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
香气的狩猎旅行

最初接到邀约,要为一本调香书写推荐序,我心里很是踌躇。一般这类书籍总是天下文章一大抄,很难读到个人的风采。另一方面,我的专业是芳香疗法,不是调香,即便熟悉所有的材料,由于取径和目的不同,我自认不是那条路上最具资格的导游。但负责联系的同事告诉我,作者本是一位野鸟画家,还出过讲鸟巢的专书,听得我脑中电灯泡都亮了,立刻承诺来拜读一下。

野鸟画家写的调香书为什么必有可观之处?首先,调香是一门艺术,而不仅是一种技术,调色、调音、调香其实走的是同一条门道,已经在门内的作家,风采不可能流于一般。其次,为了观察鸟类的生活,鼻子自然会跟着眼睛一起领受自然的调教,这种训练比任何调香学校能指导的都要更扎实、更鲜活,也更有趣。向如此硬里子的作者学调香,肯定能超出“卡哇伊”和“女神”的套路。

果然,原本想快速浏览好完成任务,却变成一场流连忘返的香气“撒伐旅”(safari)。我相信就算对DIY毫无热情的读者,也可以从这本书里得到赏鸟一般的乐趣。至于原本就有心钻研香道的朋友,则真的有机会靠本书练成调香达人。作者对他笔下的芳香素材,不只做了去芜存菁的资料汇整,也慷慨分享了他亲力亲为而得来的心领神会。这种第一手的提点特别有说服力和感染力。

不晓得出版社与书店会如何替这本书定位,虽然它是货真价实的调香指南,但我觉得它完全有条件归入“生活风格”类。这本书最令我欣赏与感动的,是作者让香气与生活“同在”的态度。受惠于自然观察的背景,作者乐于从野外开发和采集香气,像山棕花、森氏红淡比、大花曼陀罗等,而猛嗅大花曼陀罗还让他的牙痛烟消云散,简直就是芳香版的《闲情偶寄》。

作者的生活态度,也让古典文献活了过来。比如,因为好奇中国的香囊传统,特地从《楚辞植物图鉴》中选出香气比较浓郁的12种来研磨佩戴。可惜其效不彰,他就直接萃取以制作香膏,还把它命名为“楚香”……涂抹在手上后,立即感受到一种悠然淡雅,似乎带着时间感的药草香瞬间化开,仿佛来到了屈原的香草水涯。这个过程,与其说是风雅,不如说是生意盎然。这个人真懂得生活!

是的,生活不只是拼经济、缴贷款,生命也不该只是心心念念要得到父母的认同。生活应该是要不断壮大生命的存在感,让我们与飞瀑同在、与振翅采蜜的工蜂同在、与战国时代的古人同在、与亚马孙河的印第安原住民同在。虽然便捷的都市生活使人们的想象力和感受力日益贫乏,幸好还有天然的香气,帮助我们联结上下古今,乃至于真实的自己。

我最喜欢这本书题为“混合野花香”的章节,宛如乡村或野外生活的炼金术。我曾在日常遛狗的山径被奇妙的花香缠绕,触目所及的大花咸丰草和紫花藿香蓟从来都不以香气见长,那股花香到底是哪里来的?我最后在普罗旺斯找到答案。为了做当地的精力汤,采了一把猪殃殃、毛蕊花和草木犀,没有一种是大家公认的“香草”,结果却让每个学生的鼻子都黏在我手上。那就是混合野花香啊!

谢谢作者为我们示范一种充满惊喜的芳香生活,同时将他无比珍贵的心得传授给我们:“我必须强调,‘等待’仍然是天然香水的首要本质。”如果没有能力等待,我们也闻不出每一个生命独有的气味。

肯园香气私塾创办人 温佑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