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演示的必胜方程式

那么,我们就来聊聊演示成功的模板到底是什么。实际上,能够创造未来的演示都有一个共同的模板,也就是“必胜方程式”,我所有的演示都遵循这个模板。下图就是我的演示必胜方程式。

先从整理问题(任务)开始;接着描绘目标,即未来(愿景);最后提出实现这一未来的可行方案(理念+计划)。这个流程正是我根据自己的经验总结出的必胜方程式,是我的制胜法宝。

因为只有三个简单的主题,所以提案的内容非常简单。在实际演示中,也可以根据这个方程式告诉对方“贵公司现在是这样,将来会变成这样,可以用这个方法来实现”。这样的演示框架清晰,主旨清楚,对方也很容易理解。

也许你会说“啊?只有这样吗”,是的,就是这样。实际上,我就是用这个方程式来做演示的。只要按照这个流程来进行提案,做出的演示就很容易引起对方共鸣。另外,如果按照这个方程式来思考的话,就不需要反复思考让人头疼的演示形式了,从而将更多精力放在对演示内容的思考上,并取得飞跃性的进步,这也是很重要的一点。也就是说,在提出方案和进行思考的时候,都可以使用这个必胜方程式。

请摒弃“演示很难”的固有观念,实践这个必胜方程式。只有这样,才能让演示获得成功。

必胜方程式如下图所示。根据这个图我们更容易理解演示的框架以及在演示中应该讲的内容,而且,按照这个方程式做出的提案也更容易获得认可。我们日常生活中也会遇到接受他人提议的情况,其实现实中大多数被接受的提议都是基于这种“问题→未来→实现方案”的逻辑被提出的。

例如,在医院,患者和医生之间展开了如下对话:

“你的胃部有息肉。”

“啊,医生,麻烦您想想办法。”

“不要担心,一个月后你就可以和你的孩子一起玩了。”

“要怎么治呢?”

“我们会用××方式为你治疗。”

“那就拜托您了,医生。”

现在身体情况如何?治疗后,可能恢复到哪种程度?医生需要弄清问题所在,明确未来的目标,在此基础上将治疗方法告知患者,就能让患者放心地把自己交给医生。相反,如果医生不告知患者现状,也不告知患者治疗后可能的恢复程度,就说要动手术的话,患者一定会感到不安。如果在患者不知道自己的身体哪里出了问题时,医生就说“我要切除你的胃”,这样患者只会想逃跑吧。

但令人意外的是,在商务场合,类似这样突然提出“切除你的胃”的提议却很常见,那些只强调创意和计划的演示者就是这样。“贵公司想要顺利发展,只能依靠这个创意”,或者“这个产品最适合这样的宣传活动”,如果一直说这样的话,对方非但没有头绪,反而还会怀疑“你真的了解我们的情况吗”。因此,关键在于告诉对方“贵公司目前的状况是这样的”“未来会变成什么样”,以此引起对方的共鸣。

看上去似乎有些绕弯路,但在演示者描绘未来的图景后,对方的目的会更加明确,演示者提出的计划也更容易引起共鸣,因此对方做决策的速度反而会更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