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气血,掌握人体生杀大权》:气聚则生,气散则亡
- 气血调养好,疾病不来找
- 张霆主编
- 2264字
- 2023-06-13 11:24:14
天和地只有阴阳和谐,才能够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而人体也只有气血平衡,才会精神饱满,身体健康。
反之,如果天地阴阳不调,那么很有可能会发生洪涝,或者是干旱,造成自然灾害,老百姓没有办法生存。如果是身体的气血不平衡,可能就会一会儿心脏气短,一会儿肺上瘀血,整天我们的胸口就好像被一块大石头压着,喘不过气来。因此,一个人的身体是否健康,关键就是要看气血是否平衡。
那么,到底什么是气呢?中医上认为,人体的气有肝气、肺气、肾气、脾气、卫气、营气、宗气等。也许你会觉得气怎么这么复杂。其实,对于气的理解,你只需要记住一句话就可以:“气,是人体的动力。”
古人云:“气聚则生,气散则亡。”由此可见,气是生命的精髓。而且直到今天,当我们形容某人去世的时候,还是常常会说:“某人断气了。”,其实这里的“断气”实际上就是指人体的气散了,而气一旦散了,身体也就失去了动力,生命自然就结束了。
如果把人比作是一棵树,那么气就是树根,身体就是树干和树叶。只有根深才能够叶茂,气长才能够命长。养气就是养根,我们只有先把气养好了,养足了,身体也才会更加硬朗、结实,百病不侵。如果根就不好,树干和树叶自然就得不到充足的营养,正如《难经》中曰“气者,人之根本也,根绝则茎叶枯矣。”
在自然界当中,风起云涌,风吹草动,这些都是气的运动。那么,我们身体当中的气又是怎么运动的呢?
第一,身体当中的气具有人体发动机的作用。我们的生长发育、脏腑的活动、血液的运行、津液的输布等,都需要气的激发和推动。一个人如果出现了气虚,那么生长发育就会延迟,脏腑经络的功能也会减退,甚至会出现血行滞缓,水液不化,津液不布,痰湿内生等症状。
第二,气具有人体调节的功能。人体的体温是恒定的,既不能高也不能低。在炎热的夏季,室外的温度通常高达40℃,但是人体的温度仍然维持在36.5℃左右。到了天寒地冻的冬季,室外的温度可以达到零度以下,但是我们人体的温度依旧维持在36.5℃左右。为什么人体的温度能够这样,就是因为身体里的气在遇到外面的温度降低时,气就开始收敛、关闭,从而保持体温,而这也就是我们一遇到寒冷浑身就会起鸡皮疙瘩的原因。反之,当外面的温度升高的时候,人体内的气就开始发散,并且把多余的热排出体外,而这就是我们遇到热身体会出汗的原因。
因此,气也被称为是身体内的空调机,它能够调节体温,保持恒定。可是现如今,很多人都会借助空调机,天热了,开冷风,天冷了,开热风。殊不知,我们身体外的空调使用多了,身体内的空调功能就会减弱,所以,现如今,人们是越来越容易发热,也越来越怕冷了。
第三,气还具有人体稳压机的功能。我们身体当中的各种脏腑器官每时每刻都要承受着地球的引力,按照物理学的原理,它们随时随地都会有掉下来的可能,可是为什么它们的位置却是相对稳定呢?这就是因为气,气的运动在人体内产生了很大的力量,从而可以抵消掉地心引力,让各个脏器保持平衡。不仅如此,气产生的力量还能够统帅血液,防止其溢于脉外,而且还可以有效控制和调节汗液、尿液、唾液的分布和排泄。如果一个人气虚,那么器官就是非常容易下垂:脾胃之气虚弱,胃就很容易下垂;肝气虚弱,肝就容易下垂;肾气虚弱,肾就容易下垂;中气不足,脾肾亏虚,子宫就容易下垂等。
第四,气还具有人体能量转换机的作用。大自然当中,水是可以转化成为电能的。而在我们的人体当中,能量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肾水可以转化为肾气,血可以转化为汗,水谷可以转化为血等,总而言之,身体内的精、气、血、津、液的相互转化及新陈代谢全部都是依靠气来实现的,而中医把这样一种能量转化的过程称之为“气化”。我们的气足,气化功能自然就强;人体气虚,气化功能就会减弱。
其实,我从医以来,接触过很多长寿的人。我从他们的身上发现了一个规律:他们体内的气都非常充足。我听他们说话,底气十足,声音洪亮而绵长。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108岁的老寿星,我每次在和他谈论长寿秘诀的时候,我都受益匪浅。老寿星走路稳健,精神抖擞,声音洪亮。在平时他非常喜欢读书看报,而且经常会把报刊上面看见的新闻、养生保健常识等读给身边的人听,而且每一次在读的时候,他声音总是抑扬顿挫、底气十足。
所以说,声如洪钟的人一般都比较长寿,因为他们的底气足。而底气足的人,身体内的气的运动就非常有力,气化功能自然强大,可以化邪、化湿、化寒、化毒、化脂、化瘤、祛百病,即使是不小心吃了一些不干净的东西,也没有多大关系,身体会迅速将其“气化”,代谢排出体外。中医上把这称为“正气内存,邪不可干”。
反之,体内气虚,说话有气无力的人,一般身体状况都不会太好,可以说经常是大病小病不断。这样的人,即使每天吃的都是健康食物,也可能会因为自身的运化不良,残渣留存在体内,给疾病滋生的机会。
有的人看到气如此重要,就认为想要身体好,只需要补足气就可以了,于是,许多人盲目进补。又听说补气的佳品就是人参,于是大家天天吃,日日补。结果,健康没有找回来,身体却“补”出了一堆毛病:头痛、烦躁不安、手足心发热、胸闷如堵、腹胀如鼓,等等。
实际上,这种盲目补气的方法是行不通的。虽然气是生命之本,但是气也是不能太过的,正所谓过犹不及,著名的中医大师朱丹溪曾说过:“气有余便是火。”张景岳说:“气不足便是寒。”
气大伤血,气太过了,血就会虚。比如大家可能经常会出现上火了,口腔溃疡,牙齿疼痛,咽喉干痛,身体感到燥热,大便干燥。而这种情况的火,实际上就是我们身体内多余的气。气一旦太过了,就形成了火,火太大了,那么就会催逼着血在身体内肆无忌惮地乱行。所以说,过和不及,这些都不是健康的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