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8章 追星,慢词之祖柳三变(求追读)
- 反向救宋,我竟成头号奸商
- 十年打铁
- 2057字
- 2023-07-09 09:13:41
八月初十。
齐州荷花节临近尾声,但仍有大量外地人不远千里前来观光。
清晨,孔方洗漱完毕,刚打开院门。
两张浓妆艳抹的俏美脸庞突然映现在他面前。
“哎呦!”
孔方吓了一跳,连忙退后两步,这才看清了来者相貌。
一个是杜三娘,一个是杜家瓦子的头牌苏云儿。
“孔公子好!”二女同时朝着孔方作揖,且眼带秋波。
苏云儿在外人面前温柔如文艺女神,但却是孔方的小迷妹。
骨子里也很调皮,不时还会向孔方抛抛媚眼。
孔方见二人一脸讨好的眼神,不由得笑着说道:“有事便说,你们的美色对我不好使。”
当即。
杜三娘开口道:“昨晚,我们听说柳七先生去历山书院了,我们的身份不宜去书院,公子能否让我们见一见柳七先生,能见一面就行,不求别的!”
苏云儿也双手合十,睫毛忽闪忽闪,呈恳求状。
“柳七先生?”孔方一愣,旋即突然兴奋地说道:“柳永,柳三变?”
二女齐齐点头。
孔方不由得甚是激动,当即就要前往历山书院。
他跑了近十米后,才回过头来给二女说道:“放心,我一定让你们见到柳七先生!”
片刻后。
孔方赶着马车,奔向历山书院。
当下,这位名满天下、被誉为大宋风月班头的慢词大家,已经五十八岁。
源于前世背过《望海潮·东南形胜》和《鹤冲天·黄金榜上》以及在街头听闻的柳七的风流韵事。
孔方对这位填词大家还是有所了解的。
年轻时,他心向庙堂,有济世之志。
怎奈何家道中落,又四次落第,只得在勾栏瓦舍中填词为生,坠落于烟火之地。
自此,柳永成了青楼常客。
他的一首词,便能养活一座青楼妓馆,无数歌伎都因唱他的词而名噪一时。
在民间,他获得了“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名声;在朝堂,也被贴上了“白衣卿相,只会月下填词”的标签。
直到数年前。
赵祯亲政开恩科,放宽录取名额,柳永才在知天命之年登上进士榜,被授予官职。
但因其勾栏往事,赵祯、晏殊对其甚是不喜,导致官途坎坷。
当下年迈,已处于致仕的边缘。
曾经,柳永也多次抨击科举制度,提出过自己的主张,但无人理会。
孔方的第一念头,就是将这位大家纳入历山书院夫子团。
即使,他已垂垂老矣,没了斗志。
但论才华、论诗词造诣,论在民间的名声,大宋朝能与之相比者,不过一掌之数。
仅凭那句“重湖叠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孔方便愿为其养老送终。
历山书院内。
孔方寻了山长孙复才知,柳永乃是夫子齐阿公的忘年好友。
他得了齐阿公书信,从泗州于昨晚赶到齐州城。
一大早,齐阿公便陪着柳永出门了。
孔方正欲出门寻找,却看见齐阿公已经回来了。
但是只身一人。
“齐阿公,我听闻柳三先生来到了书院,他老人家呢?”孔方问道。
“唉!”
齐阿公长叹一口气。
“我邀耆卿来齐州赏荷,乃是希望他能留在书院任教,昨晚与其畅聊半宿,还是被他婉拒了,他觉得自己年事已高,且有污名,不适于做夫子。”
“他知晓历山书院之志后,觉得自己若与历山书院关系亲密,有辱书院名声。故而,在看完莲子湖的莲花后,便出城了!”
“他准备向朝廷递交辞呈,然后便回家养老了!”齐阿公的脸上满是惋惜。
孔方想了想,问道:“走多久了?马车是何模样?”
“近一个时辰,马车为黑色顶棚,后面有一个枣红色的木箱,装着我送他的一些书!”齐阿公道。
“我这就去追!”
当即,孔方来到书院马车停放处,拆卸掉车辕、车棚,骑上一匹高头大马,朝着城外追去。
驾!驾!驾!
孔方的马术并不是很精湛,但这一次的速度却飞快。
大概一个时辰后。
孔方看到一辆黑色顶棚的马车,后面正好有一个枣红色木箱。
他不由得大喜,迅速赶到马车旁,高声道:“请问,这是柳七先生的马车吗?麻烦停一停!”
“吁!”
中年马夫将马车停了下来。
一袭青衫、身材消瘦、胡须花白的柳三变从马车探出头来,疑惑地看向孔方。
“老夫正是柳三变,你是何人?”
孔方当即下马,拱手道:“柳七先生,小子孔方,乃是历山书院的建设者,听闻齐阿公说您来到了书院,小子未能拜见,便赶过来了!”
说罢,孔方擦了擦额头的汗水。
他的衣衫已完全被汗水湿透,又沾染了一身土尘,看上去甚是狼狈。
“你就是那个道出‘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孔方孔大官人?”柳永惊讶道。
孔方谦逊一笑。
“先生,你叫我一声孔方就行,不知可否与小子到路边林荫下一叙?”
柳永点了点头。
当即,孔方亲自放下下马凳,将柳永扶了下来。
紧接着。
二人站在一处林荫下,清风吹拂,添了几分清凉。
“先生,历山书院之志,齐阿公应该已向您讲过,便不再赘述,小子诚恳地邀请您来书院担任夫子,为学子传道授业解惑!”孔方重重拱手。
柳永微微摇头。
“孔小子,你对老夫还是不太了解啊!老夫年轻时狂傲不羁,因出言不逊,已得罪了当今官家。此外,老夫也是个四次科考四次失败的落拓词人,因恩科,才中了进士,如何教授学子?”
“更重要的是,老夫名声不佳,年轻时经常出入于青楼妓馆,擅长作艳词,恐会辱没了历山书院的名头。”
柳永面带笑容,在说这些陈年往事时,已经没有失落之感。
显然是都看透了,也对仕途彻底失望了。
孔方略微思索,开口道:“当下的科举制度,墨守成规,先生四次未曾及第,不是先生无才,而是科举制式有偏颇。至于名声,能够得到民间百姓追崇,便是有大才。先生若此时选择归隐,难道不会后悔吗?”
最后一句话,一下子让柳永陷入沉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