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课程是以问题为导向的

大家先来看一个关于课程开发的故事。

有位财税方面的专家,曾经担任多家上市企业的CFO,在资本运营和财税方面绝对权威。这位专家曾经助力多家企业成功上市,也用他的知识助力多家企业节税上千万,在业界知名度非常高。卸任名企CFO一职后,他成立了自己的咨询公司,特别想用自己的满腹经纶和丰富经历帮助中小企业家更好地治理企业、运作资本以及合理避税。他把自认为很重要的知识和经验开发成课程,用自己的知名度和号召力招来不少学生,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办了学习班。让他感到意外的是,尽管他在课堂上讲得慷慨激昂、热血沸腾,但那些中小企业家和CFO学员似乎并不感冒,反馈说没有太大的收获。

他带着困惑找到了我。我说:“你先把我当成学生,大概讲讲你的课。”他打开PPT展示给我看,前十几页的PPT都是财税的基本概念和原则,他试图让学生从税务以及资本运营的角度思考企业的经营。他认为,这些基础的东西非常重要,学生的脑海里不建立基本概念的话,后面的上课就是鸡同鸭讲,根本没办法进行。他还说:“我是一路摸索走过来的人,明白了基本概念和原则之后,我就通过实操案例给学生讲我是如何运用这些财税概念和原则与税务机关谈判、与资本方沟通的。我很清楚我这套东西的价值,这些中小企业家学会之后都会有很大的收益。”

听完他的解释我反馈道:“听了你的介绍,我大概就明白你的课程不能吸引这些学生的原因了。”他急问我为什么,我说:“你的课程是以你认为重要的知识为线索的,你认为这些概念和原则很基础、很重要,一上来就一腔热血地讲给学生,他们却没有感觉,为什么?因为他们对你的概念和原则并不感兴趣。你的学生来到课堂上,满脑子想的都是他们的企业在经营中遇到的真实问题,如果你讲的东西不能直接帮助他们解决现实问题,他们就没兴趣听了。没有人愿意放下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现实问题,静下心来听你讲枯燥的财税概念和原则。”

教学就是这样有趣,越是满腹经纶、饱经沧桑的老师,越容易陷入自以为是、满腔热情的说教陷阱中。有老师抱怨:“我恨不得把心掏出来给他们看,他们怎么还不好好听呢?”我说:“你高高在上的指导姿态,很像他们父母训话的样子,新生代最逆反的就是驯化。课都来不及讲,学生就先习惯性地把心门关上了。”

老师的舞台就在学生的心里,教学设计中比设计内容更重要的是设计学生的参与。从老师的视角看,课程无非是知识的堆砌;但从学生的视角看,他们参加学习是期待自己有所改变的,是渴望能够解决现实问题的。我曾提出:“不以学生改变为目的的教学都是耍流氓。学习不是娱乐消遣,而是智力投资,投资的目的是学以致用,解决现实问题。”尤其像企业家、CFO这样的学生,他们一定是带着现实问题来学习的。如果老师罔顾他们要解决现实问题的诉求,一味地介绍自认为重要的概念和原则,他们是没有耐心听的。所以我说:“给企业家、CFO这样的学生讲课,三句话谈不到如何帮他们挣钱或者如何帮他们节约成本的话题,他们一准儿就开小差了。”

其实,工学矛盾是人为制造的,其本质是授课老师没有勇气和能力把自己的知识放在一边,与学生一起直面现实问题。老师在课堂上讲抽象的知识,而学生在下面用实用主义标准来评判:“这玩意儿能帮我多挣钱吗?能解决我的现实问题吗?”如果他们找不到所授知识与其现实问题之间的关联,他们就把心门关上了。老师则天真地以为只要把知识讲透了,学生自然就学会知识的变通与应用。事实上,知识的变通与应用才是学习中最难的问题,而老师想当然地把这个问题忽略过去了。

倘若老师有勇气和能力以学生关心的实际问题为线索,在帮助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讲授相关的知识,情境就完全不一样了。我经常说,知识要在不得不讲的时候再讲,因为知识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课程应该由现实问题带出知识,而不是先抛出一堆知识,再想办法让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

所以,我给上述提到的那位财税专家的建议是:“有满腹经纶和丰富经历做保障,学生提出的任何现实问题你都有解决方案,那何必要先跟他们讲概念和原则呢?先收集他们想解决的现实问题,用你的概念和原则帮助他们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当他们听不懂这些概念和原则时,你再讲给他们,他们肯定会认真听。只要你的雪足够厚,坡足够长,就不怕学生们划得太远。”

越是饱经沧桑、饱读诗书,越需要用专业的方式把知识和经验整合成课程,在实战中开发出既与学生的现实问题紧密结合,又恰当好处地发挥知识和经验价值的好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