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双龙会

武陵西部的河洑山,是其境内唯一的山脉,也是汉吴两国的交界之处。河洑山有大小山岭五十六个山、沟谷四十二条,汉吴平分其山,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

仙源关是武陵郡的门户,属于东吴管辖之地,刘禅“来时”便由此入川。如今又见旧地,不由感慨:“孤峰直?出层峦,水落平江第一关。”

关羽生前亦曾屯兵于此,山民为缅怀关羽,特地在仙源关之侧,建了一座“君候庙”,供奉关羽神位,香火异常繁盛。

刘禅到仙源关的第一件事,不是去与孙权会面,而是选择去了君候庙。负责迎帝的陆逊、诸葛瑾虽然尴尬,但也不得不从汉主之意,头前引路。

百姓出资,财力有限,君候庙只有区区一座正殿。当然说是殿也是夸耀了,其实就只有一间房而已,里面的神像也只是一人高的木塑,刷了金粉而已。

刘禅打量着关羽的神像,面色闪过一丝憾色,在众人惊诧的目光下,上过香后,刘禅竟然撩起下摆跪在了蒲团上,恭恭敬敬的对神像叩首三次。

“君候生前为国尽忠,死后护佑一方生灵,我等自愧不如啊!”

李严这话说的,臊得陆逊、诸葛瑾脸腾的一下就红了起来。做将军也有入流不入流,很显然吕蒙就是不入流的,专走下三路的将军。

而起身之后的刘禅,也是回首对陆逊、诸葛瑾言道:“这君候庙,寒碜了一点。朕出资,把这里扩修一番,如何?”

陆逊淡淡一笑,拱手回道:“合议之后,武陵将划入陛下疆域,如何扩建,自然是陛下做主。”

哦!白面书生陆伯言,果然是心思灵透之辈,当着汉吴两国官员的面,他是既不应承,也不反对,把这个软刀子挡了回去。

刘禅頟首点头,走到陆逊面前,笑着问道:“若是夷陵之战时,你知汉室还有今日,还会退兵吗?”

陆逊很认真的想了想,然后告诉刘禅不会,如果他知道,他会不惜一切代价攻克永安,因为刘备要比他好对付多了!

哈哈......,抬手制止了李严等臣,刘禅对陆逊笑道:“陆伯言,你很不错!”

陆逊也真是不客气,面不改色的应了句:“陛下谬赞,臣愧不敢当!”

相比于在这打哑谜,陆逊觉得的汉主还是移步好,吴帝已经在关后的碧泉别苑等候,时间若是太长,对二帝都不是什么好事。

刘禅呢,也是从善如流,所谓的难堪,还是点到即止为好,便让陆逊引到銮驾。

二帝会面之地,是碧泉别苑的紫竹林,孙权还准备了当地的名酒-崔婆酒。还谓刘禅曰:仙源者,神仙之乡也。槃瓠以犬身娶帝喾的女儿在河洑繁衍生息,张虚白点化崔婆酒井香气四溢。

“你父亲与仁妹大婚时,喝的就是这个酒。当时,你尚在襁褓之中,却不想时光匆匆,你都已经成年。”

这次孙权可不是一个来的,他还带了孙仁一起。孙仁身体不太好,还在竹林之屋休息,等他们谈完了,刘禅就可以去见他母亲了。

“吴帝,你这是拿太后做筹码吗?”

“公嗣,你不要误会,朕只是想让你们母子重逢而已,是一片好心。”

两国交战,台上的,台下的都只是手段而已,作为君主,孙权毫不认为自己做错了。不管是偷袭荆州,还是攻打永安,都只是他强国的一种手段。

同样的道理,刘禅也不是真心与东吴联盟,他只不过希望东吴能牵制一些曹魏的兵力,或者在汉魏交战之际,按兵不动。

孙权可以明确的表示他的立场,他不希望汉室强大,亦不愿意看到魏国灭汉,他希望保持原状,三国鼎立。

呵呵,“这话反过来说也行,你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我们点灯啊!”

“你要这么说,朕也不反对!做帝王嘛,都是这么自私的。”

刘禅干的不错,他这次向北用兵,开国进军中原的道路,成功了!不仅魏国挡不住,吴国也拖不动。

孙权看过了军探的密报,汉军的形式是一片大好,纵然有曹真的反制,也挡不住诸葛亮的兵锋。

他很好奇,这次北伐之战,如此周密的计划,是出自诸葛亮之手,还是刘禅?

刘禅耸了耸肩膀:“有区别吗?”

孙权是什么人,一听这话,他就明白了,北伐之事,怕不是外面传言的那样,乃出自孔明之手。

当年,曹操说过:生子当如孙仲谋;现在孙权得说一句:生子当如刘公嗣。三国之中,季汉的国力最弱,可他却撬动了最强的魏国,这足以让天下人侧目。

议和的条件,刘禅看了,东吴割建平、武陵、宜都三郡,沅水以西,尽归汉土,汉吴两国罢兵休战。但季汉必须归还孙桓、朱然、骆统等十五吴军将校。

“有了建平郡,你就可兵指襄阳!朕等着你二度与魏军大战。但你记住,下一次的吴军,绝对不会铩羽而归。”

孙权玩了一手阳谋,别看他割了建平,给了出川的口,但汉军的守备压力便会无形增大。就像他说的,与襄阳的魏军交战,是早晚的事。

孙权不会改变他的平衡之术,更不会让汉、魏有独大的机会,坐收渔利才是最适合东吴的。等两国两败俱伤了,他便可以将天下收入囊中。

孙权的坦然,是刘禅所没想到的,在他的心中孙权一直是个小人的形象,刚愎自用,凶残暴戾。

但通过今天一番对话,他有了新的认识,孙仲谋虽然卑鄙,但却是不失为雄主,他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东吴一统天下。

“好!两国暂熄刀兵,最后鹿死谁手,咱们走着瞧!”

哈哈,“你也是个痛快人,比你爹强多了。”

两国之间的谈判,就在刘禅与孙权只言片语中一代而过,亭外的臣工都很差异,因为他们谈的太简单了。而且一点没提如何友好,把两国的谈判,当成了一种口头的约定,未免太过儿戏了。

但两位帝王似乎很满意,还一起出亭,去孙仁郡主那里,说说家长里短,把两国的臣工都晾在一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