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走从人觅梨栗

苏轼小时候贪不贪玩儿?贪玩儿。有诗为证:“我时与子皆儿童,狂走从人觅梨栗……”眉山城穿城三里三,围城九里九,好玩的去处数不清,小伙伴们动不动就聚成高高矮矮一大群。苏轼苦读书,然后就释放。有人称他是“三好”学生:好玩,好吃,好学。

小苏轼如何去释放?上树摘鲜果,下水摸大鱼;骑牛读圣贤书,冒雨走永寿镇。这个苏子瞻自称浪里小白条,大江出没烟波里。拍巨浪,扎猛子,浮对河,掰新笋子烧来吃,手持弹弓追老鹰。永寿镇在城东二十余里,苏轼、苏辙跟着大人走亲戚,返回时忽遇偏东雨,个个淋得瓜兮兮。唯独苏轼浑然不觉。他自诩三岁半就爱上了淋雨,毛毛雨,雷阵雨,偏东雨,淋得好生欢喜。“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后来的名篇《定风波》,有童子功的。淋雨回城可不是徐行,而是顶着暴雨冲过了河石坝,冲上了城东三丈高的唐城墙,再穿城三里三,一口气冲进城西温暖的家。他还拒绝喝妈妈熬的姜汤,小小男子汉气宇轩昂。

苏子瞻在眉山城,东逛西逛胡乱走,屁股后头是苏子由和表弟程六。弟弟跟着哥哥耍,哥哥又跟着大娃娃。何处觅梨栗?单觅别人家。在自己家里不可能“狂走从人”。翻人家的青砖墙,苏子瞻的手脚相当麻利。苏子由体弱,身板薄,指劲不够,爬上墙又滑下来,再爬,再滑,韧劲生焉。子由的这股子韧劲,后来带到了复杂的官场。

苏子瞻噌噌噌上树去也,苏子由在树下扭头望风,抬头望哥哥,心儿怦怦怦。哥哥摘了梨子桃子或荔枝板栗,不会先饱自家口福。白里透红的大桃子抛下去也,子由稳稳地接住,喜滋滋抱在怀里。仙桃啊。

哥哥在树上激动,压着嗓子说:“弟弟你先咬一口啊,尝个鲜啊。”

弟弟的声音像蚊子叫:“等哥哥梭下来一块儿吃,我们今天吃安逸。”

苏东坡诗云:“嗟予寡兄弟,四海一子由。”

苏子由追怀哥哥:“抚我则兄,诲我则师。”

苏、程兄弟七八个,狂走大街小巷,翻墙爬树吃惨了。眉山儿童常说“吃惨了,吃笑了”。苏轼把杜甫的两句诗抄下来,贴在南轩的门板上:“庭前八月梨枣熟,一日上树能千回。”

学堂先生刘微之看了摇头。须眉皆白的苏序爷爷看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