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中庸之智,人情世故必修课

  • 枫趣
  • 暖冷自知
  • 3248字
  • 2024-10-09 13:00:27

一个人的气度要高远阔达,但又不能太粗疏狂放;

思维要细致周密,但又不能太杂乱琐碎;

趣味要高雅清淡,但又不能太单调枯燥;

节操要严正光明,但又不能偏执刚烈。

如何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呢

古代的圣贤给我们指出一个智慧的法门——中庸之道。

《中庸》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

喜怒哀乐的念头未发动叫作中,一旦发动都恰到好处、契合节拍叫作和。中是普天之下自性的根本,和是普天之下通达至境的通道。如果达到中和的境界,天地就各正其位,万物就发育成长。

由此可见,所谓中庸,就是中正、平衡、和谐,为我们揭示了一种不偏不倚恰到好处的人生态度。

魏晋时期,中国历史上鼎鼎有名的人物嵇(ji)康,是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才气明重天下。但做事不拘常理、生性狂放不羁。像这样的人,虽然有才华,但却很难融入社会,和很多权势人物都有矛盾冲突。

钟会出身名门,是魏国大书法家钟繇之子,年少得志,在司马氏掌权后成为其集团的重要人物。而嵇康是竹林七贤之一,是著名的思想家、音乐家、文学家,其才华和风度备受赞誉。钟会对嵇康的才情十分敬佩,甚至可以说是仰慕。

钟会早年写了《四本论》,很想让嵇康点评,于是去嵇康家拜会。当时嵇康正在院子里的树下光着膀子打铁,对钟会的到来不理不睬。钟会在门外犹豫许久,最后把书直接扔到院子里,掉头就跑。这一次的拜访,让钟会感到十分尴尬和失落。

后来钟会做了高官,又一次造访嵇康。这次他备上贵礼,带着众多文化圈的名士和随从,声势浩大。然而,嵇康依然在打铁,旁边还有另一位“竹林七贤”给他拉风箱。嵇康对钟会的到来依旧不理不睬,专心致志地打铁。钟会等了很久,嵇康都没有与他交流的意思。最后,钟会准备离开时,嵇康才说了一句“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这句话充满了冷嘲热讽。钟会也不示弱,回了一句“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然后拂袖而去。这次拜访让钟会觉得颜面尽失,也对嵇康产生了怨恨。

嵇康的政治立场是拥曹的,坚决拒绝与司马氏合作。后来,嵇康的好友吕安被其兄吕巽诬告不孝,嵇康知道此事后十分愤怒,出面为吕安作证,结果自己也被关入狱中。

与嵇康素有恩怨的钟会趁机向司马昭进言陷害嵇康,说他言论放肆,妄谈政治。司马昭听信了钟会的话,下令判处嵇康和吕安死刑。嵇康在刑场上抚了一曲《广陵散》后,慷慨赴死。

简单来说,一天一位权高位重的大将军钟会前来拜访嵇康。当时嵇康正与人在大树下打铁,见到钟会到来,嵇康旁若无人,对其置之不理,依然锻造他的铁器。过了很久,钟会正要离去,嵇康终于开口:“你听到什么而来,见到什么而去?”

钟会觉得这次造访很没面子,生气地说:“听到我所听的而来,见到我所见的而去。”自此对嵇康怀恨在心,成了仇人。钟会在皇帝面前屡进谗言,风华绝代的大才子嵇康最终没躲过一个“言论放荡,诽谤经典”的罪名,处死刑场之上,年方四十岁,而且连自己最拿手的名曲《广陵散》也从此失传了。

大才子嵇康的志向不可不谓高远,然而他不通人情世故,不懂为人处世之道,尤其是在当时礼教盛兴的政治环境下,依然我行我素,傲慢无礼,他最后没有一个好的结局。

人情世故是一门大学问。有些人和事纵然你看不惯,言行举止也不要表现出来,要善于隐藏自己,要懂得基本的应酬之道。情趣高雅可以,但不可过于清高,如果不近人情那就是给自己找不痛快了。生活在世界上,你必须懂得保护自己,要与人和谐相处,以中庸之道约束自己的言行举止。注意分寸,把握火候,时刻掌握一个度,左右适中,前后恰当。就像走钢丝一样,小心谨慎,方能保护自己的安全。

《菜根谭》中说:“处事不宜与俗同,亦不宜与俗异;做事不宜令人厌,亦不宜令人喜。”意思是,为人处世既不要同流合污陷于庸俗,也不要故作清高标新立异,从而脱离俗世人群;做事不要使人产生厌恶之情,也不要故意迎合讨人欢心。那么,我们该怎么做呢,牢记中庸二字就够了,一切正常自然平衡为准则。

