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湿热伤身有预警,读懂身体的讯号

依起床感觉,辨湿热

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会,偶尔有一天起床的时候,突然感觉自己的身体非常不舒服,不像以往那样解乏、轻松,而是好像没睡一样,头昏,没精神,很累,浑身疼痛、不清爽,就好像身上穿了件湿衣服。

其实这就是典型的身体湿热症,湿热初起,大都滞留于肌表,湿热比较重,卫阳郁遏严重,也就是皮肤屏障防卫机能下降了,而且湿热容易导致“上蒙清阳”,表现出身重头痛。早在《黄帝内经》之中就曾对湿热有这种说法:“因于湿,首如裹。”也就是湿缠身,就会表现出好像裹着湿衣的感觉,加入热邪伤害,湿热相合,就会导致“上蒙”清阳,出现头痛身重。

由此我们不难看出,人在遇到湿热的时候出现上述反应很正常,这也是判断湿热的重点症状。这种症状通常在暑夏季节更为突出,不过对于湿热严重的朋友来说,一年四季都可能出现此类症状。

《黄帝内经》之中有云:“膏粱之变,足生大疔。”意思就是说,经常吃味厚、脂多、油腻的食品,身体中就会生出湿热,容易患疔疮类疾病。《读医随笔》之中提到:“病痉者,其人必平日湿重而气滞,或血燥气涩也。”意思就是说,湿热体质者身体中的湿气较重,易导致气滞,或有血燥热、气机不畅。《温热论》上面提到:“有酒客里热素盛,外湿入里,里湿为合。在阳之躯,胃湿恒多;在阴之体,脾湿亦并少,然其化热则一。”意思就是说,经常喝酒、内热盛的人,容易受外湿侵袭,进而生出湿热。阳热者,多存在胃湿;阴盛者,多存在脾湿,有湿的人受外邪侵袭就会形成湿热。

如果你经常清晨起床之后发现自己出现上述症状,要及时去看中医,确定自己是否出现湿热症状,及早将身体中的湿热祛除,为健康打好基础。

湿热体质的朋友平时最好清淡饮食,吃些有利水、化湿、补养脾胃、养肝养血的食物,还可采取宣透化湿、通利化湿之法祛除湿热。宣透即通过散热、泻火、解毒、去浑浊黏液的方法;通利化湿就是通过利水、清热、渗湿、泻下的方法祛除湿热。

湿热患者应该注意,酒会伤及肝胆脾胃,易生湿热,湿热体质者应当注意戒除烟酒,同时注意少吃辛辣燥热、大热大补、肥甘味厚的食品。

看皮肤,辨湿热

身体发生了不适,很多时候都能从皮肤上反映出来,现代医者主要从皮肤的颜色、皮肤上是否生痘疹疔疮两方面来判断体内是否存在湿热。

如果皮肤发黄,呈橘黄色,则为湿热熏蒸,中医临床上的常见症状就是湿证和虚证,和脾胃湿热或肝胆湿热无法运化身体中的水分有着密切关系。

此外,皮肤经常出油、长痘痘,都和湿热有关,多数皮肤爱出油、头皮爱出油的人身体中都有湿热。

皮肤湿疹是常见的皮肤病,它也和湿热有关。从中医的角度上说,皮肤湿疹主要为先天不足或后天脾胃运化失职,导致湿热蓄积于肌肤所致。湿邪最显著的特征就是缠绵难断、迁延不愈,症状时轻时重,经常会持续数月或数年,甚至数十年不愈。主要表现包括:病变部位瘙痒无度,甚至剧痒难忍,局部潮湿、糜烂、流滋。上面覆盖一层鳞屑,有时候会结黄色的痂片,有些皮肤增厚粗糙。

