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美应用RHEL 8
- 何晓龙编著
- 3956字
- 2024-01-22 19:27:13
1.3 服务器及存储必知必会
RHEL 8是面向服务器的企业级操作系统,首先介绍最为流行的PC Server,虽然服务器(PC Server)和桌面PC同属于PC,但存在较大的差异。所以,在展开RHEL的部署内容之前,需要全面和深入地学习服务器的相关背景知识。
1.3.1 企业级PC服务器和PC的区别
以前一提起高性能服务器,就是RISC(精简指令集)架构服务器的天下,超高性能配以高稳定可靠性,成为银行、电信企业的首选,美中不足的是它们的昂贵售价和维护成本,以及封闭的体系,如IBM的P系列服务器,就是基于超高性能的PowerPC。近年来,随着英特尔的处理器(AMD处理器也是X86架构的成员,不做单独讨论)在服务器市场的迅速崛起,廉价的PC Server也可以具有以前只有高端RISC服务器的性能及特性,更为关键的是其强大的通用性和较低的拥有成本。因此,采用英特尔处理器的服务器逐步成为现在服务器的主流,本书所讨论的服务器主要是指X86平台的PC Server服务器。
就企业常用的PC Server服务器而言,其种类主要有塔式(Tower)、机架(Rack)、刀片(Blade)等。需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塔式服务器和台式计算机的主机类似。如果托管到互联网数据中心(Internet Data Center,IDC),其较大的体积可能增加托管成本,造成种种不便,机架服务器则体积较小,需要配合机柜一同使用。因此,可将多台机架服务器插入一个机柜,便于统一管理,常见的有1U、2U、3U和4U服务器(1U=1.75in=44.45mm)。刀片服务器虽然体积小巧、功能强,但必须插到配套的Chassis机箱才可以工作。唯一需要注意的是,Chassis机箱价值不菲。
1.3.2 服务器端存储设备
要将RHEL部署到服务器,需要将操作系统部署到服务器的内部存储。不仅如此,企业宝贵的数据同样需要在服务器存储,但存储一词比较笼统,下面从服务器端的存储设备开始,逐步介绍企业级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安装配置及相关网络服务,高可用及集群等企业高频应用。
企业级服务器存储,就是Linux操作系统和数据的家,所有数据都保存在存储中,其重要性对于企业不言而喻,所以首先要熟悉常用的存储硬件。通常企业级存储有DAS、NAS、SAN和iSCSI,这些存储的更多细节如下。
(1)DAS(Direct Attached Storage,直接加载存储)是服务器最普遍的存储方式,即外部数据存储设备,如磁盘可直接挂载到服务器内部总线上,这些数据存储设备通常是服务器结构的一部分。DAS的这种直连方式,能够解决单台服务器的存储空间扩展、高性能传输需求,不过一般服务器的DAS仅供操作系统使用,不适合存储大量数据,如数据库的数据文件等。
(2)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网络附加存储)是独立于服务器、单独为网络数据存储开发的一种专业文件服务器。NAS服务器集中连接了所有存储设备,如各种磁盘阵列和磁带库等,存储容量可以较好地扩展,支持各种网络文件传输协议(如FTP、HTTP、SSH、CIFS及WebDAV等)。同时,由于网络存储是由NAS专业服务器独立负责的,因此对服务器性能基本没有影响,影响NAS性能的主要因素是网络性能。此外,由于NAS主要是文件级的存储,不支持块级别的操作,因此通过网络传输较慢。
较新的企业级NAS大多支持iSCSI,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NAS的功能,这样NAS就可以支持块设备了。尽管如此,其速度仍然是瓶颈,可以用于对速度要求不高的文件共享、系统数据库备份等。
