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 公元前297年之东周列国(九)
- 那些个甲子年发生的事
- 黄河三尺鲤07
- 2076字
- 2024-11-20 22:36:01
公元前297年,燕国燕昭王在位。
燕昭王(约公元前335年—公元前279年),姬姓,名职,是战国时期燕国的第39任国君。
他在位期间,燕国经历了显著的变革和国力的增强。
燕昭王即位之初,燕国国力衰弱,面临着严峻的外部威胁。
他的父亲燕王哙在位时,由于听信谗言,导致国家陷入内乱,齐国趁机攻占了燕国。
燕昭王因此立志要振兴燕国,报仇雪耻。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燕昭王采取了招贤纳士的策略。
他建立了黄金台,用以吸引和礼遇有才能的人。
他对待贤士的态度极为诚恳,甚至亲自为贤士扫地,以示尊重。
这些举措使燕国吸引了包括乐毅、邹衍在内的许多贤才。
在乐毅的辅助下,燕国军队得以整顿和强化,最终在公元前284年,
联合秦、赵、韩、魏四国共同攻打齐国,取得了巨大的胜利,
占领了齐国七十余城,几乎使齐国灭亡。
这场战争不仅展示了燕国的军事实力,也是燕昭王政治远见和战略决策的体现。
燕昭王还注重内政改革,他实施了一系列政策,以促进国家的稳定和发展。
在他的治理下,燕国国力得到了恢复和提升,一跃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公元前279年,燕昭王去世,他的儿子燕惠王继位。
燕昭王的一系列政策和举措为燕国的强盛奠定了基础,
他的治国理念和方略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公元前318年,燕国发生了重大的政治动荡。
燕王哙将君位“禅让”给相国子之,这一决定引发了太子平等旧贵族的强烈不满。
子之掌握了燕国的军政大权,但仅仅三年后,燕国内乱爆发。
将军市被和太子平联手攻打子之,齐宣王趁机出兵攻破燕国,
燕王哙被杀,子之逃亡后被齐人抓住并处以极刑。
在这一动荡时期,赵武灵王将流亡在外的燕王哙的庶子公子职,
从韩国护送回燕国即位,这就是燕昭王。
燕昭王即位后,面对着一个满目疮痍的国家,他决心振兴燕国,报仇雪耻。
燕昭王在位期间,最著名的举措就是筑立黄金台,拜郭隗为师,励精图治,招揽人才。
他不仅在国内进行改革,还积极与其他国家建立外交关系,
特别是与赵、秦、韩、魏等国结成联盟。
燕昭王的这些举措,使得燕国逐渐恢复了元气,国力得到了增强。
燕昭王的招贤纳士策略非常成功,他吸引了包括乐毅、邹衍、剧辛等一批优秀的人才。
在这些人才的辅助下,燕国的军事、政治和经济都有了显著的提升。
乐毅作为燕国的亚卿,主持了燕国的军事改革,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燕昭王在位期间,以郭隗为师,其尊贤重才的名声迅速传遍了各国。
他的做法吸引了众多的贤才志士纷纷投奔燕国,
其中包括了剧辛、邹衍、屈庸、乐毅、苏代等一批杰出的人物。
这些人才的加入,为燕国的振兴和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邹衍是当时著名的阴阳五行家,他的学问和声望已经名扬四海。
在齐国时,他就已经受到了极高的尊重。
当他周游至魏国时,魏惠王亲自到郊外迎接;
在赵国,平原君以极其尊敬的态度接待他。
而燕昭王对邹衍的礼遇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亲自清扫道路,以示对邹衍的尊敬。
燕昭王不仅在礼节上表现出极高的敬意,还特意为邹衍修建了碣石宫,供其居住和讲学。
燕昭王的这些举措,使得“拥彗先驱”和“碣石宫”成为了尊礼贤才的代名词。
他的开放态度和优厚的待遇,吸引了更多的人才投奔燕国,为燕国的强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这些人才中,乐毅是最为杰出的一位。
他是名将乐羊的后人,才学出众,精通兵法。
他曾因躲避赵国内乱而流落至魏国,后来因出使燕国而受到燕昭王的礼遇,决定留在燕国。
燕昭王对乐毅的才能非常赏识,任命他为亚卿,委以国政和兵权。
乐毅协助燕昭王进行了一系列内政改革,
包括制定法律、整顿官吏、选拔贤能等,使得燕国的吏治变得更加清明。
他还建议对遵守法度的顺民给予奖励,以稳定社会秩序。
在军事上,乐毅注重战法和纪律的训练,大大提高了燕军的战斗力。
燕昭王不仅重视人才,还非常关心民生,
他亲自慰问那些遭遇不幸的家庭,关心百姓的疾苦,与民众同甘共苦。
这些举措赢得了民众的广泛支持,为燕国的稳定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燕昭王在位期间,通过乐毅等人的辅佐,
对内致力于国家的治理和发展,使得燕国逐渐变得富强。
他深知国家的强盛不仅仅依赖于军事力量,更在于民心的归附和国家的凝聚力。
因此,他努力培养了一种奋发图强的民风,使得燕国上下一心,共同对外。
在燕国国力日渐强盛的同时,燕昭王也密切关注着邻国齐国的动态。
齐国虽然强盛,但其国君的暴政和对外的连年征战,使得国内民不聊生,国外诸侯离心。
燕昭王认为这是对齐国进行复仇的绝佳时机,于是开始筹划举兵伐齐。
乐毅提出了“与天下共图之”的战略,建议燕昭王联合其他国家共同对抗齐国。
燕昭王与乐毅、邹衍等人仔细分析了当时的国际形势,
认识到齐、秦、赵三强都在积极扩张势力范围。
特别是宋国的定陶,作为中原地区最繁荣的商业大都市,成为了各国争夺的焦点。
燕昭王决定采取诱使齐国灭宋的策略,以此来孤立齐国。
燕国表面上对齐国表示臣服,使得齐国放松了对燕国的警惕。
同时,燕昭王两次派苏秦出使齐国,进行离间,成功地让齐王决定西攻秦国,南灭宋国。
在齐国的注意力被分散的同时,燕昭王积极与其他国家联络,形成了一个反齐联盟。
他派乐毅赴赵国,促使赵王劝说秦国伐齐。
秦国因为齐国的毁约而感到愤怒,决定加入反齐联盟。
这样,燕国成功地从北、西、南三个方向对齐国形成了包围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