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含有多间房的大屋

在甘肃秦安大地湾新石器时代遗址中也发现了大屋(F901)。F901距今5000年左右,整个建筑坐北面南,残余的遗址面积约有420平方米(图1.8)[16]413。长方形的主室是整个建筑的中心,其面积为131平方米。室中有一直径约2.5米的大灶台,正对其正门,上部已残。东西两侧为与主室相通的侧室,主室后墙和延伸的侧墙又构成单独的后室。与其他早期原始氏族大屋不同的是,F901明确是由多间房组成的。而且在F901的主室门前路的土面上发现一排青石块、两排柱洞和一个小灶台,表明该区域可能是棚廊式附属建筑。对于考古人员来说,该大屋复杂的结构和在其出土文物中不见生活用具和生产工具,都表明它不是一个首领的生活住宅。结合周围宽阔的场地,该大屋应是部落或部落联盟的公共活动场所,主要用于集会、祭祀或举行某种仪式。换言之,它是五营河沿岸仰韶晚期原始部落的公共活动中心:一座宏伟而庄严的部落会堂[16]427,[17]。杨鸿勋套用了后人“前堂后室”布局原则,推测F901为当时酋邦部落社会治理中心,或是部落酋长的寓所,前堂及附属建筑用于聚会和典礼,后室及东西侧室用于首领家庭的生活起居。它奠定了中国宫殿制度的基本格局[4]71。或许受杨鸿勋的影响,也有学者称该建筑为“原始宫殿”式建筑,因为其布局由前厅、后室、左右侧室及门前棚廊式建筑组成的[18]

图1.8 大地湾遗址F901大屋考古平面图

(参考文献[17],图2)

对于大屋南面的青石块和柱洞,考古和建筑历史学者都毫无分歧地认为该处原为一个附属建筑,即一个开放的敞棚,所谓的前轩[4]71。大屋外青石块的排列与前墙平行且与主室长度相等。此布局上的联系无疑说明,青石块是F901门前重要的建筑物。它们或许是门前棚式附属建筑的柱础石,或许是具有特殊意义的其他设施[16]424。当然大有可能大屋前的柱头并不支撑任何的屋顶,它们很有可能是单独耸立的,或作为部落时代的一种图腾标志。无论是哪种推测,都表明了大屋南面场地的特殊性,其标志着随着参与人数的增加,集体活动也由此从室内延伸到了室外。而且在建筑上,棚屋或柱头区域明显有别于空旷场地,它们两者所代表的集聚活动在功能上或形式上应该是有所区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