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依靠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强化科技创新能力是创新型国家的普遍做法。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目的在于将其作为驱动产业升级的动力源。深化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发展是创新型国家实现经济赶超的重要阶梯,即通过技术改造驱动传统产业内部的优化升级,同时依靠新技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和全球价值链的位势。

美国具有较强的科技创新领先优势,而其并未忽视新技术产业化,在突破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技术后,美国在加强新技术知识产权保护的同时,积极发展与之相关的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最为典型的案例是美国硅谷模式。硅谷的形成与发展壮大,充分反映了美国科技创新驱动新兴产业发展的演进历程。硅谷依靠领先的半导体技术等高科技成果,形成了大学与企业紧密结合的产学研体系与新技术快速转化孵化的机制,逐步培育形成微电子、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学等先进产业集群,孕育了包括苹果、谷歌、英特尔、惠普、思科、甲骨文、IBM等在内的大批知名高科技公司。

在经历一段时期的技术追赶后,德国、日本、韩国等国家纷纷引进消化吸收新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改造升级,从降本增效入手,推动纺织、钢铁、家用电器行业产品提档升级,同时积极利用技术再创新着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实现从劳动、资本密集型向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结构的调整演化。德国、日本等制造强国在巩固制造业优势地位的同时,非常重视制造业转型升级发展,采取有力措施从技术、工艺和生产管理等方面优化改进,夯实实体经济发展的根基。如德国紧紧抓住第三次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机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赋能汽车、电子、化工等制造业,推动从一般制造为主转向以计算机、信息技术等赋能的高技术制造产业为主,培育高度发达的强大制造业体系,进一步提升制造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

为应对能源、环境和经济危机带来的挑战,德国、日本和韩国加快将产业结构向节能型、技术密集型以及高附加值型转变,包括从钢铁、金属冶炼等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需求出发,延伸发展技术密集型节能环保产业。例如,德国以环境和气候保护为目标,出台了一系列与环保相关的法规政策,引导企业普遍执行严格的技术标准、质量标准和环境标准,增加环保投入和实施绿色战略获取额外收益,着力培育有竞争力的绿色清洁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日本充分发挥节能措施对缓解资源环境约束的作用,坚持推行一系列精细化的资源替代和节约措施,引导钢铁、化工等重化工行业转型升级,使其朝着节能环保的绿色化方向发展。

确保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领先地位离不开人才支撑和高质量的教育投入。美国将人才培养作为科技创新战略基础,实施科学、技术、工程和数学(STEM)教育计划等重大专项,加大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吸引全球科技人才。为确保先进制造稳定性、安全性及其优势地位,德国、日本、韩国等还非常重视职业教育对制造业的支撑作用,倡导工匠精神和创新精神,着力培育大量高素质的技能工人和工程师,不断巩固和提升安全高效产业链的人才支撑能力。

由此带来的启示是,培育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依靠自主导向的技术创新驱动,提升局部领域原创性创新能力,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等畅通创新链产业链各环节,深入推动产学研用一体化,推动制造业与服务业等深度融合;加快形成外部压力的倒逼机制,加快敦促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夯实企业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