因此,只要皮肤发生湿疹,就要及时咨询中医,看看自己的体内是否有湿热。此外,荨麻疹、牛皮癣、神经性皮炎、脓疱疹、痤疮等都是以湿热为患的皮肤病,辨证施治即可痊愈。

看眼睛,辨湿热

看到这个题目可能有人会疑惑,从眼睛怎么看湿热呢?记得有一次同学聚会,其中一位同学突然问我:“你看看我的眼睛,为什么不像别人的眼睛那样黑白分明呢?总是黄黄的。”后来我对那位同学做了仔细的检查,断定她的体内有湿热,眼睛之所以会黄,和湿热有很大的关系。

从中医的角度上说,眼睛是诊断疾病的重要依据。一般来说,眼白发黄和肝胆有关。临床巩膜色黄、肝黄、尿黄是黄疸,而黄疸属于湿热的范畴。所以,当你发现自己的眼睛发黄时,应当先考虑自己是不是湿热体质、是不是气血方面出了问题。

我们的五脏六腑精气都注于目,眼睛和身体经脉相连通,眼睛发生任何变化都和五脏六腑有关系。一旦眼睛发生异常,肯定是气血出了问题,不过气血不足、气血瘀滞通常会表现出眼睛黯淡而无光、干涩、有血丝等,通常不会有黄的表现。

如果眼睛只是看起来有点黄,却不是黄疸那种黄,而且伴随着眼皮水肿,常常眼眵多,则可断定是湿热导致的。临床上,中医认为上眼皮水肿为湿热所致,而下眼皮肿为阳虚所致,眼眵多多为湿热所致。

所以,如果你发现自己的眼睛发黄、眼眵多,应当及时去中医那儿做检查,看看是不是湿热所致。

看嘴唇,辨湿热

我认识一个北京女孩,虽然不是四川的辣妹子,但吃起辣椒来丝毫不逊色于四川的姑娘,不管是春夏秋冬,吃饭前先摆出一罐辣椒。平时没事就去吃各种辣味小吃、辣味火锅。但是后来,她却被一个现象困扰了。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碰面聊了起来,她告诉我,自己的嘴唇经常发生脱皮,到了冬天就更难受了,嘴唇会裂开,很疼,只要忘记涂抹润唇膏,嘴唇就会起皮。她问我有没有什么外涂药能够改善她出现的状况。

其实,这个女孩所出现的就是医学上提到的慢性唇炎,中医上称其为“唇风”。主要为过食辛辣厚味,导致脾胃湿热引起的。《黄帝内经·素问·五脏生成篇》中说:“脾之合肉也,其荣唇也。”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脾主肌肉,口唇为肌肉组织,因此嘴唇是脾脏之外华。反过来,口唇的形状、色润也反映着脾胃运化水谷精微的状态。脾气健运、气血充盈,口唇就会变得红润;脾失健运、气血缺乏,口唇就会发白无华;脾胃湿热,嘴唇就会表现出红肿、脱皮、皲裂、糜烂等症状。

针对女孩的情况,我嘱咐她从补脾养胃,除湿清热着手。我给她开了三个疗程的相关药方,同时嘱咐她回去之后要清淡饮食,不要再吃辣椒,而且给她推荐了茯苓红枣粥,让她回去之后坚持烹调、服食。此粥有补益脾胃、养血补气、清热除湿之功,每天服食1次,最少连续吃3个月。

茯苓红枣粥的具体做法:取白茯苓30克,红枣10枚,薏苡仁50克,粳米50克,冰糖适量;红枣切成两半;白茯苓、薏苡仁、粳米分别淘洗干净之后和红枣一同放入锅内,倒入适量清水,开大火煮沸,之后转成小火煮20分钟,熄火,根据个人口味调入适量冰糖,搅拌均匀,等到冰糖溶化即可。

女孩回去之后按照我的嘱咐规律自己的饮食,同时每天抽空熬茯苓红枣粥来吃,服药三个疗程之后,女孩打电话告诉我说自己的唇炎已经有所改善,现在嘴唇已经有些红润之色了。

看舌头,辨湿热

舌头是中医看病的主要身体部位之一,舌苔是中医辨诊时的最常观察的部位,很多时候,从舌苔的多少和颜色即可判断出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下通过舌苔辨别身体是否湿热的方法:

