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随着人类社会进入“服务经济”时代,各类服务产业迅速发展,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计算等技术的支撑和驱动下,以互联网为载体提供的服务已经十分普遍,服务资源不断丰富,海量服务之间的互联互通形成服务互联网。服务互联网是由跨网跨域跨世界的服务构成的复杂服务网络形态,支持大规模顾客的个性化服务需求。服务互联网的发展对未来互联网、社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被认为是未来互联网和网络化社会的支柱之一,是打造新的信息化社会基础设施,支持现代服务业、服务型制造业、服务型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引擎。

本书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专项”中的“服务互联网理论与技术研究”项目有关服务互联网理论和技术介绍的系列图书之一。本书作者是承担和参与项目课题“服务互联网云平台的运行机制与演化技术”的主要人员。相比传统的服务应用技术,在日益复杂的服务世界及其网络环境下,服务互联网的内在机制、形态与性质的认识,服务互联网的建模、设计与构建、运行与性能优化等都面临新的挑战。其中,在服务互联网系统运行保障方面,所面临的主要挑战是如何建立灵活、易重构、易管理的服务互联网可靠运行支撑基础环境,如何进行服务互联网的运行优化控制与调度,实现可持续在线的性能优化,保障服务互联网的可靠运行。本书内容主要聚焦于服务互联网运行环境及其机制,是本书作者在近几年研究开发成果及应用实践的基础上,结合“服务互联网云平台的运行机制与演化技术”课题研究,从运行机制角度对服务互联网的认识、理解与研究成果的归纳。

本书通过系统地分析服务互联网运行环境的需求及特性,从服务互联网运行环境的体系结构、服务空间、服务智能交付交互、服务方案运行时演化、服务方案的云边端去中心执行与可靠性保障等方面,对服务互联网运行的相关基本概念、运行原理和关键技术进行系统介绍,并对作者所在团队研发的相关产品及应用案例进行介绍,希望抛砖引玉,为服务互联网运行环境的研究及开发人员提供些许指导与参考。

全书共8章。第1章和第2章为基础部分。其中,第1章主要从概况的角度介绍关于服务互联网运行环境的基本概念与机制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分析服务互联网运行环境面临的需求和挑战;第2章介绍与服务互联网运行原理及实践相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术,作为后继章节的铺垫。第3章至第7章为原理部分。其中,第3章介绍服务互联网运行环境的体系结构;第4章介绍服务资源的组织和管理的概念、方法和算法等;第5章介绍服务智能交付交互的概念、方法及算法等;第6章介绍服务方案运行时演化方法;第7章介绍服务方案的云边端去中心执行与可靠性保障机制。第8章为实践部分,介绍服务互联网运行环境——服务互联网运行平台的实现,以及服务互联网运行平台在科技服务业中的应用案例,为读者开展服务互联网应用工作提供参考。

本书主要由王菁、王桂玲、刘晨、丁维龙、杨中国、高晶、杨冬菊、李寒、喻坚撰写。其中,王桂玲主要撰写了第1章、第3章、4.1~4.3节,王菁主要撰写了第6章和2.1、2.2、8.1.1及8.1.5节,刘晨主要撰写了第5章和8.1.4节,丁维龙主要撰写了2.3、7.1、7.3.2、7.4、7.5节,杨中国主要撰写了7.2、7.3.1、8.1.3.1节,并和丁维龙合作撰写了8.1.3.2节,高晶主要撰写了8.2节,杨冬菊主要撰写了8.1.2节,李寒主要撰写了8.1.6节,奥克兰理工大学的喻坚和王桂玲合作撰写了4.4节。王菁负责了全书内容的校对和完善,韩燕波教授整体组织了本书的内容及结构,并对本书关键内容进行把关。硕士研究生焦博扬、叶盛、曹嘉琛、袁云静、栗倩文、陈高建、刘雯、胡建行、李修贤、刘霁、吕博等参与了本书的资料整理、部分内容撰写、校对、绘图及实例验证。奥克兰理工大学Olayinka Adeleye博士参与了本书4.4节实验的验证。

本书所介绍的相关研发产品是在北方工业大学数据工程研究院、大规模流数据集成与分析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韩燕波教授、赵卓峰研究员带领下全体人员努力的结果。本书得到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服务互联网理论与技术研究”(2018YFB1402500)课题“服务互联网云平台的运行机制与演化技术”的资助。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徐晓飞教授的大力指导与帮助,得到了中国计算机学会服务计算专委的大力支持,还得到了清华大学范玉顺教授、哈尔滨工业大学王忠杰教授、清华大学黄双喜老师、哈尔滨工业大学徐汉川老师、哈尔滨工业大学涂志莹老师、中科院软件所王焘老师等许多师友的帮助,在这里无法一一列举,谨向他们表示真挚的感谢。

电子工业出版社的编辑董亚峰、米俊萍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大力帮助,尤其是米俊萍为此书的出版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22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