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洛阳

毕轨到洛阳时,正巧赶上南方报捷,江夏太守文聘与治书侍御史荀禹,借山势举火向吴兵发起反攻,吴军撤退。

骠骑大将军司马懿指挥魏军大破袭取襄阳的吴军,斩吴将张霸。大司马曹休也在寻阳击败了其他东吴军队。曹叡大悦,重赏之。

曹叡呢,有个缺点,一高兴就喜欢大兴土木。当然,他也知道是战时,不宜搞的太过,所以只是也仅仅是下旨,把洛阳宫的御园捯饬一番。

站在高台上,单手掐腰看着工程进度,曹叡是一脸的喜色,太傅-钟繇,太尉-华歆,司徒-王朗侍立于后,虽然他们并不喜欢,但也不敢表现的太明显。

曹叡当然知道三个老家伙不喜,心疼钱财,可他偏偏要让他们看着,不为别的,就为让他们知道如今的大魏,到底谁才是说一不二的天子。

看到何曾引毕轨而来,上前行礼,曹叡挑了相爱眉头,摆手示意二臣平身。

“昭先,你不在并州辅助燕王作战,怎么突然回京了!”

毕轨呈上燕王的奏疏,将并州目前的情况,一一陈奏。而听到攻击并州的汉军,有二十七万之多,也面露惊骇之色。

曹叡的性质也让他搅合了,随即转身:“青龙殿议事!”

......

让内侍将燕王的奏疏传阅,曹叡磨着扳指,问阶下的三公:“你们怎么看?”

三臣以为,燕王所奏合理,汉军势大,的确应该添加兵力。上一次,汉军进攻,就用了声东击西之策,专门以优势兵力,攻击我军薄弱之处,南阳之战的失利,便是如此。

这一次,他们又故技重施,趁着与大将军曹真,骠骑大将军司马懿战于南阳之际,又二次加兵并州战场,战略意图非常阴险,就是要打开河北的大门。

河北是朝廷的大后方,是战马、粮食、赋税的重地。河北稳固则天下稳固,大魏就有源源不断的兵马、钱粮。

一旦河北门户大开,那完全稳固的后方也就没有了,时时要提防汉军的兵锋,可供划拨的资源,也会大打折扣。

总而言之,并州必须守住!不仅要守住,还应该尽量多划拨兵力,那里越稳固大魏越安全。王雄在汝南不是有四万大军吗?

干脆都划过去,反正他们都是从北军调过去的,将士们思乡心切,调回去能守城,也能平复军心,一举两得,为什么不做!

“济南王曹楷,前些天,还上表请战呢!他是与燕王想到一起了。”

同样叫一个名字,对曹仁的儿子,甯陵侯-曹楷,曹叡可以重用,让他领镇东大将军,假节,督一方军事,给司马懿做副将。

但对济南王曹楷,曹叡是一刻都没忘,他是曹彰的儿子,而且与其父一样,骁勇善战。对这样的兄弟,他什么时候都得防着点。

燕王要的这个王雄,可是曹彰的旧部,他之所以愿意带兵镇守汝南,就是因为那里距离曹楷近。前脚曹楷上本请战,后脚燕王就要调王雄,这其中就没有不可言之事吗?

曹叡这话,三公听了心里咯噔一下。而坐在三人对面一直闭目养神的司空陈群,也是听到曹叡的问话后,睁开了眼睛,扫了三臣一眼,随即扭头看向曹叡。

“三位之言老成谋国,不无道理!然老臣以为,蛇无头不行,加兵也是要有大将统领的。”

“镇北将军-东乡候-陈本,有统御之才,精练于文理,奉命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其弟陈骞、陈稚皆为大将。”

燕王要调冀州-毌丘俭部西进,干脆就让陈本督领援兵,冀州交给陈骞兄弟二人料也无大事。至于汝南的空缺,就由曹范顶上。

陈群当然知道曹叡防着什么,如此调度既能缓解并州防御的压力,更能让陈本挟制王雄。至于燕王,他是个识大体的人,什么能干,什么事不该想,他该清楚。

“好,按司空说办吧!”

挥手示意诸臣退下,但毕轨却没有走意思,曹叡面色闪过一丝不悦,心里责怪毕轨没眼色。

是,他是潜邸出身的不假,但与毌丘俭等人心腹,其及邓飏、李胜、何晏、丁谧等人,随都很有才名,但追求富贵,趋炎附势,虚浮不实的性子,为曹叡所厌恶。

让他去并州任职,其实就是有意压制他,省得其与邓飏、李胜、何晏、丁谧朋比为奸,给他搞事情。燕王隐晦的表示过了,他不适合再回并州,曹叡可不希望,从毕轨嘴里听到过分的要求。

“陛下,臣是潜邸出来的,有些事,臣看到了不能不说!”

他和牵招之见的恩怨,天子圣明,心中定然一清二楚。他说牵招的不是,是显得有些卑鄙。但牵招与燕王之间,自开战之后,先胜后败,还丢失了西河郡及太原郡、上党郡部分。

若是力有不逮也就算了,可他们输的太蹊跷了。......,毕轨将所见所闻,一一对应曹叡做了陈述,尤其与赵云西河一战,败的就是尤为的奇怪。

毕轨不得不提醒曹叡,这牵招可是袁绍旧部,跟徐庶一样,他们的心里,对大魏只有恨。纵然三代主君对他们恩深四海,也不足感化他们的心。

自与汉军全面开战以来,孟达、黄权、徐庶,三起叛案,还不足警醒吗?

几位重臣不是说了么,并州不容有失,毕轨对魏军的战力并不怀疑,他担心就是重演,堡垒被内部攻破。到时候,可是国家的大害!

曹叡皱眉想了想,提笔写了一份诏书,交给毕轨:“你回并州,继续任刺史,参与军务。如事有不利,持此诏去找东乡候。”

当然,曹叡也有话警告他。千万不要因私废公,如果让他发现毕轨刻意针对牵招,破坏前线的战事。后果是什么,他应该很清楚。

毕轨伺候天子那么多年,哪能不知道曹叡的脾气,当即毕恭毕敬的应了句:“诺!”

可在心里,毕轨却下了决心。等牵招把汉军击退,他就在那狗东西头上,扣一顶大大的帽子。燕王要是不识趣,那就把他也捎带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