如果读懂了中庸的哲学,就会认识到:一个人在做事的时候,心思缜密,考虑周详,固然是好事,如此一来,做事成功的概率必定会大很多。然而,我们还是应掌握一个中庸平衡的度,如果思虑太过,做事总是思前想后,不免陷入烦琐之中,从而优柔寡断,难以抉择,这样就会白白错过难得的机会。导致之前所做的所有努力付诸东流。

古人云:少则得,多则惑。有时在做事的时候,顾虑少一些,会使人当机立断,提高工作效率,最终能达到一个理想的目标;在生活和工作之中,我们应该时常保持自律的态度,这样可以使我们在面临诱惑时冷静下来。可是,严明的操守只可要求自己做到,不可过分强求他人也达到你所期盼的境界。而且,你也不可严明到走极端,那样就会过于冷酷无情,所有人都会离你而去。

历史上有些人志向宏远、秉性高洁,不愿与人同流合污,内心不免陷于痛苦的挣扎中,于是他们开始愤世嫉俗,满腹牢骚,表达自己对社会的不满。而他们的一生只有在痛苦中度过。可见,无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学会中庸智慧,以一种冲淡、平和、适中的态度与人交往,千万不可过于偏激刚烈。

中庸思想渗透在为人处世的方方面面,以中庸态度待人,你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孔子说:“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大概意思是说由于君子的一言一行都表达得恰如其分,恪守中道,做事四平八稳

所以才被称为君子。而大多数小人物是什么样呢?处处违反中庸之道,做极端的事情。阅读到这里的你,要做什么样的人呢?

以下是结合具体事例说明中庸之道的实践方法:

一、言行适度

事例:在一场工作会议中,同事们就一个项目方案展开激烈讨论。有的人坚决主张采用激进的方案,认为这样能快速取得成果;而另一些人则强烈反对,觉得风险太大。此时,小王站出来发言。他先肯定了激进方案中具有创新性的部分,同时也指出了其中潜在的风险。接着,他回顾了以往类似项目的经验,提出了一个相对稳健但又不失进取的方案修改建议。既没有完全否定激进派的想法,也让保守派看到了新的可能。

这个事例体现了言行适度的中庸实践方法。在表达观点时,小王没有走极端,而是客观地分析各方观点的优缺点,找到一个平衡的点,既不过分保守也不过于激进,从而推动讨论朝着更合理的方向发展。

二、心态平和

事例:小李参加了一场重要的考试,考试结束后,他没有像其他同学那样焦虑地等待成绩公布,也没有盲目自信地认为自己一定能取得好成绩。当成绩出来后,小李发现自己的成绩虽然不是顶尖的,但也还不错。他没有因为没有达到自己的最高预期而沮丧,也没有因为成绩还可以而骄傲自满。而是认真分析自己在考试中的得失,为下一次的学习和考试制定合理的计划。

小李在面对考试结果时的心态体现了中庸之道的心态平和。无论结果如何,他都能以一种稳定的情绪和理性的态度去对待,不被情绪左右,从而能够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三、处事公正

事例:在一个团队项目中,团队成员小张和小赵因为工作分配问题产生了矛盾。作为项目负责人的老张了解情况后,没有偏袒任何一方。他先听取了双方的意见,然后根据项目的实际需求和每个人的能力特点,重新调整了工作分配方案。这个方案既考虑了小张的专业优势,也照顾到了小赵的实际情况,让两人都能在项目中发挥自己的最大价值。

老张的做法体现了处事公正的中庸之道。在处理矛盾时,他不凭个人喜好或关系亲疏来做决定,而是以客观的标准和公平的原则来协调各方利益,从而维护了团队的和谐与稳定。

四、追求平衡

事例:小孙是一位职场人士,工作非常忙碌,但他也很注重家庭生活。他不会因为工作而忽略家人,也不会为了陪伴家人而影响工作。他会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在工作时间高效完成任务,尽量不加班。下班后,他会把时间留给家人,一起吃饭、聊天、参加家庭活动。周末的时候,他也会抽出一部分时间来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为自己的职业发展打下基础。

小孙的生活方式体现了中庸之道的追求平衡。他在工作、家庭和个人发展之间找到了一个平衡点,既在工作中实现了自我价值,又在家庭中获得了温暖和幸福,同时也不忘提升自己,实现了多方面的和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