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 布局

园林布局是指在园林选址、构思的基础上,设计者在孕育园林作品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主要包括选取、提炼题材,酝酿、确定主景、配景,功能分区,景点、游赏线分布,探索采用的园林形式。

园林的形式需要根据园林的性质、当地的文化传统和意识形态等来决定。构成园林的五大要素分别为山水地形、植物、建筑、广场与道路以及园林小品。这在以后的相关章节中会详细讲述。园林的布置形式可以分为3类,即规则式园林、自然式园林和混合式园林。

1.规则式园林

又称整形式、建筑式、图案式或几何式园林。西方园林,在18世纪英国风景式园林产生以前,基本上以规则式园林为主,其中以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台地建筑式园林和17世纪法国勒诺特平面图案式园林为代表。这一类园林,以建筑和建筑式空间布局作为园林风景表现的主要题材。规则式园林的特点如下。

(1)中轴线。全园在平面规划上有明显的中轴线,基本上依中轴线进行对称式布置,园地的划分大都成为几何形体。

(2)地形。在平原地区,由不同标高的水平面及缓倾斜的平面组成;在山地及丘陵地带,由阶梯式的大小不同的水平台地、倾斜平面及石级组成。

(3)水体设计。外形轮廓均为几何形,多采用整齐式驳岸,园林水景的类型以整形水池、壁泉、整形瀑布及运河等为主,其中常以喷泉作为水景的主题。

(4)建筑布局。园林不仅个体建筑采用中轴对称均衡的设计,甚至建筑群和大规模建筑组群的布局也采取中轴对称均衡的手法,以主要建筑群和次要建筑群形成的主轴和副轴控制全园。

(5)道路广场。园林中的空旷地和广场外形轮廓均为几何形状。封闭性的草坪、广场空间,以对称建筑群或规则式林带、树墙包围。道路均由直线、折线或几何曲线组成,构成方格形或环状放射形、中轴对称或不对称的几何布局。

(6)种植设计。园内花卉布置用以图案为主题的模纹花坛和花境为主,有时布置成大规模的花坛群,树木配置以行列式和对称式为主,并运用大量的绿篱、绿墙以区划和组织空间。树木整形修剪以模拟建筑体形和动物形态为主,如绿柱、绿塔、绿门、绿亭和用常绿树修剪而成的鸟兽等。

(7)园林小品。常采用盆树、盆花、瓶饰、雕像为主要景物。雕像的基座为规则式,雕像位置多配置于轴线的起点、终点或交点上。

2.自然式园林

又称为风景式、不规则式、山水派园林等。我国园林,从周秦时代开始,无论是大型的帝皇苑囿,还是小型的私家园林,多以自然式山水园林为主,古典园林中以北京颐和园、三海园林、承德避暑山庄、苏州拙政园、留园为代表。我国自然式山水园林,从唐代开始影响日本的园林,从18世纪后半期传入英国,从而引起了欧洲园林对古典形式主义的革新运动。自然式园林的特点如下。

(1)地形。平原地带,地形为自然起伏的和缓地形与人工堆置的若干自然起伏的土丘相结合,其断面为和缓的曲线。在山地和丘陵地带,则利用自然地形地貌,除建筑和广场基地以外不做人工阶梯形的地形改造工作,原有破碎割切的地形地貌也加以人工整理,使其自然。

(2)水体。其轮廓为自然的曲线,岸为各种自然曲线的倾斜坡度,如有驳岸也是自然山石驳岸,园林水景的类型以溪涧、河流、自然式瀑布、池沼、湖泊等为主。常以瀑布为水景主题。

(3)建筑。园林内个体建筑为对称或不对称均衡的布局,其建筑群和大规模建筑组群,多采取不对称均衡的布局。全园不以轴线控制,而以主要导游线构成的连续构图控制全园。

(4)道路广场。园林中的空旷地和广场的轮廓为自然形的封闭性的空旷草地和广场,以不对称的建筑群、土山、自然式的树丛和林带包围。道路平面和剖面由自然起伏曲折的平面线和竖曲线组成。

(5)种植设计。园林内种植不成行列式,以反映自然界植物群落自然之美。花卉布置以花丛、花群为主,不用模纹花坛;树木配置以孤立树、树丛、树林为主,不用规则修剪的绿篱。以自然的树丛、树群、树带来区划和组织园林空间。树木整形不做建筑鸟兽等体形模拟,而以模拟自然界苍老的大树为主。

(6)园林其他景物。除建筑、自然山水、植物群落为主景以外,其余尚采用山石、假石、桩景、盆景、雕像为主要景物,其中雕像的基座为自然式,雕像位置多配置于透视线集中的焦点。

自然式园林在中国的历史悠久,绝大多数古典园林都是自然式园林。体现在游人如置身于大自然之中,足不出户而游遍名山名水。

3.混合式园林

所谓混合式园林,主要是指规则式、自然式交错组合,全园没有或形不成控制全园的轴线,只有局部景区、建筑,以中轴对称布局,或全园没有明显的自然山水骨架,形不成自然格局。

在园林规则中,原有地形平坦的可规划成规则式;原有地形起伏不平,丘陵、水面多的可规划成自然式。大面积园林以自然式为宜,小面积则以规则式较经济。四周环境为规则式宜规划成规则式,四周环境为自然式则宜规划成自然式。

相应地,园林的设计方法也有3种,即轴线法、山水法和综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