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愿拼热血头颅,战死沙场以搏一快”

(袁国平致母亲,1927年5月25日)

“发扬革命的优良传统,创造现代的革命新军。东进!东进!我们是铁的新四军。”这是脍炙人口的《新四军军歌》歌词,创作于1939年。当时新四军的政治部主任袁国平参与了歌词的创作与修改。他见证了这支革命军队从无到有、从转移到扎根、由弱到强的历程。他为新四军的政治工作呕心沥血,将一切都献给了革命军队建设事业,血洒皖南沃土。

袁国平(1906—1941),原名袁裕,字醉涵,湖南邵东人。1922年,袁国平考入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1925年,他考入黄埔军校,受到革命思想和共产党人恽代英、萧楚女等的影响,于年底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袁国平从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后参加北伐战争。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袁国平参加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和海陆丰地区的革命斗争。随后进入中央苏区,整编军队、选拔干部、创办《红军日报》,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5军政治部主任、红军第3军团政治部主任兼第8军政治委员、红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等职,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作战和长征。

袁国平

袁国平读了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后,写下《和毛主席长征诗》:

万里长征有何难?中原百战也等闲。

驰骋潇湘翻浊浪,纵横云贵等弹丸。

金沙大渡征云暖,草地雪山杀气寒。

最喜腊子口外月,夜辞茫荒笑开颜。

勾画出感同身受、惊心动魄的跋涉和战斗场面。

1937年,全民族抗战爆发后,袁国平任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后改为东南局)委员,并由毛泽东亲自点名,出任新四军政治部主任。他是新四军政治工作的卓越领导者,强调新四军要坚决服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时建立健全新四军的政治工作制作、教育宣传工作制度等。袁国平还参与领导新四军向皖中、皖东、皖南、苏中的敌后进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协助叶挺、项英建立革命根据地,进行统战工作。1941年1月,国民党反动派蓄意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袁国平在击退敌人时身受重伤,为不拖累部队突围壮烈牺牲,践行了他“决不当俘虏”的誓言,时年35岁。

袁国平手迹

亲爱的母亲:

一九二七年五月顷,反革命谋袭武汉,形势岌岌,革命志士莫不愤恨填膺,舍身赴敌。

斯时,余在第十一军政治部服务,也奉命出发鄂西,抗御强寇,此行也愿拼热血头颅,战死沙场以搏一快,他日儿若成仁取义,以此照为死别之纪念。

万一凯旋生还,异日与阿母重逢,再睹此像,再谈此语,其快乐更当何如耶!

儿醉涵于武昌整装待发之际

1927年5月25日

这是袁国平于1927年5月25日在武昌,写给母亲的家书。

1927年5月17日,夏斗寅在宜昌发动兵变,攻打武汉,革命形势岌岌可危,袁国平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11军,奉命前往平叛。于整装待发之际,袁国平在自己的相片背后,写下了这封家书,寄送给母亲。

在家书中,袁国平十分痛恨反动军阀夏斗寅在鄂西谋袭武汉的恶劣行径,他写道:“革命志士莫不愤恨填膺,舍身赴敌。”袁国平告诉母亲,他将随部队出征,期盼着杀敌成功后能与母亲重逢,与母亲分享驰骋疆场、凯旋生还的快乐。同时,袁国平已做好了为革命事业牺牲的准备,“愿拼热血头颅,战死沙场以搏一快”,短短几句,体现了他为实现革命理想,义无反顾奔赴沙场的革命豪情。

后来,袁国平的妻子在1939年5月生下了儿子袁振威,袁国平为他取了小名“浣郎”,这个名字在湖南话中谐音“皖南”,寓意着他希望孩子记住皖南人民,记住父亲奋斗过的地方,记住为人民幸福、民族生存而战斗的新四军。在父亲精神的感召下,袁振威积极投身军队建设,成为海军指挥学院的一名教授,为新中国海军培养了大批人才。

将军百战、壮士未归,子继父志、代代不绝。

2014年9月1日,袁国平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