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摇篮曲

人生最早听到的儿歌,是这种母歌,母亲唱给婴儿听。一字一句,一腔一韵,莫非出之孩子的心。

一两个月的婴儿,小脸上已有了哭笑的表情。这时期,妈妈的催眠曲,是我们人生最初听得入神、受其抚慰、感到激勉的歌声。小心灵上已经听熟了,听惯了,听得非常舒服了,引致起全生命韵律的波动,而迅速进入沉静的睡眠。

我儿子睡觉了,我花儿困觉了,我花儿把卜了。

我花儿是个乖儿子,我花儿是个哄人精。(北平)

常惠述。《儿女英雄传》第二十回,有“罢卜着睡”之语,或许是婴儿含奶头睡觉,叫罢卜。1英文pap是乳的意思,倒也相近。

娃娃娃娃要睡哩,谁人打搅下瞌睡是有罪哩。

(甘肃临洮)

王树民述。养孩子的人家都晓得,让孩子安安静静、甜甜蜜蜜地睡觉,是第一等的大事。有些街头小贩,就让孩子在路边摇篮里,或者妈妈背上睡觉,那真是太歉然了。尽管孩子习惯了,酣睡不误,可是,其身心发育过程,多少感染了不良的影响。

杨树叶儿哗啦啦,小孩儿睡觉找他妈,

乖乖宝贝儿你睡罢,麻胡子来了我打他。(北平)

麻胡子,俗谓拐骗小孩的人,南方也有此说。清代翟灏《通俗编·状貌》:“《朝野佥载》:‘石勒以麻秋为帅,秋,胡人,暴戾好杀,国人畏之。市有儿啼,母辄恐之曰:麻胡来!啼声遂绝。至今以为故事。’《大业拾遗记》:‘炀帝将幸江都,令将军麻胡浚河,胡虐用其民,百姓惴栗,常呼其名以恐小儿,或夜啼不止,呼麻胡来,应声止。’《资暇录》:‘麻名祜,转祜为胡。’杨文公《谈苑》:‘冯晖为灵武节度使,有威名,羌戎畏服,号麻胡,以其面有乖2也。’《野客丛书》引《会稽录》:‘会稽有鬼号麻胡,好食小儿脑,遂以恐小儿。’按数说各殊,未定孰是?今但以形状丑驳视不分明曰麻胡,而转胡音为呼。”穆中南说,胶东一带的民间故事,称“妈虎子”系狼变人的形貌。

倭倭来,倭倭来,

阿拉囝囝困熟来。(浙江宁波)

明代倭奴常扰我东南沿海,而传流下来。

宝贝不要叫,当心烧炭佬,

宝贝不要哭,当心烧炭客,

妈妈痛痛小宝宝,快快睡觉觉。(浙江建德、桐庐)

乔坻述。当时倭寇为患两百年,浙江人民之抗倭,以处州(今丽水一带)坑兵最勇,参加战斗最早,牺牲也最惨烈。坑兵即烧炭工人和矿工,他们生活苦,勇敢好斗,乡人惧之,因有此催眠歌。

娃娃娃娃悄悄着,

阿吴来了头咬破。(甘肃临洮)

王树民《临洮的儿歌》:“阿吴,魔鬼之意。相传吴三桂征西,杀人如麻,故用为恐吓小孩之语。”文载《新西北月刊》三卷五、六期《西北民歌专号》,一九四一年一月兰州出版。

宝宝乖,睡觉乖,宝宝乖,乖上街,

爸爸吃,馒头揣。(江苏扬州)

熊海平述。曼声长吟,把婴儿哭声压下去,然后,孩子静静欣赏这催眠曲的音调节奏,就安然入睡了。

摇金子,摇银子,摇猪脚,摇大饼,

摇槟榔,来相请。(台湾)

见李献璋《台湾民间文学集》童谣篇。

哦哦,睡吧,娘打盹啦。

小孩醒了,娘跳井了;小孩叫了,娘上吊了。

(安徽涡阳)

刘真如述。跳井、上吊,句子奇,也是妈妈辛酸已极的投诉。有那等为媳妇者,要侍奉公婆和丈夫,操持家务,再带奶娃,成天到晚,忙得喘不过气来,而且受婆婆和姑子的苛待,怎能无此心情?

娃娃娃娃睡着哩,两个奶奶商量哩,

给娃娃烙个干粮哩,醒来吃上成人哩。(甘肃临洮)

奶奶,乳房也。此句特有意境。

快快睡,慢慢摇,摇你睡觉,

眼睛闭好,帐子下了,猫狗下来,风也吹不到。

等你醒了,有吃有玩,有说有笑,

睡呀,不要说话了。(河北)

高积亭述。

小猫猫,快快来,来了快洗脸,

小娃娃,不要哭,不哭给你包子吃,

小家雀,不要叫,我家的小宝睡觉了。(察哈尔)

宗丕风述。小家雀,即麻雀。小孩、小动物之间,原是交情最好的。

娃娃睡,上山摘个穗穗,

摘的穗穗喂鸡鸡,喂的鸡鸡噙水水,

噙的水水磨镰镰,磨的镰镰割谷谷,

割的谷谷喂老牛。

老牛喂得壮壮的,耕得地匀匀的,

打得麦和石榴颗也似的,蒸得馍和斗也似的,

吃得娃娃和虎也似的,

爱得牧羊娃娃和红眼狗也似的。(陕西绥德)

摇篮曲句子特别发展的一例。实兼连锁歌形式与叙事歌的性质。就庄稼生活看,这些事态,顶佳美了。不是好年成,怎得养好肉娃哩。陕西口语,喜慰地称说肥胖婴孩的可爱为“肉娃”。

娃娃娃娃睡睡,奶子山里摘谷穗穗,

摘下谷穗穗碾米,碾下米来粜钱,

粜下钱买羊羊,买下羊羊扒粪,

扒下粪填炕,填下的炕热热的,

娃娃睡着乖乖的。(甘肃临洮)

王树民述。此首与上首,起兴相同,显然是同一母题的分化,意境、情调,也很特别。“奶子山”,是从婴儿授乳生活所得的灵感,语趣天然,非苦思推敲而得,这可是奶瓶代母乳所不能达到的生活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