湿犯三焦,湿盛于热,表现出舌苔薄腻,整天身热微恶寒、头痛体疼,腕痞胸闷,口不渴,汗出而热减,继而复热;湿犯三焦,湿热均等,舌苔白腻而不润,中心微黄,整天热重寒轻,症状时发时伏,类似寒热往来,胸闷胁痛,口苦,尿赤而少,渴不多饮,脉弦细濡数;湿犯三焦,热胜于湿,舌苔腻少润,成天身热不恶寒,有寒热不退,心烦口渴引饮、尿黄赤而少。

湿热在脾胃,湿盛于热,舌苔薄白,午后或傍晚开始身热恶寒,头痛体酸痛,倦怠无力,脘痞胸闷。或额热四肢冷,有微汗或无汗,口淡无味,脉中取濡缓;湿热在脾胃,湿热均等,舌苔白腻,午后或傍晚开始身热,不恶寒,有寒热不退,胸脘脾闷,口渴欲饮,脉内取濡数;湿热在脾胃,热盛于湿,舌苔薄腻而黄,午后壮热不恶寒,脘闷有汗,体湿上升的时候会面赤心烦,口渴引饮,尿赤,脉中取濡数,病延多日不愈。

湿热蒙蔽心包,舌体肥胖,舌苔腻而润,身热不扬,皖痞胸闷,体重倦困,神志时清时昧,间有谵语。这个时候热蒸会上蒙心包,和热传营分内陷心包者有原则区别。

通过上述介绍我们不难看出,身体有湿热的时候舌苔会表现出厚腻、白腻或黄厚腻等。舌边有齿痕或压迫的痕迹,通常预示着脾阳虚衰、水湿内停。

如果舌头上出现红色的颗粒,触摸的时候能够感觉到刺手,有红色或黑色点刺,多发生在舌尖,舌色鲜红或绛红色。舌边芒刺说明肝胆热盛;舌中芒刺说明胃肠热盛。

通过观察舌相判断体内是否存在湿热,断定身体内有湿热后,要及时去看中医,争取早点将身体中的湿热祛除。

闻口气,辨湿热

中医大夫说,湿热体质的人很容易口干口臭,所以平时要注意少吃辛辣之品,避免过度劳累。

通常情况下,湿热体质者很容易长粉刺和疮疖,舌苔黄腻,一开口就可以闻到异味。受到口气的困扰,多数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认真、仔细地刷牙,做好口腔卫生。其实,除了口腔卫生、脏腑疾病、不良饮食会导致口臭外,湿热同样会导致口气,因此,判断身体是否有湿热时,口气是个重要的依据。

东哥是我的一个远房亲戚,本来是个很热情的人,可最近几年,我们都发现东哥不像之前那样善言谈了。仔细询问才得知,原来东哥不知道什么原因出现了口臭,我仔细观察东哥,发现他满脸都是大红痘痘,皮肤湿润,油光满面,体味有些大,他告诉我,自己的大便黏腻不爽。我让他将手背贴近口鼻,呼气,说出真实的感受,他告诉我,自己只觉得一股热乎乎、湿乎乎的气袭来,还夹杂着臭味。

其实,他所出现的这一系列症状总结起来就两个字——湿热。他的口气“蒸手”,说明为阳证或热证;湿润,说明有湿气;有臭气,除了与饮食有关外,还和消化系统疾病有关。脾胃积热和饮食有关,若脾胃湿热,就会导致腹气不通,胃热无法下泻,导致胃肠不佳,出现口气难闻。因此,能从患者的口气判断出他出现的是湿热症。结合他伴随着口苦症状,以及他的外在表现,更加确定他所出现的口臭是湿热所致。

所以,当你突然感觉到自己有口气的时候,结合自己的外在表现、大便状态、身体感觉等,即可判断出自己是否为湿热体质。也可以咨询中医辨证施治。如果确定是湿热体质,平时应当多吃新鲜果蔬,忌食辛辣刺激之品,戒烟限酒。

