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构学校教育模式:如何选择最优手段实现教育目标
- (日)工藤勇一
- 3530字
- 2023-06-26 18:29:51
前言 聚焦核心目标,选择最优手段
总有这么一个场景,萦绕在我的心头,挥之不去。
那是我在山形县刚当上老师那会儿,我和孩子们一起去学校后山上奔跑、翻滚,躺在地上仰望湛蓝的天空,心满意足地品味空气中青草的芳香。那一刻我们无忧无虑,好不惬意。如今想来,那时的自己可真是年轻气盛啊。想必在前辈老师们的眼里,我就是一个整天带着孩子们瞎胡闹、不知天高地厚的新人吧。
时至今日,我还是常常会想起那时孩子们无邪的笑容,怀念当时的那份充实与自在。
我现在在千代田区立麴町中学担任校长一职,今年(2018年)是我任职的第五年。在日本众多中学里,麴町中学算是一所有点“特殊”的学校。它毗邻皇居,学区内还有国会议事堂、最高法院、首相官邸、众议院、参议院的议员会馆等重要机构。现在的在校生都是本地学生,但在过去,从东京其他学区跨境入学的学生占了学校总人数的一半以上,曾一度被列入“番町小学→麴町中学→日比谷高中→东京大学”这份“名校一条龙”榜单。在日比谷高中每年近200人考上东京大学的时代,麴町中学每年都会有50多人考入日比谷高中,是一所有着极高升学率的超级名校。这所学校不仅毕业生里人才辈出,校内的设施和设备也相当完善,气派的大厅更是让前来参观的人们赞叹不已。此外,学校经费充足,能让学生接受到很多外校老师的指导。不过,这并不意味着麴町中学所推行的改革离开了这片土地、这些设施设备就无从实施。
像“不做服装、发型指导”“不布置家庭作业”“废除期中、期末考试”“废除固定班主任制”这些备受关注的措施,第一次听到的人恐怕会大吃一惊。此外,也会有教育界同仁对我们正在推行的举措表示“不认同”。
但是,推行这些改革并非我的临时起意,而是在漫长的职业生涯中——从山形县任教开始,到调任东京,再到后来在目黑区、东京都以及新宿区的教育委员会担任教导主任和管理层——一直在酝酿和计划的事情。我会秉持“分清目标与手段”“明确上层目标”“重视教育自主性”等原则,对“学校里的理所当然”进行重新审视并予以修正。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有助于我打破教师的惯性思维。
这本书可能会打击到很多勤勉敬业的老师的热情。并且,书里的内容也似乎在与贯彻落实新教学大纲的教育行政人员唱反调。但是,请大家务必相信,我的本意并非如此。也希望大家能在理解我的基础上继续读完这本书。
目标和手段——学校为何存在
当前,日本学校开展的很多教学活动似乎都忽略了活动的“初衷”。更令人震惊的是,大多数教育工作者甚至都不曾意识到这个问题。老师每天布置家庭作业;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努力学习;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老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悉心指导班里的每一位学生;教室里挂着“以和为贵”的条幅;在年级主任的带领下,整个年级充满了其乐融融的氛围。这些是日本随处可见的景象,我也曾将这些作为自己的从教目标。
但是慢慢地我开始思考,这些看起来理所当然的事情是否真的有意义?首先,学校为何存在?在我看来,学校是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立足于社会”而存在的。为此,孩子们必须具备“自己思考、自己判断、自己决策的能力”,也就是所谓的“自主能力”。在社会瞬息万变的今天,我们必须回到“教育的原点”。
重新设计学校
我认为,日本学校现在的教学模式与培养自主能力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老师们手把手地教,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就立马伸手援助。一旦同学之间发生争吵或冲突,班主任就会出面调解,甚至帮助他们重归于好。可是,这样被呵护着长大的孩子,无法独立思考、判断、决定、行动。他们在无法“自主”的状态下长大成人,成年后的他们一旦遇到困难,就会认为是“公司不好”“国家不好”,把责任推给别人。
研究表明,很多孩子没有什么梦想,对未来也不抱有任何希望。一些年轻人甚至因不满理想与现实间的差距而自暴自弃。虽说现在的经济形势不错,但仍然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就业形势不稳定,劳动生产率低,经济差距在拉大等。我认为,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学校教育出了问题。因为学校已经忘了其初衷是为了让人“更好地立足于社会”,于是就会出现教学活动与现实社会脱节的现象。
为什么会变成这样?一言以蔽之,这是“手段目的化”所致。譬如国家颁布的教学大纲,不过是一份指导学校教学工作的纲领性文件而已,却被许多老师奉为“绝对标准”。实际上,大部分老师并没有仔细读过教学大纲,他们只是按照教材的编写顺序,按部就班地完成教学任务。也就是说,本应作为培养孩子们能力的“手段”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却被当成了教育的“目的”,成了老师们为之努力的目标。这种“手段目的化”的现象在学校随处可见。“服装指导”就是其中的典型,很多老师并不清楚“为什么要这样做”,却依然一如既往地坚持着。在此,我们必须要思考——是否有必要让老师一味恪守这样的“规矩”?从优先顺序看,它们是否属于学校教育里的上层目标?
