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2019年中国工业节能减排蓝皮书
-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编著
- 2851字
- 2024-01-19 15:23:23
二、多方努力应对气候变化
1.联合国推动区块链技术应对气候变化
联合国一直研究区块链技术在应对气候变化中的应用,比如利用区块链技术构建透明、高效的系统,解决碳排放监测、清洁能源交易及资金分配等问题。2018 年 1 月,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发起并促成了“气候链联盟”的成立。该联盟现有32个成员,联盟的宗旨与实现《巴黎协定》的长期目标保持一致,致力于利用区块链技术提出更好的气候变化解决方案。“气候链联盟”发布公告称:“气候链联盟将推动分布式账本技术解决方案的应用,通过加强在气候领域里的合作行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包括但不限于各种测量、报告和验证各种干预措施造成的影响”。
2.中国首次发布气候变化蓝皮书
2018 年 4 月,中国发布 2018 年《中国气候变化蓝皮书》,这是中国第一次发布气候变化蓝皮书。蓝皮书对全球和中国的气候变化情况进行了全面展示。首先,全球变暖趋势仍在持续,2017年,全球表面平均温度比1981—2010年平均值高出0.46℃,比工业化前水平(1850—1900年平均值)高出约1.1℃,为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的第二暖年份,也是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暖的非厄尔尼诺年份。其次,中国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1951—2017年,中国地表年平均气温平均每10年升高0.24℃,升温率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1961—2017年,北方地区平均沙尘天数呈明显减少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3.6天。
3.中挪将共建北极气候监测—预测平台
在全球变暖影响下,北极海冰快速消融,并进一步加速变暖。在此背景下,由挪威南森环境与遥感中心(NERSC)、挪威卑尔根大学(UoB)、联合研究中心(Uni)、北京大学(PKU)、南京大学(NJU)和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共同创建成立的“竺可桢—南森国际研究中心”(竺南中心),将在北极气候研究等领域进一步加强合作,共建北极气候监测—预测平台。双方通过合作,加强北极多要素(冰雪、水文、气象等)综合观测数据共享,发展气候预测系统。预计平台建成后,我国对北极气候和环境变化的认知能力将得到极大提升,对北极海冰的预测能力会进一步增强,丝绸之路建设、未来北极资源开发与航道利用有坚实的科学保障。
4.德国明确不再推迟2020年气候目标
2018 年 1 月,德国总理默克尔和社会民主党马丁·舒尔茨最终达成了协议。根据协议,德国明确不再推迟2020年的气候目标,加快可再生能源的大规模生产,开始逐步取消煤炭发电。同时制定了保证 2030 年能源目标实现的措施:制定减少并终止煤炭发电的计划步骤和最终日期;对煤矿生产地区的结构性变革给予联邦资助;在2018—2021年期间,投入150万欧元用于“地区结构性政策和结构性转型的煤炭政策”中;制定环境保护法,确保达到2030年气候目标(该法案将在 2019年通过);在 2030年之前,将可再生能源比例提升到65%(之前政府的目标是在2030年之前达到50%,在2040年之前达到65%);“大力增加可再生能源的比例,满足交通、建筑,以及工业方面的额外用电需求,以达到气候目标”;举办竞标会,在2019年和2020年建立四家10亿瓦特的离岸风力发电厂、10亿瓦特的太阳能发电厂及海上发电厂,减少800万吨~1000 万吨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的排放,以促进 2020 年目标的达成;通过其他措施,扩大发展现代化能源网络(推动电力网络扩大的法律);推动储存科技相关行业的大力发展;发展现代化热电一体行业;利用农业发展,保护气候。
5.《中欧领导人气候变化和清洁能源联合声明》
2018 年 7 月 16 日,《中欧领导人气候变化和清洁能源联合声明》在北京发布。该声明共十六条,重点推进三个方面。
第一,推进《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进程。中欧双方将按照《巴黎协定》安排,在2020年前提交温室气体低排放长期发展战略。
第二,在其他多边领域的合作,包括通过可持续的投资和绿色金融,推动经济向低碳和气候适应型经济转型;中欧双方将与其他各方,共同推动削减氢氟碳化物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基加利修正案》得到批准;中欧双方将加强在国际民航组织和国际海事组织下的合作,以确保航空业和海运业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贡献。
第三,推动双边务实合作。合作领域包括以下领域: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碳排放交易、能源效率、清洁能源、低排放交通、低碳城市合作、应对气候变化相关技术合作、气候和清洁能源项目投资、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开展合作。
6.2018年联合国气候变化谈判在泰国首都曼谷闭幕
2018年9月9日,联合国气候变化曼谷谈判在泰国首都曼谷闭幕。这次会议是为年底的波兰卡托维兹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做准备的。此次会议共有 178个缔约方和 140 个非政府组织参加。《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帕特里夏·埃斯皮诺萨表示,此次会议在应对气候变化的相关议题上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程度不一,各方还需在未来数周加快谈判进度。
7.“气候变化全球行动”在美国旧金山启动
2018 年 9 月,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 2018 年全球气候行动峰会的中国角系列活动中,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别代表解振华、老牛基金会创始人牛根生、万科公益基金会理事长王石、清华大学气候变化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李政等代表中国慈善家、基金会、大学研究部门、社会公益机构共同启动“气候变化全球行动”,会议上宣读了“气候变化全球行动”倡议。
8.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波兰卡托维兹举行
2018 年 12 月,在波兰卡托维兹举行了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全球能源互联网发展合作组织是由中国发起成立的,这一组织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联合举办“建设全球能源互联网促进《巴黎协定》全面实施”的主题活动,期间发布了《全球能源互联网促进<巴黎协定>实施行动计划》。该计划全面对接《巴黎协定》的主要议题,从发展形势、减排方案、对接思路、各洲行动、治理机制五个方面提出全球能源互联网促进《巴黎协定》实施的系统方案。
9.中国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 2018 年度报告》
2018 年 12 月,中国发布《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 2018 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17 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二氧化碳排放(以下简称“碳强度”)比 2005 年下降约 46%,已超过 2020 年碳强度下降 40%~45%的目标,碳排放快速增长的局面得到初步扭转。可再生能源已经占到一次能源比重的 13.8%,中国成为世界上发展可再生能源规模最大的国家。森林蓄积量已经增加了21亿立方米,超额完成了2020年的目标。
10.英国正在考虑将气候变化风险引入银行业压力测试
据英国央行行长马克·卡尼介绍,英国计划将气候变化带来的风险加入英国银行业的“探索性情景测试”,这一计划最早将于2019年实施。“探索性情景测试”由英国央行在 2017 年引入,每两年举行一次,下一次测试将安排在2019 年。在金融业压力测试中加入“气候变化”元素,对于英国来说尚属首次。此前,英国央行曾发布过一份关于气候变化风险对英国保险业影响的报告。
11.巴西利用生物质发电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巴西生物质发电的主要原料是甘蔗,发电输送到国家电网。2018 年 1—8月,巴西总生物量已达到 17291GWh,生物质发电比上年增长 11%。前八个月巴西的生物质发电量已经超过了2017年全年的燃煤发电总量。用于发电的甘蔗生物量主要在巴西甘蔗收获期间可用,大部分甘蔗生物质都可以在 4月至 8月之间使用。8 月份,巴西 7.4%的总发电量来自甘蔗生物质,与 6 月份相当,7月份峰值水平时占全国总发电量的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