看粪便,辨湿热

当人体中有湿热的时候,脾胃就会受到伤害,因此,从大便的形状也能判断出你的身体中是否有湿热。

记得有一次,一位十七八岁的姑娘来到诊所看病,姑娘是来看脸上的痘痘的,为她诊治的时候,我询问了她一些病症,问到大便情况时,她告诉我,自己的大便几乎没有成形的时候,而且非常黏滞,经常黏在马桶上。

通过姑娘的描述和她所表现出来的症状:痤疮鲜红或伴随着脓包、小便赤、舌质红润、舌苔黄腻、脉滑数等,最终确诊她出现的是湿热型痤疮。

患者的大便黏滞不爽,不成形,如同溏泥,不过并不是排泄,此即为湿热体质或湿热患者的特殊现象。《难经》提到:“湿盛成五泄。”《临证指南医杂泄泻》上面也提到:“泄泻,注下也……飧濡之完谷不化,湿兼风也;溏泄之肠垢污积,湿兼热也;骛溏之澄清溺白,湿兼寒也;濡泄之身重软弱,湿自胜也;滑泄之久下,不能禁固,湿胜气脱也。”都在强调不管是哪种泄泻都和湿有关。观察一下自己的大便是不是排泄不畅、黏盆、恶臭、次数少,没有腹泻和溏泻的次数多,而且伴随着湿热症等体征。

此外,湿热体质者的小便通常黄或溲臭、短涩,因此,当你大便黏滞、欲便不得,而且伴随着小便黄、短涩、有溲臭时即可断定自己的身体中有湿热,要及时调理身体。

其他信号,辨湿热

除了前面提到的一系列症状之外,还有一些症状也能证明你的体内存在湿热,下面就来详细地为大家介绍一下:

湿热多在夏天犯病;犯病的时候浑身无力、烦热、胸痞等;食欲降低,口渴恶心;发热怕冷交替出现;多在午后发热,而且不会由于出汗而症状减轻;尿频、尿急、涩少而痛;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等。

不管身体上表现出的是哪种湿热症状,都要注意综合所有症状辨证施治,特别是涉及湿重还是热重,是上寒还是下热,是上热还是下寒的时候,都一定要辨证施治,这样才能将疾病根治。中医将湿热证分为以下几个型:

脾胃湿热证

主要症状:脘闷腹满,恶心厌食,大便溏稀,尿短赤,脉濡数。

治疗方法:清热化湿。

主治方剂:藿朴夏苓汤。方药:藿香,厚朴,半夏,茯苓,杏仁,薏苡仁,白蔻仁,猪苓,泽泻,淡豆豉。

肝胆湿热证

主要症状:肝区胀痛,口苦食欲差,或身目发黄,或发热怕冷交替,脉弦数。

治疗方法:清热利湿。

主治方剂:龙胆泻肝汤。方药:龙胆草、柴胡、栀子、大黄、黄芩等。

大肠湿热证

主要症状:腹痛腹泻,甚至里急后重,泻下脓血便,肛门灼热、口渴,尿短黄,舌红苔黄腻,脉滑数等。

治疗方法:清热利湿、行气导滞。

主治方剂:白头翁汤。方药:白头翁、黄檗、黄连、秦皮、藿香等。

膀胱湿热证

主要症状:尿频尿急,尿道灼痛,尿黄赤短少,小腹胀闷,或伴随着发热腰痛,或尿血,或尿有砂石,大便干,舌红苔黄腻,脉数。

治疗方法:清热利湿。

主治方剂:八正散。方药:金钱草、车前子、木通、淡竹叶、大黄、益母草、泽泻、茯苓、扁蓄、石苇等。

湿热痹证

主要症状:骨节和肢体烦疼或关节红肿疼痛,或寒战身热,面目萎黄、口干不欲饮、舌苔黄腻、舌质红、脉濡数或滑数。

治疗方法:清热宣痹。

主治方剂:白虎加术汤。方药:苍术、石膏、知母、粳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