(3)SAN(Storage Area Network,存储区域网络)则走得更远,将磁盘阵列及磁带库单独通过光纤交换机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光纤通道的网络,然后将其与企业局域网连接,以实现高速存储的目的。在SAN存储中起着核心作用的是光纤交换机,而光纤交换机的基础是光纤通道协议,支持IP、SCSI和ATM等多种高级协议,可以直接充当块存储设备挂载到服务器系统,缺点是价格昂贵,若预算有限则可以退而求其次。若使用了iSCSI,则用相对廉价的高速以太网设备替代高端的光纤。需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规划存储时最好不要采用RAID5技术,建议选择RAID10或RAID01,虽然数据利用率稍低,只有50%,但可以换来数据在磁盘损坏时性能的稳定。
(4)iSCSI。iSCSI又称为IP SAN,就是用廉价的以太网络及相关设备替代昂贵的光纤网络及设备,在高速以太网络上实现SCSI协议的传输,从而以较低的成本获得相对较高的存储性能,由于性价比高,且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设备而备受企业青睐。如何在RHEL 8上实现iSCSI,可以参考第9章的相关内容。
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上述存储中,DAS、SAN和iSCSI都是块设备文件,可以直接挂载到RHEL的文件系统。至于NAS,目前高端的NAS也可以充当块设备挂载到文件系统,关于存储,则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财力来选购合适的和经济的存储设备。
1.3.3 服务器端存储技术
服务器和普通PC的最大区别是其独特的存储技术,如普遍采用了RAID及LVM等较为专业的存储技术,以保证企业所需的高可用及灵活性。
RAID(Redundant Array of Independent Disks,独立磁盘冗余阵列)的基本思想是把多个相对便宜的硬盘组合起来,成为一个硬盘阵列组,使其性能达到甚至超过一个价格昂贵、容量巨大的专业存储。RAID通常被用在服务器上,使用完全相同的硬盘构成,因此操作系统只会把它当作一个存储设备。RAID分为不同的等级,不同等级的RAID在数据可靠性及读写性能上做了不同的设计。在实际应用中,可以依据自己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RAID方案。
1.高频使用RAID方案
RAID是企业每天都会用到的高可用存储技术,RAID技术发展到现在,已经十分成熟了,不仅可靠性高,而且成本低廉。需要注意的是,企业用户应选择硬件RAID,以获得较高的性能和可靠性,目前市场上可以见到的RAID有9种。
其中,RAID 0、RAID 1、RAID 3、RAID 5、RAID 6这5种的原理及说明建议大家访问维基百科的相应内容。
下面着重介绍企业高频使用的混合型RAID组合方案,共有以下4种。
(1)RAID 0+1。混合型RAID组合方案,就是先实现RAID 0,再做镜像RAID 1。其原理实现图如图1-5所示。
图1-5 RAID 0+1原理实现图(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2)RAID 1+0。此方案与RAID 0+1正好相反,先实现镜像RAID 1,再做RAID 0条带化。其原理实现图如图1-6所示。
(3)RAID 50。顾名思义,RAID 50就是RAID 5和RAID 0的组合,先实现RAID 5,再实现RAID 0。需要注意的是,要实现RAID 50至少需要6块硬盘。其原理实现图如图1-7所示。
(4)RAID 60。同理,RAID 60就是RAID 6和RAID 0的组合,先实现RAID 6,再实现RAID 0。需要注意的是,要实现RAID 60至少需要8块硬盘。其原理实现图如图1-8所示。
图1-6 RAID 1+0原理实现图(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1-7 RAID 50原理实现图(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图1-8 RAID 60原理实现图(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RAID 2(已淘汰)和RAID 7(智能存储)不是很常用,此处就不再赘述了,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自行搜索研究。
2.RAID的选用
