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康之(约433—471),字伯愉,河东(今洪洞县)扬人,主要活动于南北朝时宋孝武帝至宋明帝时期。
关康之著《毛诗义》,对诗中疑难多有析释,常于僧纳处学卦术,尽得其传。朝廷累次召取,关康之屡屡坚辞,不问俗世事,优游于山野间。
其弟关双之,任藏质车骑将军,病死于异乡。康之闻讯,在病中迎弟柩归葬,遂染肺病。从此,病卧山林二十余年,暇则以诗文自娱。
宋孝武帝即位,派使者巡视天下,使者返都后,向武帝推荐了关康之,武帝听后没有表态。
关康之性喜安静,生活节俭,常独居一室,很少与妻儿会面,尤不喜接纳宾客。教弟子时,爱讲诵《左氏春秋》。齐高帝任领军将军时,也爱读此书,赠关氏《左氏春秋》一套,关氏批点甚详。另著《礼论》十卷,齐高帝以为绝赏,倍加珍爱。高帝死时,嘱以此书殉葬。
关康之在宋明帝时,曾与平原名僧绍同被朝廷征举。关氏以老病坚辞,终老于乡野。《宋史》在《隐逸》卷中为其立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