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名曰得道(求收藏,求推荐票)

王还真心中一惊,随即便是狂喜。他没想到自己这一掌的威力,竟然如此之大。能活生生将一个成年人,给拍飞了出去。

他虽然心中惊喜,但是脸上的表情依旧冷峻。那剩余的几个叫花子,突见此景,被惊骇当场。一时之间摸不清王还真的底细。

他们站在原地,进也不是,退也不是。几个人对视几眼,将手中的棍棒放下,扭头就向着门外跑去。王还真冷冷的看着他们,并未动手。

待最后一人刚要出门之际,王还真突然开口道:“慢着!”

那叫花子顿时停在了原地,身体僵硬的转过身来。见王还真看向他,身体竟然抖如筛糠,双腿发软。直接趴在了地上,急忙开口求饶。

“我问你,最近江湖可有什么大事发生?”

“回……回……大侠的话,并无什……什么大事。听说金人已经包围了东……”

“我没问你金人的事情!济州可有大事发生?”王还真见他左右言他,索性直接开口询问。

那叫花子抬头一番苦思冥想之后,突然开口道:“有有有!!听说青龙山庄的庄主,已经得到济州真经,回青龙山庄闭关了。”

“何时发生的?现在青龙山庄如何?谁是当家的?”王还真皱眉问道。

“约莫一个月之前吧,现在当家的,乃是青龙山庄的少庄主。听说因为老庄主闭关,少庄主已经下令封闭山庄了。”那叫花子拱手道。

“把人带上,赶紧滚吧。别让我再看见你,否则见一次打一次!”王还真听到这个答案,心中长出了一口气。

这个结果和他之前推测的差不多,那阴老怪即便不死也得半残,要不然不会如此匆忙的封闭山庄。王还真一边琢磨着,一边伸手,想要将地上的老汉给拉起来。

却没想到,那老汉看到他的举动之后,被吓得瑟缩退后。王还真心中一怔,正打算开口解释。却没想到那老汉竟然直接从地上爬了起来。

在他目瞪口呆的注视下,连滚带爬的跑出了院门。王还真看着他的背影,心中难以理解。明明是他救了这个老汉,为何老汉反倒惧怕他?

他转身回到了庙中,用那些叫花子捡拾的柴火,生了个火堆。坐在火堆旁,他百思不得其解。甚至连境界突破之后的喜悦,都冲淡了不少。

回想起之前,自己一个人南下途中,遇见的那一户难民。同样是被他相助,为何反应截然不同?他坐在殿中,隐约听到隔壁,传来了说话的声音。

原来那些逃走的难民,全都跑到隔壁义庄去了。境界突破,带来的耳聪目明。并未让王还真兴奋,反倒是因为隔壁隐隐传来的说话声,让他心情烦闷。

翻来覆去难以入睡,之前那个老汉惊恐瑟缩的眼神,一直在他脑海中浮现。他自觉自己德行无亏,但是却没得到应有的结果,甚至连个谢谢都不曾听闻。

他心中疑惑难消,逐渐滋生心魔。一想到那老汉,宁愿和死人住,也不愿意和他住。他心中便愈发急躁烦闷,竟然生出了想要过去殴打那老汉的心思。

王还真起身,怒气冲冲的来到了隔壁义庄,此时那些难民。正在煮着一锅糊糊一样的东西。见他走来,全都畏缩着走到一旁。

那老汉见自己四周无人,急忙下跪,一言不发的给王还真磕头。王还真此时急火攻心,走上前,驭使灵气汇聚掌中,举起手对着那老汉便要拍下。

“呜哇——!”

突然一声孩子的啼哭,自旁边妇女怀中响起。王还真下意识的扭头望去,竟然吓得那个妇女,急忙用手捂住了孩子的嘴,眼神中满是哀求。

自己到底在干什么!!??

王还真看着哀求的妇人,和面前不断磕头的老汉。突然一下子清醒了过来,他一想到刚才差点滥杀无辜,心中便羞愧难当。

他不明白自己为何会变成这样,仅仅是因为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就导致念头无法通达,甚至起了杀心。

“对不起,对不起……”

王还真低头道歉,脸上火辣辣的,急忙转身离开。临走之前,从怀中摸了几个铜板,扔给了那个带着孩子的妇人。

回到庙中之后,王还真的心,久久难静。他在火堆旁盘坐,闭上眼睛,回忆脑海里真经的内容。试图在其中寻找到,对于自己刚才鲁莽行为的解答。

这《先天道炁真经》不愧是太清祖师所留,很快,王还真便找到了答案。他先前之所以会滋生心魔,乃是因为他自认救人的举动,并没有得到预想的结果。

真经有云: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意思就是,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好像水一样。

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与道相近。道人为世人做事,并非因为世人值得。

而是因为心之所想,故行之所愿。所以永远不要奢求,世人皆懂得投桃报李,知恩图报。用通俗点的话说,就是对别人好。

也莫要期待别人领情,只要不抱希望,便不会失望。这便是,为何之前王还真会心中烦闷的根本原因,因为那个老汉并没有领他的情。

世间万事,都逃不过亏负二字。道人亦是如此,如若行事亏负他人,自己必然德行有亏,大道难成。如若亏负自己,便会滋生心魔,放出心中恶念。

想清楚了这些之后,王还真的念头逐渐通达。修道贵在修心,整件事情说到底,还是因为他的心不静,心不静便不平。

心不平和,便会被外物影响。逐渐滋生心魔,偏离大道而最终误入歧途。真经又云:“夫人神好清,而心扰之;人心好静,而欲牵之。”

要去除这些牵扰,获得“清静”,必须“遣其欲而心自静,澄其心而神自清”。达到“心无其心”、“形无其形”、“物无其物”,“唯见于空”的境界。

此境界名为“湛然常寂”。正所谓“寂无所寂,欲岂能生,欲既不生,即是真静”,直至进入“常清静”的境界,如此方得“渐入真道”

名曰: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