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古希腊人认为“人是会说话的动物”,但美国传播学者约翰·杜翰姆·彼得斯则提出,直到19世纪后期,人们才开始用“具有相互交流的能力”来给自己下定义。彼得斯想要说明的是,交流虽然是人类的基本活动,但人们对这一本质的认识却是晚近的事情。人们认识到需要通过“相互交流”来定义自身的本质,这也体现出人类在自我本质界定和认识上的巨大变革。彼得斯紧接着也提出,对于人类自我定义的认识变化,以及交流的本质对于人类发展的影响,乃至对于人类思想、伦理道德和政治生活有何重要意义,人们至今仍在追问。约翰·杜翰姆·彼得斯:《对空言说:传播的观念史》,邓建国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17年,第2页。简言之,人们对于自身作为交流的存在并未全面完整地认识。

纵览人类演化的历史,从直立行走和语言的出现,到族群、社会和国家的形成,直至当今全球化发展,无不贯穿着人类日益频繁的多维度交流传播活动。特别是当代媒介技术的发展,更为人类不同群体之间的交流和交往、信息传播提供了最大限度的可能。无疑,传播行为是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社会活动之一。在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不仅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传播形式,也形成了丰富的传播理论、观念和思想。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革命时代的到来,针对人类传播行为研究的传播学发展成为独立的学科门类,并且在今天显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对传播学的理论基础和基本理论、思想发展脉络等问题进行全面总结和归纳,有助于传播学基础理论建设,从而推动这一学科的全面发展。就此而言,对于西方传播思想史理论发展及特征进行归纳总结,更是传播学基础理论建设的重要内容。基于此,笔者不揣浅陋,立足于西方思想发展的宏观背景,梳理思路,搜检典籍,整理资料,总结评述,在充分借鉴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完成了本书。

在以往对西方传播思想史的研究中,全面整理和体系化的著述相对较少。国内外为数不多的传播思想史的研究著述,大多针对传播学学科形成后的理论发展而展开研究,或是对传播学的主要理论流派做出归纳总结,全面整体的西方传播思想史研究较为鲜见。美国传播学者E.M.罗杰斯的《传播学史:一种传记式的方法》是目前较为完善的传播理论史研究著述。但遗憾的是,罗杰斯的研究仅从传播学诞生之日的理论开始入手,此前有关传播思想的内容基本没有涉及。不可否认,就其理论的体系化而言,罗杰斯的著述具有开创意义,对于西方传播思想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奠基作用。

为进一步开展系统性研究,在遵循思想史写作的基本原则下,应立足于西方思想发展的整体背景,针对不同历史时期的传播现象和传播理论,结合历史发展脉络和理论演变逻辑,对西方不同历史发展时期的传播思想进行总结和描述。本书尝试在充分忠于历史事实和遵循理论逻辑的前提下,对西方传播思想史的发展进行探究。在此基础上,本书力图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认真梳理和科学阐释历史文献。西方传播思想史理论建立在翔实的历史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因此,本书力求最大限度地搜集和使用第一手资料,特别是外文原著资料,尽量保证全书文献资料的翔实可靠。同时,也力图对现有资料进行充分利用和重新阐释。如古希腊罗马、中世纪时期相关内容中,本书发掘了以往并未重视或是被忽视的传播思想史资料。对于中世纪至文艺复兴时期,近年来国内已有大量的研究资料,本书充分借鉴和加以使用。对20世纪以来各个传播思想流派的理论,国内的译介和外文资料也相当丰富,本书也充分使用外文资料,尽量把最新的理论观点吸收进来。在总结勾勒西方传播思想史各个时期的历史发展时,本书对于历史事实的解释和逻辑脉络的把握争取做到有理有据,尽量避免由于资料不足而导致理论阐释的片面性。

第二,科学建构理论体系和逻辑脉络。本书努力遵循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总体理论体系和逻辑脉络指导下,坚持从传播活动的实际出发,针对西方传播思想史上各个主要时期的总体思潮、发展趋势,以及重要流派、代表人物的传播思想、理论和观点,尽量做出客观、公正的陈述和评价。本书坚持唯物史观,注意从人类传播活动的各类现象出发,总结探究理论形成的社会历史基础。但同时又不拘泥于现象本身,也注意结合每个时代传播思想的原创性,剖析这些传播思想对现实传播活动的影响和推进意义。同时本书注重立足于每个时代的社会文化背景,将各个时期的传播思想理论的演进放置于时代背景中加以考察,并与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发展结合起来,尽可能全面完整地梳理、勾勒和揭示西方传播思想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和内在规律。

第三,努力吸收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本书注重学习和吸收国内外学术界关于西方传播思想史研究的成果,特别有关西方传播思想发展的最新研究贡献,借以丰富本书内容,提升理论水平,拓展阐释视野和思路。同时本书立足于当代意识,进而审视、反思西方传播思想的发展,力争对西方传播思想有新的发现和理解,如立足现代视角阐释芝加哥学派的理论贡献,由此就芝加哥学派对于传播思想史的发展有了新的认识。此外,对于当代传播思想和理论的发展,本书重点结合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媒介技术发展的现实,进而解释传播思想的最新发展,努力与历史发展保持同步,从而使得本书富有创新性。

第四,尽量保持文字叙述的准确通畅。本书在写作语言上尽量保持准确严谨、通达顺畅,使其具有准确性和易读性。对于专有名词、专业术语,以及人名译名等,要求与学术研究中已经形成的约定俗成的用法保持统一,新的译名尽量做到规范,力求做到文通字顺,表述畅达。

至于上述这些努力,本书是否达到预期目的,还有待广大读者、专家和同行检验,期待诸位提出严格批评和指导。此外,还需要说明的是,本书引用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和资料,凡引用之处,皆按照学术规范要求,力求做到注释明晰,出处了然。在此,也向本书所引述资料的所有研究者表示衷心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