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行

一〇五九年秋,三苏父子携家带口赴汴京,走水路,一千六百八十余里。眉山东门外水码头,那五棵浓荫百丈的神仙树下,聚集着前来送行的亲友。苏家五亩园,委托杨济甫料理。租了一艘坚固的商船,费银子数百两。

别了,美丽的家乡。苏洵此前怅然写诗:“古人居之富者众,我独厌倦思移居。”

坚船顺岷江而下,蜿蜒百余里到达嘉州(乐山),在三江汇合处,仰望高高的唐朝弥勒佛。苏轼叹曰:“故乡飘已远,往意浩无边……奔腾过佛脚,旷荡造平川。”

苏轼二十三岁,写五言诗有些味道了。此前,他花费的工夫主要用于写策论。

船行长江,江水煮江鱼。老苏大苏都是钓鱼捉鱼的好手,鱼真多呀,传说有娃娃鱼,叫声如娃娃。不需登岸买肉,只在船上抛渔线,运气好钓起一尾江团鱼,那味道不摆了(四川人爱摆龙门阵,不摆了是指:好极了,摆不了)。王弗、史氏、任采莲、杨金蝉,四位女眷在舱内忙碌,小儿跳进跳出,还不敢跳进江水。

苏轼兴起也,扎猛子,栽蛙式。这个浪里白条,从岷江栽到长江。孩子们跃跃欲试,苏洵爷爷笑道:“莫慌,莫急,过两年栽蛙式不迟,汝等欲戏水,先学狗刨沙(自由泳)……”

王弗生的儿子叫苏迈。史氏生的儿子叫苏迟。

老苏弹琴,大苏写诗,小苏大抵发呆。

“船上看山如走马,倏忽过去数百群。”

初冬,下雪了,江上一片白茫茫。苏轼犹单衣,伫立于船头,若无思而有思。年轻的诗人寻觅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可是唐朝诗人写得太出色了,真是眼前美景道不得。

鲁迅说:“一切好诗,到唐已被做完。”

船过忠州,泊岸访古。游永安宫,观八阵图,凭吊伟大的诸葛亮。访古之幽情,乃是古代诗人的一大兴奋点。

黄昏时分,苏老泉独钓寒江雪。苏东坡访屈原庙,看诸葛盐井。

船过夔州,入三峡,经瞿塘,经滟滪堆,接下来便是巫山神女峰。“白浪横冮起,槎牙似雪城。”水石相击,声如洪钟,三尺长的大鱼被巨浪高高抛起,落在尖利的岩石上,暴鳃而死。“两岸猿声啼不住”,坚船难过万重山。

船至新滩,阻于大风雪,三日不能开船。苏轼踏雪去附近的村子买村酿,身穿王弗做的新棉衣。小村名叫龙马溪,村头古树后闪出一角酒旗来。苏轼买了十斤酒,切了五斤牛肉。雪大风疾,憨厚的店主人送他一顶斗笠。他走出小店很远了,回望那破旧的酒旗卷在雪风中。

雪野一串脚印,漫天玉龙飞舞。端的好景致,丰年好大雪。

从眉山东门码头拿舟而南,“沿途阅县三十六。”顺流而下六十天。

途中,三苏父子得诗赋一百篇,编为《南行集》。苏轼小序云:“自少闻家君之论文,以为古之圣人,有所不能自已而作者,故轼与弟辙,为文至多,而未尝敢有作文之意。”

苏轼的文章写得那么好了,尚不敢有作文之意。“文章千古事”,下笔慎之又慎,惜墨如金。三代(夏商周)圣人述而不作。《道德经》五千字,《论语》一万多字,《庄子》七万字。华夏族之顶级智慧,薄薄的几本书而已。

苏轼南行诗云:“游人出三峡,楚地尽平川。北客随南贾,吴樯间蜀船。”

三苏父子弃船换车马,过境荆州,赴南阳,再拜诸葛丞相遗迹,著名的南阳诸葛庐在城东二十里。德与智的巅峰人物,唐宋士大夫景仰焉。“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苏轼拜谒诸葛亮,从成都拜到荆州南阳,由此可见他的美政冲动。拜屈原亦如是。美政一词,源头在屈原。美政兴奋,访古兴奋,道路兴奋,村酒兴奋……

嘉祐五年二月十五日,三苏抵达汴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