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原始氏族的大屋

从新石器时代的聚落遗址来看,庭院建筑在早期原始社会还没有形成。但是聚落中出现了大型的中心建筑。在距今6000~6700年的西安半坡遗址中发现小型住宅群的中心有一所大房子(图1.1),各个小屋的门都朝向这座中心建筑[9]。在距离不远的距今6400~6600年的姜寨遗址,也发现了类似的聚落和建筑群体布局(图1.2)。半坡遗址中目前发现最大的中心建筑是一座占地约160平方米的长方形房子(图1.3),中间有四根大柱子,周围有小柱子和“附壁柱”以支持屋顶。这个房子的规模较大而且位置适中,考古学者们推测它可能是供氏族成员共同活动的场所[10]20。虽然中心灶址的结构被一座唐墓所破坏,但是确定屋内有灶[10]13。通过四柱,室内可分为一个进门大空间和三个后部小空间。杨鸿勋认为,此大屋布局是后期殿堂建筑“前堂后室”的雏形:他推测前部大空间为聚会或举行仪式的场所,后部小空间为母系氏族首领和儿童的居室。在没有进一步考古证据的前提下,这只能是一个猜测。杨鸿勋进一步指出此类大房子在洛阳王湾、华县泉护村、西乡李家村都有出现,它反映了团结向心的氏族公社的原则[4]44。大房子的出现,表明了原始聚落的社会生活对一个核心氏族空间的需求,并且一定的(或者说重要的)公共活动是从此发生在室内的。

图1.1 西安半坡聚落遗址的模拟复原图

(西安半坡博物馆,作者摄于2021年)

图1.2 姜寨聚落遗址的模拟复原模型

(陕西历史博物馆,作者摄于2021年)

图1.3 西安半坡遗址大房子考古平面图和复原模型

(参考文献[10],图16、图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