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南洋海战(2)

杨孝辩无疑是幸运的,因为十余艘沙船只有三艘躲过撞击,他便是其中一艘,,吴天兴巡视一周,远远的和杨孝辩四目相对……。

吴天兴大喊道:“左满三”,战舰在左边三次齐桨后,船在水面上转向接近90度,将船头转向隋人沙船,船上的跳荡手们像春风扶过的青草,随风摆动,吴天兴看着角度差不多也可以撞上,就在次下令:“齐满进”,战船开始冲锋。

吴天兴在心中计算着桨手的体力,大概划完这一次就没法冲锋了,所以这将是这艘船最后的冲锋了。

杨孝辩看到转向的陈人战舰,心中发毛,对面那艘战船刚压塌一艘沙船他看的清清楚楚,稍作思索,他反应过来连忙喊道:“左满二”,战船将坚硬的船头朝向吴天兴的战船,吴天兴的战船就会从侧面划过,大副见状喊道:“准备钩爪”,吴天兴知道,现在就和自己没多大关系了,他只需要抱紧桅杆应对一两分钟后的撞击。

两船越靠越近,海湾之中到处都是木屑和落水的人,呼喊撞击之声不绝于耳,有的战船被火箭点燃了,冒着浓烟,有的战船直接被顶到沙滩之上,彻底搁浅了,吴天兴露出冷笑,这张老三明显是撞击的角度不对,撞到船头上了,然后因为惯性两船就都搁浅在沙滩上了。

还有的一艘大船被小船包围,正在放火,船长连忙大喊:“左满,不要停”,然后这船就开始原地打转,周围小船纷纷遭殃,船上士卒也大骂不止。

远处黄偲黑着脸看着打圈得战船,此时沈玄桂通过小船登陆到陈军旗舰上,看到黑着脸的黄偲,一旁的大副指了指打圈战船,又指了指黄偲,小声说道:“那船都统是他儿子”。

沈玄桂憋住笑,对黄偲说道:“令郎这办法虽蠢笨了,但是还是有效的,也算是一种解决方法嘛”。

“哼,待战事结束我非得打断他一条腿”。

“令公子久在内海,用惯了拍杆,木杆投石之流,不习海战也实属正常,我儿子连驾船都还不会,令公子已经十分优秀了”。黄偲闻言面色稍缓。

一旁的大副看着21岁的沈玄桂问道:“令公子几岁?”

“刚满四岁”。

“……”

远处,黄天兴与杨孝辩的座舰已经平行了,陈人跳荡手丢出钩抓,,然后用力拉扯,双方船只越来越近,杨孝辩连忙让人去砍钩爪,但钩爪是精铁所造,而且有很长的爪柄,普通刀剑根本没用,于是就有人砍船沿,将有钩爪的那一块木头直接砍掉,然后陈军将士收回钩爪再次抛出,有时甚至能勾到一两个隋人,钩中衣服还好,倘若是躯体,皮肤,那就是……

随着一声撞响,两条船只撞在了一起,陈人将士身穿短打,手持力刃,很快就消灭了夹板上的隋人,众人开始向舱口靠进。

这时候船舱里突然冲出十余甲士,当场砍死十数人,大副李文浩见状大喊:“撤退,撤退,撤到船上”。

杨孝辩明明知道砍陈人的钩爪没用,但还是要砍,就是为了给甲士留出披甲的时间,这个时候杨孝辩率领十数人的甲士重新夺回甲板,并试图穿着甲胄跳帮到陈人战船之上,船舱中还有甲士陆续出来。

吴天兴见状,心中大骇,他本是海盗出身,一月前才受到大陈王师的诏安,没有遇到过什么甲士,但是他亲眼看道了一个甲士就可以砍死数个无甲跳荡手的时候,当即发挥海盗本性,打不过,就跑,于是他大喊道

“左满二,前进”。

当杨孝辩从船舱中出来的时候,吴天兴已经拉开了距离,,杨孝辩下令追击,两船以追一赶,这时原本停在岸边的沈威武指挥着沈氏两艘普通帆船靠近杨孝辩,杨孝辩还以为是来帮自己的,然后他就得到了数波火箭雨,密集的火箭行快点燃了堆放在一起的麻绳,桅杆下的风帆,以及干燥的船板,船只开始燃起熊熊大火,杨孝辩大骂不止,只得让桨手登上甲板扑火,但是依然无法阻止火势,数十人甲士在大火中哀嚎,有的人直接跳入水中想要游泳逃生,却被身上的铠甲带进海底,连挣扎都做不到。

吴天兴在十数米外看着渐渐沉没得杨孝辩,他们四目相对,杨孝辩眼中尽是不甘。

梅窝海战基本结束了,现在的抵抗基本上都是徒劳,慕容三藏亲眼看着这场海战结束。他带着剩下近5000人在岛上,他们是驻扎在岛上的,未来得及登船作战的隋军。

慕容三藏自己是登船了,他刚登船,然后被陈人的战船撞在一起,拖到了黄沙海岸之上,就是张老三的船,他连忙指挥跳荡跳到张老三船上与之交战,不久之后张老三连同麾下的300陈人将士全部身亡,这时的战事已经彻底无法挽回了,主力战船系数被毁,他傻愣愣的看着眼前的一切。

黄偲问道:“如此说来岛上还有很多的隋人”。

“不错,北人不喜水上颠簸,所以安排了大量将士再海岛上驻扎,恐怕在4000左右”。

大副孙笑川说道:“这恐怕不太好剿灭”。

沈玄桂说道:“不如我等看看,能不能劝降他们”。

海战在中午时分基本结束,战场尚未打理结束,劝降使者就被砍掉四肢。丢在了黄色的沙滩之上。

黄偲没有登陆的准备,他的船队甚至没敢在这个海湾过夜,留下50余艘战船后,他就北反了。

慕容三藏看着远去的船队,生出一种无力感。隋人水师没了,他父亲慕容绍宗就是死在船上。(549年)慕容绍宗在围攻颍川城时乘船窥视城池,结果被风将船吹到城下,遭到守军的乱箭攒射。他自知难以逃脱,最终投水而死,想到这里,慕容三藏走到山崖之上,一跃而下。

22日,留守广州的衡阳王陈正理收到了宁长真的投降信,立即将投降信送到韶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