至于RAID的选择,RAID 5和RAID 6比较适合企业环境使用,尤其是RAID 6可以提供更高的数据安全保障。RAID选型的难点是混合型的RAID应用方案,主要集中在RAID 0+1和RAID 1+0。在通常情况下,RAID 0+1和RAID 1+0基本一样,每个读/写操作所产生的I/O数量也是相同的,故在读写性能上二者相仿,而当有某个磁盘出现故障时,RAID 1+0的读取性能则优于RAID 0+1,且RAID 1+0比RAID 0+1具有更低的故障率。
再次强调,对于服务器操作系统而言,不推荐使用软件RAID。推荐在选购服务器时一起购买硬件RAID,如各种RAID卡。由于硬件RAID上拥有自己的芯片,因此对服务器的资源占用非常小,并且可以实现真正的数据安全和高可用性,企业所付出的那点代价是值得的。
1.3.4 LVM令存储更加灵活
前面不推荐大家在服务器上使用软件RAID,尤其是生产环境,这里推荐大家使用LVM。LVM是逻辑盘卷管理(Logical Volume Manager)的简称,是以前高端UNIX服务器才具有的高级存储管理功能,只有IBM或HP的小机才能享用。幸运的是,1998年,Heinz Mauelshagen根据HP-UX的逻辑卷管理程序开发了第一个Linux版本的逻辑卷管理工具,后来成为Linux核心的一部分,目前多数Linux发行版本都将LVM 2作为默认的逻辑卷管理软件。LVM就是建立在物理硬盘和分区之上的一个逻辑层,用来提高磁盘管理的灵活性。通过LVM可将若干个磁盘分区连接为一个整块的卷组(Volume Group),形成一个存储池,可以在卷组上随意创建逻辑卷(Logical Volume),并且可以在逻辑卷上创建文件系统。与直接使用物理存储在管理上相比,LVM具有更好的灵活性,十分适合企业环境使用。
LVM底层是由Linux内核的Device Mapper(DM)驱动的一个虚拟设备,处于物理设备和文件系统层之间,维护着逻辑卷和物理盘分区之间的映射,可将几块磁盘或分区组合起来形成一个名为卷组的存储池。若磁盘空间紧张,则只需向该存储池添加物理磁盘即可。LVM从卷组中划分出不同大小的逻辑卷创建新的逻辑设备,且可以扩大和缩小逻辑卷,LVM结构如图1-9所示。
图1-9 LVM结构(图片来源:维基百科)
在安装RHEL时,默认推荐使用逻辑卷来安装系统,这样以后随着企业的发展,存储也可以方便地扩充或调整。
Tips:LVM关键概念
物理卷(Physical Volume,PV):可以在上面建立卷组的媒介,既可以是硬盘分区,也可以是硬盘本身。
卷组(Volume Group,VG):将一组物理卷整合为一个逻辑存储池,可以在卷组之上创建逻辑卷。
逻辑卷(Logical Volume,LV):虚拟分区,由物理区域(Physical Extent)组成。
物理区域(Physical Extent,PE):硬盘可指派给逻辑卷的最小单位(通常为4MB)。
鉴于篇幅所限,逻辑卷管理的命令请参考附录A,那里有结合具体实例的介绍。
1.3.5 服务器的远程管理技术
服务器的远程管理技术对于降低企业维护成本很有必要,下面根据几大服务器厂家的产品来介绍服务器的远程管理技术,虽然使用这些技术都不免费,但也不贵,企业购买相应板卡或购买License便可激活服务器的远程管理功能,这样就可以告别KVM(Keyboard、Video、Mouse)设备了。
(1)DELL远程管理技术——iDRAC。iDRAC是Integrated Dell Remote Access Controller的缩写,最新的主版本为iDRAC 9。
(2)HP的远程管理技术——iLO。iLO是Intergrated Light-Out的缩写,最新的主版本是iLO 5。
(3)IBM远程管理技术——IMM。IMM是Integrated Management Module的缩写,最新的主版本为IMM 2。
目前,多数远程管理技术是通过板卡或集成在服务器主板上的芯片实现的,且很多此类板卡还将RAID卡、Fence卡的功能集成进来,实现一卡多用。
由于远程管理卡不依赖于服务器,因此通过这些技术可以实现硬件级别的服务器远程管理,包括开关机、重启、服务器状态的监控等,犹如服务器在身边一样,可从开机到运行及关闭全程管控。更方便的是,多数远程管理技术支持以Web方式进行远程管理,在浏览器中操作便可对服务器进行全程监控和管理,降低了企业总体拥有成本(Total Cost of Ownership,T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