贤哉,回也!

《论语》中所记录的除了孔子的言行,还有很多弟子的言行,这些弟子对继承和发扬孔子的思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据《史记》记载,孔子弟子三千,后来成为大贤的多达七十二位。

在孔子的一众弟子中,最可爱的当然是性情直爽的子路,大致来说,子路更多地传承了孔子勇武的一面,而将孔子斯文的一面传承得最好的是颜回。虽然子路经常抢镜,但要是正儿八经地论资排辈,那只能老老实实地站到颜回的后面。这是因为,颜回位居七十二贤之首,在孔门弟子中的地位是首屈一指的,子路只能甘拜下风。

颜回,字子渊,又被称为颜渊。他比孔子小30岁,是孔子最喜欢的弟子。作为学问修养最接近老师的学生,颜回获得了仅次于孔子的尊崇地位,被称为颜子;孔子被尊为圣人,在宋代被追封为“至圣”,颜回后来也被尊为圣人,在元代被追封为“复圣”。“复”在这里是“又”的意思,“复圣”可以理解为,在孔子这位圣人之后又出现了一位圣人,这是对颜回至高的评价。

伟大之人都起于平凡,孔子是这样,颜回也是这样。

话说孔子当上鲁国司寇后,虽然政绩斐然,却跟鲁国的实际掌权人季孙斯理念不合,后来离开鲁国,带着一些愿意追随他的弟子开始了周游列国之旅。在周游列国的途中,孔子和弟子们几度遭遇危机。有一次,因为碰上战乱,师徒一行被困在陈国与蔡国的边境,粮食吃完了,他们只好忍饥挨饿,这一饿就饿了好几天,饿得子路都发脾气了。应该说,这是孔子人生中的至暗时刻。

这一天,孔子师徒终于得到了救命的粮食——子贡拿着携带的货物,偷偷地跑出包围圈,请求村民与他换些米,这才得到了一石米。大伙都很兴奋,颜回和子路自告奋勇去做饭,让老师和子贡等人休息。

颜回和子路找了一间破土屋,在断墙根下垒了个简易的灶台,又四处收集了些枯枝朽木,开始生火煮饭。不一会儿,饭香味就飘了出来。子路看柴火不多了,就让颜回看着火,自己出去找。

子贡闻到饭香味也坐不住了,又远远地看到子路跑了出来,便起身打算去给颜回帮忙。谁知刚到井边,他就看到了令人大吃一惊的一幕:只见颜回刚添完一把柴,随即将手在身上蹭了蹭,然后伸向煮饭的锅,堂而皇之地从里面挖了一团饭出来,一仰头,直接塞进了嘴里,也顾不得烫,嚼几口就咽了下去。

“我的天……”子贡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这要不是亲眼所见,即使打死他,他也不会相信,一向表现得温良恭俭让的颜回师兄竟会做出这种事——利用自己做饭的便利条件,偷吃属于大家的饭!子贡只觉得脑袋嗡嗡响,悄悄退了回去,回到孔子身边,扑通一声坐在了地上。

孔子见状,关切地问道:“赐(子贡的名字叫端木赐)啊,你是不是饿得晕头了?坐着休息一下,饭马上就好了,你待会儿多吃一些。”

子贡心想:老师啊,您还蒙在鼓里呢!饭都让做饭的给偷吃了,咱们队伍里出了一只大蛀虫。看着老师慈祥的笑脸,子贡不忍心破坏老师的好心情,于是转着弯儿问道:“老师,那些仁爱廉洁的人,若处于困穷之时,会改变自己的节操吗?”

孔子摆摆手,回答道:“那怎么行?因为困穷就守不住节操的人,肯定算不上仁爱廉洁。”

子贡进一步追问:“也就是说,像颜回师兄这样的人,即便陷入困境也不会改变节操的,是吗?”

孔子听出子贡话里有话,但还是不假思索地回答道:“那是自然。我特别了解颜回,他是宁可饿死也不会改变一点点的。”

子贡见孔子说得这么斩钉截铁,不知为什么心里有点儿不舒服。其实,他是嫉妒了。在嫉妒之火的炙烤下,他决定不再顾及孔子的心情了,索性心一横,把刚才看到的那一幕都说了出来,末了还说想听听老师对这件事的评判。

孔子这才明白子贡刚才为何那么奇怪。他笑了笑,说:“赐啊,我相信颜回是个仁德之人已经很久了,虽然你这样说,但是我依旧不会去怀疑他的节操。他那样做一定是有原因的。你先别急,让我来问问清楚。”

孔子想了想,就让人去把颜回叫到了身边,对他说:“回啊,前几天咱们忍饥挨饿的时候,我梦见了祖先,这难道是先人在启发、佑助我们?你做好饭赶紧端上来,我得先进献给祖先。”

你看,孔子是多么睿智!他并没有直接说破此事,而是找了个理由来试探颜回,看看爱徒怎么应对。如果颜回一口答应,把刚做好的饭拿来祭祀先人,那就说明颜回的确有问题,因为大家都知道,已经吃过的饭是绝对不能用来祭祀的;如果颜回阻止用这锅饭来祭奠先人,那就得先承认自己已经吃过,不得不主动说明缘由。一旁的子贡不由得暗暗佩服,心想还是老师考虑周到,这样做的确不伤和气。

颜回一听孔子这么说,果然马上就拒绝了:“报告老师,这饭已经不能用来祭祀了。”

“哦,这是为何?”孔子明知颜回会这样回答,还是故意装作不知道的样子,淡淡地问了一句。

“是这样的,老师,弟子刚才做饭的时候,没控制好灶中的火,结果一些烟灰飘了出来,落到了锅里。老师,您好不容易才吃上一顿饭,我不想将带着烟灰的饭端上来。可这米又是子贡师弟大费周章才得来的,要是把沾上烟灰的那一块直接扔掉,我实在于心不忍,于是就把那块沾上烟灰的饭挖出来吃掉了。等会儿分饭的时候,把我吃掉的那一块从我的那份里扣掉就行。”颜回诚恳地回答。

这时,子路端着一大盆饭过来了,一看这个架势,连忙开口补充道:“嗨,这事儿不怪颜回。这几天老下雨,到处都找不到干柴火,我费了好大的劲儿才把那堆潮乎乎的树枝点着了。颜回朝灶下续柴火时,起点儿烟灰在所难免。老师,您可不能因此怪罪颜回啊!”

“呵呵呵呵……”孔子发出了久违的笑声,心说我表扬颜回还来不及呢,“得了,你俩不用解释了,祭祀先人这事儿明天再办也不晚,毕竟子贡弄来的粮食还剩下很多嘛。来,来,大家快坐下,咱们开开心心地吃顿饭!”

子贡听了,答应了一声“来喽”,就一屁股坐在了颜回的身边,伸手抢过颜回手中用来盛饭的木勺,说:“师兄,你做饭辛苦,先歇会儿,我来帮你分饭。”

颜回哪知道子贡的小心思,忙又把饭勺抢了回来:“这怎么行?粮食是师弟你背回来的,你功劳大,应该好好坐着休息休息,我来分吧。”

看着两个弟子争来抢去,孔子也不制止,只管坐在一边捋胡须,心里直乐。

颜回做事一丝不苟,考虑周到,而且为人光明磊落,这些优秀品质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除此之外,这件事还体现了孔子对颜回的无比信任。从《论语》及其他史料的记载来看,颜回虽然年龄与孔子差很多,却是孔子最忠实的信徒,不管是在顺境还是逆境,颜回都全心全意地相信并维护孔子,孔子深知这一点,因而对颜回最是欣赏也最是信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