“重新审视目的和手段,重新设计学校”——这五年,我一直带着这样的想法在推动学校的改革建设。乍一看,废除作业和定期考试是一项划时代的改革,但在我看来,这不过是我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看清了“目的”的本质,找到了合适“手段”的结果而已。一定有读者想问“这些规矩怎么可能说废就废”。的确,学校里有些“规矩”受法律保护,是不能废除的。但大部分“规矩”只不过是“惯例”罢了。如果校长能抱着破釜沉舟的决心,站在学校的立场认真思考“什么是学校之所需”,那就一定会竭尽所能贯彻执行改革。如果教育工作者都能像这样开展日常教学活动,那么学校乃至社会都会发生变化。
如何构建最合适的“手段”
关键是要勇于打破常规,要着眼于上层“目标”,找到最佳“手段”。说句不怕大家批评的话,学校本身也只是“手段”之一,而不是“目标”。在我担任麴町中学校长的第二年,有个学生来到校长办公室。他是一个立志成为职业围棋手的男同学,我问他有什么事,他愁眉苦脸地告诉我,他被挡在了距离职业棋手仅一步之遥的地方。据他说,有些同龄段的竞争对手请假去参加特训,但他却说不出“我也想休学”这几个字。我非常意外,向来阳光的他竟显得如此纠结和苦恼,那一刻我感受到了他内心的迷茫。
待他说完,我说了这样一番话:“上学的目的不是为了‘来学校’,而是为了长大成人、融入社会。如果你真的决定走围棋这条路,不来学校也没有关系。但一定要想好,不要后悔。”他似乎被我的话吓到了,可能没想到校长竟会说出“不来学校也没有关系”这样的话吧。我以乒乓球选手福原爱为例告诉他,学习并不是一定要来学校,也叮嘱他凡事都要三思而后行。
三天后,他再次来到校长办公室,他告诉我说:“我想好了,我要跟学校请假。”之后,那位学生向学校请了一年的假,然后去中国学习围棋,完成所有训练后,在初三的第三学期又回到了学校。没能在中学时期成为职业棋手难免有些遗憾,所幸在休学期间他并没有荒废学业,毕业后顺利升入了东京都内的公立高中。
后来,他在高一上学期顺利成为一名职业棋手。我依然记得他高中毕业后来看望我时轻松愉悦的神情,妥妥一副自律的大人模样。这是一件特别值得高兴的事。
天生我材必有用
很多人也许会说:“如果不是麴町中学,一切哪会那么顺利。”其实不然,麴町中学能做到的你们学校一定也能做到。麴町中学的改革措施是适用于全国所有学校的,其中不少举措也应该在所有学校实施。我只是一个普通人,一直从事着教育工作,没有在公司工作过。大学时做过的兼职主要是家教以及测绘公司的行政管理。非让我说点特别的,也无非是在建筑工地上通宵做过一个星期的帮工而已。就像前文提到过的,我最初是被山形县聘用为中学的数学老师,之后又重新参加考试,成了一名东京都的老师。
最近我发现自己多了个外号——“野路子校长”。这可真是误会大了。我想大家之所以这样叫我,或许是因为挑战传统让我看起来“与众不同”吧。
“您就是那位‘野路子校长’吗?”——每次被问到这个问题,我总有很多话想说。就拿近代来说吧。那时的学校总是站在时代的最前沿,老师也都是对社会变化最敏感的人。他们中有些人会选择告别讲坛,反之,也有其他行业的人不断加入到教师队伍中来。他们擅于教书育人,懂得如何与孩子们相处,也深知调动他人积极性有多么困难。术业有专攻,老师应该也必须是育人方面的专家。所以,在我看来,“您就是那位‘野路子校长’吗?”这句话是颇有些刺耳的。
本书共有5章。第1章介绍了几项社会关注度较高的麴町中学的改革事例——废除定期考试、废除固定班主任制、废除家庭作业等;第2章介绍了这些改革背后的基本思路;第3章和第4章介绍了麴町中学目前正在推进的工作;在第5章里我阐述了我所设想的学校的未来。各位读者可以从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开始阅读。
学校变,则社会变。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学校应该何去何从?我把自己的想法写进了这本书里,也希望能有幸听到您的想法。
工藤勇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