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自己的中医2:常见病中医疗法早知道
- 范怨武
- 2160字
- 2023-09-22 18:21:08
小儿反复发热不退
我治小儿发热这几年,虽然跌跌撞撞,哪怕是拖多几天,也鲜有不能退热的!
但总有那么几例,能让我长教训。
2018年6月6日,初诊。
张某某,女,4岁。
主诉:发热半天。
现病:发热38℃,咳嗽,痰音重;头痛,头晕;常脐痛;发热前有饮食不加节制史;舌淡嫩水,指纹淡。
诊断:咳嗽。
用药:柴胡(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本篇文章涉及的药物和药方)8克,黄芩8克,法半夏8克,党参8克,苦杏仁8克,桑叶8克,连翘8克,茯苓8克,白豆蔻8克,滑石6克,川楝子6克,元胡6克,麦芽10克,神曲10克,山楂10克。
五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患者内有食积,外感风寒,郁而化热。
患者的病位在肺,她有发热,又有过食零食历史,因此我简单地辨为肺有湿热,遂以常用效方柴胡杏仁汤加味。因其有腹痛故我又处以金铃子散专方。患者的舌上并没积食的表现,我认为是食积还没有表现在舌面上,是延时反应,故参考意义不大。主要是食积发热兼热湿引起的发烧,频率实在是太高了。以下是家长在微信上给我发的信息:
6日,孩子早上8点的时候耳温是38℃左右,看完诊到家午餐胃口不佳,到下午3时耳温在38.5℃上下波动,3时左右喝药后会喊头晕、头疼,但是因为精神尚可。询问你后每两小时喝100ml药。
晚餐在外面餐厅吃的,感觉饿但是胃口一般,吃了几口饭几口菜就不想吃了,因为无奈外出,有雨有风,尽管很注意了,但还是受到外面的冷热的冲击了。晚上8点后体温有上升趋势,但不明显,晚上9点喝了150ml的药,10点又喝了150ml的药然后入睡了,温度维持38.5℃左右,期间有咳嗽,间隔较长了,没那么短促。
孩子入睡后咳嗽绵长,少有几次。7日凌晨2点左右,耳温为38.88℃左右,发现脚掌温度低,脚趾冷,脚面温暖,搓热,皮肤较干,其他地方发烫,暂观察(因为睡得安稳没叫起来服药)没开空调门窗。对流无风微凉,脖子微汗较烫。
7日凌晨5点,耳温为39.1℃,她爸刚好喂水的时候给她服了退烧药。她说不难受。她早上6点开始发汗,体温从38.4℃左右逐步降到37.5℃左右,退烧药药效现在差不多要过了,耳温又是38℃,还在睡觉,所以第二剂中药还没喝。
我做了更方:苏叶10克,防风6克,香附10克,陈皮10克,青蒿6克,泽泻10克,神曲10克,甘草6克。
这个患者没有像我预测的那样,一剂药即退烧。
我一看外面,大风大雨,这几天正是台风,到处水淹,我想,可能前面用了化湿热的方向不对。我推断可能是寒湿。于是换了香苏散祛风,加上青蒿、泽泻化湿。次日,家长又在微信上给我发信息:
早上换了方后,孩子出汗比较顺利了(感觉昨天比较肤干,热憋在里面)体温基本上在38℃内,精神很好。
下午接近傍晚的时候,孩子开始有鼻涕,且鼻涕由清转黄、浓,咳嗽痰声,间隔较久,体温基本在37.5℃左右,入睡前咳嗽,把晚餐全吐出来。一整天喊脖子疼、酸(最近含胸挺肚子站不直),刚又喊眼头疼,整体感觉是好转,所以继续观察,明天再汇报。
我嘱咐家长让孩子少吃点饭,再吃一剂药。
看来按照外感寒湿治疗是对了。但是方向还是不太对,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家长还告诉我,孩子的外婆来了,又做了好吃的,孩子多吃了点。
我看,本来可能快好了,又因食而复发。
过了一天,家长又给我发微信:
孩子昨晚不知道是不是吐了的原因,吃完药就睡觉了,有一会是从小腿凉到脚趾,体温最高是38.8℃,然后搓热了。因为睡得沉,就给她喂了几口水,没服退烧药,下半夜到现在都是38℃左右。昨晚睡觉的时候就37.3~38℃左右了,现在刚醒,体温是37.1℃。
看来孩子还是虚的。
我建议家长带孩子来复诊。
三诊,夜间热重,伴咳嗽,咳后呕吐,眼痛,头痛,腹痛,鼻塞,大便稀泡沫,舌淡嫩水滑。方如下:
党参10克,白术10克,茯苓10克,山药30克,木香6克,葛根10克,藿香10克,石菖蒲10克,炙甘草3克。
三剂,水煎服,日一剂,早晚分服。
腹痛丸一瓶(医馆协定处方药,以良附丸为基础方的加减方,每天两次,一次8粒)。
这是什么方?
叫七味白术散加味,加了山药30克,重补脾敛脾;又加了石菖蒲,通鼻塞,又芳香化湿。
为什么用这个方?
患者治疗三天了,舌还淡嫩水滑,这意味着患者脾虚、脾寒,所以才会腹痛。
七味白术散里有四君子补气,即党参、白术、茯苓、甘草。另外,木香行气,藿香化湿,葛根升津。
这个方子,是治脾虚腹泻的,但是它也能治外感,因为藿香就能治胃肠型的感冒。
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患者服药后,家长反馈如下:
今天吃两剂,基本就稳定了,腋温36.9℃,耳温37.3℃左右,咳嗽声比较浊基本声在喉咙,这两天就不喊肚子疼,换方之前动不动就喊肚子疼,汗有出,但汗微,比之前止不住狂出汗好很多,现在就是鼻涕黄绿黏。
我告诉家长,在上方基础上加法半夏6克,陈皮6克,香附6克,再吃两剂。
患者就是因为脾虚了,所以吃多一点点就食积,运化不了;恰好那几天,外面狂风暴雨,那从哪里判断她有湿——她身体各部位感觉到酸。
最后再总结一下,为什么有些人反复发热不退?
除了湿会裹热之外,还有一种就是气虚造成的。因为气虚,所以保卫不了身体,稍有风吹草动即感冒发烧。
气不补足了,光祛寒,光透热,光利湿,都不够的。
这种就需要边补边祛邪了。
后来患者就不再发烧了,咳嗽好了,也没再喊过肚子疼。患者的症状是典型的气虚外感寒湿加食积发热。
关于气虚外感的方子,我有6个常用的:第一个是人参败毒散,第二个是小柴胡汤,第三个是柴胡桂枝汤,第四个是理中加桂汤,第五个是补中益气汤,第六个是七味白术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