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延打酒是在王媪和武负的酒肆里。
大秦对酒的管制非常严格,不准私下卖酒不说,更不准私下酿酒。
酿酒是要消耗粮食的,而粮食,在这年头很稀缺。
王媪和武负能够在沛县内开酒肆,就说明他们跟沛县县令的关系是极为不错的。
媪和负,其实都是老妪的意思。
说是老妪,可王媪和武负也就才三十出头的年纪,风韵犹存。
刘邦跟他们二人都有一腿……来饮酒的时候喜欢捏他们的屁股。
其他好酒之人也都想捏,但二人是刘邦罩着的,在这沛县的地界上,敢于招惹刘邦的人可并不多。
刘邦虽有官舍,但他回到沛县的时候,也多不在官舍居住,要么留宿酒肆,要么去他其他的相好家里。
沛县之中,愿意给刘邦留门的美妇,不知凡几。
肥的亲生母亲曹氏,就曾经是其中之一。
之所以是曾经,是因为曹氏已经身故了,由此肥才会跟着娥姁一起生活。
有着“相好”这一层关系在,尽管娥姁还是会给刘邦付账单,但王媪和武负却也会给她减免不少。
不然的话,娥姁根本不可能付得起,除非回娘家跟吕公要钱。
可这也同样是刘邦的脸面,出嫁的女儿还得回娘家要钱,那置刘邦于何地啊?
所以娥姁生活艰难啊,她就只有那么几亩地可种,种出的粮食自家吃都嫌不够,还得给刘邦还酒钱。
所幸娥姁是个勤劳的女子,没有农活的时候,她就会在家事桑蚕、织布,贴补家用。
刘邦是个不事生产的,他作为亭长的那点官俸连自己都养活不了,娥姁莫说是见不到他往家里拿钱了,不往外倒贴就谢天谢地了。
也就是这段时间,有赵延陪着,娥姁的脸上才多了些笑容,甚至偶尔会有饮酒的兴致。
搁在之前,娥姁每日都是郁郁寡欢。
打好了酒,赵延回家路上路过了樊哙的肉摊,樊哙拉住他,往他手里塞了一堆肉。
“延,拿去吃,兄不要钱,都是些狗鞭鹿鞭猪鞭之类,兴许能把你的身体给养好。”樊哙是个没啥心眼的实诚汉子,虽长相凶恶,却心眼不坏。
赵延跟着刘邦和樊哙喝了几次酒,便认下了这位“兄”。
兄闻赵延有隐疾,屠宰了牲畜之后便会给赵延留下不少好东西。
赵延没有推辞,之前他推辞过,却被樊哙臭骂了一顿,这屠户的脾气不太好,惹怒了他,赵延还得自己哄。
犯不上。
而且,其也是好心,赵延心领了,并记在心上便是。
回到家,看到赵延手中的肉,娥姁便笑道:“等下给你煮来吃,正好下酒。”
赵延:……
这些肉本就又腥又骚,这年头还缺乏烹饪的手段,基本都是煮熟或者是蒸熟烤熟之后蘸酱吃。
这酱就有的说道了,野草野菜做的酱,那都还是很不错的。
可怕的是蚂蚁酱和青蛙酱等虫子做的酱!
尤其蚂蚁酱,原本泗水县是不吃的,但听闻说关中人爱吃,泗水郡的黔首们便也有样学样。
赵延想说,学关中干嘛呀,关中的秦人都是蛮夷!
但正是这群蛮夷,却横扫了众诸侯,统一了全国,更是让关中之地成为了人人都向往渴望的地方。
原因很简单也很现实,因为关中富裕,可以吃饱饭。
娥姁就有言,说关中之地的黔首们吃得起干饭,还是稷也就是小米做的。
泗水郡就吃不起,多数时候都只能吃藿羹和豆饭,有粟有黍,那就算是打牙祭了。
天知道赵延有多想念白米饭!
这个时候有稻米,但粒小不够饱满不说,也远没有后世那么浓郁的米香。
可即便是这没有多少米香的稻米,也价可比金,寻常人家根本吃不起,因为其产量极低,而且最适合用来酿酒。
赵延能够深刻的体会到大秦的“穷”,不仅仅是泗水郡穷,便是那人人向往的关中富裕之地,在赵延眼中也穷的一批。
主要是生产手段单一,基本完全靠农耕。
而农耕的技术又不够成熟,产量提不起来。
能够一日三餐都吃饱饭,那对黔首而言,都是奢望。
贵族才能一日三餐,黔首每日只能吃两顿,还是以“不饿”为标准的。
想要完全吃饱?日子还过不过了!哪有那么多的粮食啊。
也就农忙之时,需要下力气,黔首们才会多煮点粮食,让自己吃的更有饱腹感一点。
值得一提的是,大秦的税赋并不高,尤其是对山东(崤山以东)之地,那基本就是象征性的收一点,所收税赋都不够当地秦吏们的官俸,还得关中给予贴补了。
关中之地,水利丰富、土地肥沃、粮食产量高,要比山东之地富裕的多。
对于山东之地的黔首们而言,他们眼下的日子要比秦国横扫六国之前更好一些。
不用打仗了,也不用上交那么多的粮食。
唯一稍显不足的,是得服劳役,但那也比服兵役强。
而且,六国尚在的时候,山东之地的黔首们也一样是要服劳役的。
这就是秦国与山东六国最大的不同了,秦国人在二十级军功爵位制的刺激下,那都是巴不得当兵上战场的,而山东六国的黔首则是觉得,只是服劳役都亏大发了,更遑论兵役了。
赵延得了验传之后,也得每年去服劳役。
他正愁这事了,刘邦回来了。
见家里有酒有肉,刘邦也不去酒肆了,而是跪坐下来直接开吃。
吃喝了半晌,刘邦才对赵延说道:“延,你若要去服劳役的话,那起码得是三个月,但此时,兄却有一个机会,可以让你免除劳役。”
赵延拱手说道:“请兄指点。”
刘邦夹了一块狗鞭塞入口中,边嚼边说道:“你会水是吧?去泗水捞鼎吧,只需要打捞三天,不管有没有打捞上来,都可以归家并免除劳役。”
“泗水捞鼎?”赵延惊异问道,“可是始皇帝东巡到了泗水郡?”
刘邦笑了笑,说道:“你还怪聪明嘞,如何,去不去?”
旁边的娥姁闻言,眉头早已蹙了起来,她想要开口,却是被刘邦一个眼神瞪了回去。
见娥姁欲言又止,最终也没有开口,赵延说道:“行,我去了,我本就是阿姊从泗水中捞上来的,不过再走一遭,又有何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