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北上

汉军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与孟获为首的南蛮鏖战,汉军士气如宏,打的南蛮损兵折将,木鹿大王、金环三结、朵思大王、董荼那、阿会喃等洞主尽皆战死,南军节节败退。

且在孔明的智计之下,一擒孟获于白崖,二擒于邓赊豪猪洞,三擒于佛光寨,四擒于治渠山,五擒于爱甸,六擒于腾越,七擒于蹯蛇谷。

以绝对是智力和胸怀,折服南蛮,孟获率祝融、孟节、孟优、孟琰、忙牙长、带来、杨锋、兀突骨等自缚于帐前,向诸葛亮请降。

面带羞愧的孟获,恭敬的对诸葛亮磕了三个响头,恭声道:“葛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诸葛亮也是亲自上前为孟获解绑,同时虚扶其他将领,谓之曰:“诸位受雍高等人蛊惑至此,如今迷途知返,回归王化,乃国家之幸,南中百姓之幸!”

对来降的诸部族长、洞主,一律厚待,诸葛亮会上书,请天子赐予其等两千石的高官,赐爵关内侯,依旧统领过去的领地、人马。

孟获请封为南中都督,爵兴古乡候,总揽诸部人马,统领:牂柯、越嶲、朱提、建宁、永昌、云南、兴古,辅以汉官治理南中七郡之地。

孟优、孟琰拜辅汉将军,遴选七郡儿郎三万,编入益州郡,划归大都督府统辖。另迁:徉柯郡两万户,建宁郡万户,朱提郡八千户,兴古郡四万户,入益州,充实蜀中人口。

诸葛亮这一手挺狠啊,明面上宽宥南中诸部,他们的势力依旧,已然是这南中的土皇帝。而且,还会被授以爵位、官职,由蛮族正式转变为大汉士族。

但接连大战,将校士卒死伤惨重,元气大伤。现在又要抽调三万人马,贡奉朝廷差遣,那南中七郡的人马,可就剩一副空架子了。

而又要迁走南中七万八千户的人口,占七郡人口的七成。这一招釜底抽薪,以势迫压的好啊。孟获那句:南人不复反算是说对了。想要恢复战前的兵力,没两代人的时间,想都不要想。

可形势比人强,孟获得封乡候,两个兄弟都做了汉军大将,他当然要鼎力支持。诸部族长、洞主,就算心里再不愿意,也只能默默接受。南中七郡回归季汉,势不可挡,他们只能选择接受。

在犒赏三军之后,诸葛亮还在兴古郡,立碑一块,上书:奉大汉天子命,于建兴三年,秋,恩抚南中七郡。此后,南中永为汉土,汉与南化为同族。破坏两族和睦者,皆处车裂之刑!

休整半个月后,诸葛亮下令办事,孟获随军入朝觐见,接受封赏。后续安置汉官,迁徙百姓之事,则交由吕凯,王伉全权负责。

一路行来,看到汉地的富庶,农耕之发达,孟获在唏嘘之余,尤其是那种水轮直立于河边水中,轮周斜装若干竹木制小筒,长达四十二管者。

利用水流推动主轮;轮周小筒次序入水舀满,至顶倾出,接以木槽,导入渠田。这种便于土地开垦,提升粮食产量的巧物,是蛮荒中走出来的孟获,所无法想象的。

也让其对诸葛亮口中哪位英明睿武的汉天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很难相信,养尊处优的汉天子,竟然还是位能工巧匠。

提到刘禅,诸葛亮脸上的笑容明显更浓了,他也是不厌其烦的给孟获介绍,大汉新实行的租庸调制,土地开垦政策,及刚刚实行的,与土地政策结合的府兵制度。

汉天子虽然年轻,但却奉行勤俭治国的道理,自登基等来,颁行的利民之策多达四十余条,两川百姓因此安居乐业,斯民小康。

与一般精文统武,功于心计,玩弄权术,操控臣工的帝王不同。陛下更注重实效,不管是农业、军事,他就力求简单、高效,用人不拘一格。

最为主要的是聪明,诸葛亮不仅教过他帝王术,更教过他农工百科,而在格物一道上,天子显然学到了精髓。在农业、匠作方面,于季汉大有裨益。

当然,孟获也不要以为,陛下是个弱不禁风的书生,其武艺师从大将军马超,刀术、枪术都堪称天下一绝。但从武力上言,其武力毫不压于张苞、关兴。

他二人的武艺,孟获可是亲自领教过得,心里该有数,陛下是个怎么样的存在。

“不可想象,天子竟如此全才!”

“那是自然,陛下的天资确是本相平生仅见!”

相处这一路,见到孟获深幕华国之荣,诸葛亮也建议他,在成都期间,好好看看季汉的风光,多进宫与陛下接触。

孟获是个不错的将军,兴许,他会被天子的人格魅力所吸引,放弃回南中,带领南中儿郎随陛下征战中原,去做这世上最伟大的事。

“丞相,末将怎么觉得您在夸耀呢?”

孟获当然清楚,诸葛亮不是言而无信之人,否则他的脑袋早搬家了。同时,他也听出来,诸葛亮对他家这位天子,既有对学生的自豪,也有辅臣的满意。

可说句实话,就算天子给他再荣显的官职,他也会留下。因为他的使命还么有完成,他还没有把南中建设的跟蜀中一样富庶,这才是他作为南中首领的使命。

孟获清楚得很,季汉给的再多,也终归不是南中自己的。他这次北山,从族中挑选了六百名好学之士,入季汉国学馆求学。就是希望他们学成之日,能够带领南中的百姓,过上与汉人一样的日子。

“曲泾,陛下是最知人善任的。等你见过了陛下,谈过之后,本相相信。你的选择,南中七郡的未来,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天子的旨意已经到了军中,刘禅听说孟获进京,特地按照王府的规格准备了一座府邸;还在旨意中说,要与孟获私宴,拼桌一醉。光这份诚意,就足以让孟获,看到汉室的招揽贤达之诚。

“陛下的深情厚谊,与丞相的豁达,着实是让末将,敬佩不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