上的独立自主,然而他对戴高乐及其主义的认识,对各方的批评也尽量保持着清醒客观的态度。本书作者不乏对马尔罗政治态度的描述。比如,在阿尔及利亚独立问题上的表现,客观反映了马尔罗的不坚定立场。其实,戴高乐将军在阿尔及利亚取得自主权之前,也在犹豫不决,舍不得丢掉多年被法兰西占领的这块土地,法国军官的死硬派更是罪行累累,坚持用武力镇压民众,维护阿尔及利亚的殖民统治,但是迫于多方压力,戴高乐终于放弃了昔日帝国的荣耀做出让步,承认了阿尔及利亚的国家独立和主权。马尔罗也在这个进程中表现出了积极支持阿尔及利亚独立的态度。1968年法国的五月风暴,是一场由学生罢课工人罢工引起的针对寡头政治的群众运动,马尔罗面对群起的骚动,又面临着是选择拥护还是反对群众运动的两难境地。戴高乐当时不在巴黎,回国后采取多项措施稳定了局面,也控制了马尔罗有些偏执的狂热情绪。

马尔罗身为作家,并不是行政管理上的里手。我们看到马尔罗在文化部这个新机构中时时面临种种难题和尴尬局面,多亏了总统支持和周边的挚友相助,才慢慢走出困境。然而,财政拮据却是他永远无法摆脱的怪圈,因为戴高乐从未出手协助给文化部增加预算,马尔罗也从未开口要求过。也许我们会感觉作者过多描述了马尔罗作为部长在文化部的管理经历,不过,请大家耐心阅读品味,不仅可以从中获得对马尔罗为人的深刻体悟,而且也能了解到法国行政管理上的种种弊病。这会是一个意外的收获。作者在本书中通过描述马尔罗在传播法兰西文化、扶持艺术家、引进外国传统文化方面做出的种种鼓舞人心的贡献,肯定了他11年的行政工作业绩。

马尔罗桀骜不驯,在工作上坚持自己的正确主张,为在法国建立文化宫(文化之家),建议通过视听等先进科技手段向大众传播经典,做出了不懈的努力。他言辞犀利,往往在推动工作进展的过程中,伤害到人际关系,甚至自己的至亲好友,因此他难免受到各方甚至是同行的攻击,然而只要是对的,他会不计前嫌,坚持与同行合作。读者会在本书中看到马尔罗对“存在主义教皇”萨特的异见,对现代流派的批评,甚至对戴高乐的著作提出不同意见,但这都没有阻止他在关键问题上持正确的立场,与他们共同完成革命事业。

马尔罗被早期的宣传部长和长期的文化部长事务缠身,反复经历病痛的慢性折磨,却从未放弃写作。他年轻时就表现出文学天才,以后相继发表了各种文章,包括散文、评论和小说,他的《人的境遇》《反回忆录》《王家大道》《征服者》《轻蔑的时代》《希望》等著作都在我国发行过中文版。弗隆先生在这部传记中未过多评价他的作品,只是重点提到了《人的境遇》的虚构性,《反回忆录》中不靠谱的故事,强调了马尔罗写作的特点。

本书作者对马尔罗人生价值观的认识、生死观的描述,耗费了大量笔墨。马尔罗从年幼时起遇到的家庭的种种变故,尤其是亲人的亡故,曾多次把他引向对人生和死亡的思考。他有活着的诸多烦恼,只有全身心投入写作和工作,去装潢自己的住宅,享受物质生活,和知心女友约会时才会感到开心;他多次遇到各种形式的死亡,引发他对这个虚无境界无数貌似空洞的想象:向往、欢乐、悲观、恐惧,种种复杂的情绪反映在他的日常生活和作品中,令人恐慌,然而当他病入膏肓,逐步接近死亡时,却显得格外泰然自若,令人感动。人们怀念马尔罗,尽管他备受争议,仍然在他瞑目安息20年以后,以国家级别的礼仪将其移进了伟人遗体的殿堂——巴黎先贤祠。

马尔罗的离去,给人们留下的不仅仅是其在国内建立的业绩。他博古通今,见多识广,在法国文化事业的发展上有浓墨重笔,在国际文化交流上也成绩斐然,深得好评。作者在本书中详细记载了他成功出访的次数和目的地以及一些访问经历,例如,他1965年曾到中国,与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会面。到非洲独立国家以及其他国家访问时,只要他开口演讲,就能煽动民心,鼓舞士气。他推动卢浮宫的镇馆之宝《蒙娜丽莎》到美国展出并发表演讲,引起巨大轰动。马尔罗文采出众,口才也是难得的。在国民议会或者面对媒体记者时,他的满腹学识配合卓绝言辞,讲话如脱缰的野马。人们听不到他的声音时,感到寂寞,无法猜透他的心事;听到他的声音时,又难以完全驾驭,加之他特别会想象和虚构的个性,更使他的真实面貌显得朦胧难辨,因此,弗隆先生认为,至今也没有人能够全面勾勒出一幅他完美的心路图,对马尔罗的研究,还有很多可探究之处。

我国专家对马尔罗的研究没有只停留在他的经历上,而是把重点放在了他的作品上。由柳鸣九和罗新璋先生编选的《马尔罗研究》(“法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资料丛刊”,漓江出版社,1984年版),从编选者序、文学作品选、文论选、评论选和生平资料几个方面介绍了马尔罗。柳鸣九先生在编选者序中全面介绍了马尔罗的经历和文学作品,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弗隆先生的这部传记则更多地从他掌握的文字资料和专访中,为马尔罗的形象构筑了有血有肉的灵魂躯体,把一个复活了的马尔罗展现在了我们面前。马尔罗给我们留下了他不灭的著作,也为我们留下了他一生的业绩和精神财富。

此书得以翻译出版,要感谢中国社会科学院柳鸣九和谭立德两位先生的鼎力推荐。特别感谢曾在浙江大学任教的法籍教师布罗什先生,正是有了这位法国史学博士的悉心解答,才助我克服了翻译中的难题,加深了对法国和马尔罗的深层次理解。没有他们的帮助,这本有价值的书可能会永远默默无闻,封闭在法兰西这片土地,无法与中国读者见面。

深感痛惜的是,柳鸣九先生于2022年12月离世,无法看到此书的全貌了。在此表示深切哀悼。

衷心希望我们的读者会在弗隆先生围绕马尔罗展现出来的梦幻和真实的场景中、谎言和实话的表达中、媒体的吹牛成分和如实的报道中,拨开缭绕迷雾,见到一个真实清晰的马尔罗。

唐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