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细胞的基本功能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A1型题】每一道试题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关于细胞膜结构与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细胞膜是具有特殊结构和功能的半透膜

B.细胞膜是细胞接受其他因素影响的门户

C.细胞膜结构是以脂质双分子层为基架,镶嵌着具有不同生理功能的蛋白质

D.水溶性物质能自由通过细胞膜,而脂溶性物质则不能

E.脂溶性物质如NH3可以通过单纯扩散的方式进入细胞

2.细胞膜的热力学稳定性主要由于(  )

A.分子间电荷吸引 B.分子间共价键

C.蛋白质的黏合 D.糖链的作用

E.脂质分子的双嗜性

3.决定ABO血型抗原特异性的是(  )

A.膜蛋白数量 B.膜蛋白种类

C.膜磷脂种类 D.膜寡糖链的糖基顺序

E.膜蛋白氨基酸顺序

4.细胞膜的脂质双分子层是(  )

A.细胞接受内外环境或其他细胞影响的门户

B.离子进出细胞的通道

C.细胞内容物和细胞外环境间的屏障

D.受体的主要成分

E.细胞的表面抗原

5.功能活跃细胞,如小肠黏膜上皮细胞,膜结构成分中质量占比最大的物质类型是(  )

A.蛋白质 B.脂质

C.胆固醇 D.糖类

E.无机盐

6.葡萄糖或氨基酸逆浓度梯度跨膜转运的方式属于(  )

A.单纯扩散 B.经载体易化扩散

C.经通道易化扩散 D.原发性主动转运

E.继发性主动转运

7.在一般生理情况下钠泵每活动一个周期可使(  )

A.2个钠离子移出膜外

B.2个钾离子移出膜内

C.3个钠离子移出膜外,同时2个钾离子移入膜内

D.2个钠离子移出膜外,同时3个钾离子移入膜内

E.3个钠离子移入膜内,同时2个钾离子移出膜外

8.在膜蛋白的帮助下,某些胞外的蛋白分子选择性进入胞内的跨膜转运方式属于(  )

A.原发性主动转运 B.继发性主动转运

C.经载体易化扩散 D.受体介导入胞

E.液相入胞

9.单纯扩散、易化扩散和主动转运的共同特点是(  )

A.要消耗能量 B.顺浓度梯度

C.要膜蛋白帮助 D.转运的都是小分子物质

E.有饱和性

10.水分子快速通过细胞膜主要是借助(  )

A.水泵 B.载体蛋白

C.水通道 D.单纯扩散

E.离子通道

11.O2和CO2在细胞膜上的扩散方式是(  )

A.单纯扩散 B.通道转运

C.载体转运 D.主动转运

E.入胞与出胞

12.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聚碘的跨膜转运方式是(  )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入胞作用 D.原发性主动转运

E.继发性主动转运

13.钠泵活动最重要的意义是(  )

A.维持细胞内高钾 B.防止细胞肿胀

C.建立势能贮备 D.消耗多余的ATP

E.维持静息电位

14.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具有饱和现象是因为(  )

A.跨膜梯度降低 B.载体蛋白失活

C.能量匮乏 D.疲劳

E.载体达到数量极限

15.继发性主动转运所用的能量直接来自(  )

A.电势能 B.转运物的浓度差势能

C.ATP分解 D.Na+的浓度差势能

E.磷酸肌酸分解

16.离子被动转运的动力来自(  )

A.钠泵 B.电位梯度

C.浓度梯度 D.电化学梯度

E.液压梯度

17.Na+进出细胞的主要方式有(  )

A.原发性主动转运或胞吐

B.继发性主动转运或受体介导入胞

C.继发性主动转运或单纯扩散

D.原发性主动转运或易化扩散

E.单纯扩散或易化扩散

18.运动神经纤维末梢释放ACh属于(  )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出胞 D.原发性主动转运

E.继发性主动转运

19.物质在特殊的蛋白质帮助下,顺着电化学梯度跨膜转运的过程属于(  )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入胞

E.出胞

20.直接引起电压门控通道开放的原因是(  )

A.特定配体的结合 B.跨膜电位发生变化

C.温度发生变化 D.张力发生变化

E.浓度发生变化

21.下列蛋白参与细胞膜易化扩散的是(  )

A.泵蛋白 B.受体蛋白

C.通道蛋白 D.白蛋白

E.纤维蛋白

22.关于载体介导的易化扩散,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存在竞争性抑制

B.有高度的特异性

C.有饱和现象

D.具有有时开放、有时关闭的特点

E.葡萄糖可通过该方式进行跨膜转运

23.介导葡萄糖顺浓度梯度跨膜转运的膜成分是(  )

A.受体蛋白 B.通道蛋白

C.载体蛋白 D.磷脂

E.胆固醇

24.细胞内外正常Na+浓度差的形成和维持依赖(  )

A.K+外流 B.Na+-K+泵作用

C.Ca2+内流 D.钙调蛋白激活

E.葡萄糖-钠离子同向转运

25.下列物质不属于细胞信号转导第二信使的是(  )

A.Ca2+ B.cAMP

C.G蛋白 D.IP3

E.DG

26.在细胞跨膜信号转导中,各类第二信使作用的共同点是(  )

A.调节胞浆Ca2+浓度 B.调节细胞内供能

C.调节蛋白质合成 D.调节生物电活动

E.调节胞内蛋白磷酸化

27.将胞外信号经膜受体转导给腺苷酸环化酶的中介物质是(  )

A.钙离子 B.G蛋白

C.cAMP D.GTP

E.PKA

28.cAMP作为第二信使,其主要作用是激活(  )

A.蛋白激酶C B.蛋白激酶A

C.蛋白激酶G D.ATP酶

E.腺苷酸环化酶

29.位于运动终板上的N2-ACh受体属于(  )

A.胞浆受体 B.核受体

C.G蛋白耦联受体 D.效应器酶受体

E.离子通道型受体

30.神经-肌肉接头的终板膜上,实现跨膜信号转导的方式是(  )

A.受体-G蛋白-AC途径 B.受体-G蛋白-PLC途径

C.离子通道型受体途径 D.酪氨酸激酶受体途径

E.核受体信号转导途径

31.钠-钾泵具有(  )

A.ATP酶活性 B.通道蛋白活性

C.蛋白激酶A活性 D.蛋白激酶C活性

E.酪氨酸蛋白激酶活性

32.以单纯扩散的方式跨膜转运的物质是(  )

A.碳酸根 B.钠离子

C.碳酸氢根 D.氢离子

E.二氧化碳

33.细胞膜的流动性主要取决于(  )

A.膜蛋白的多少 B.膜蛋白的种类

C.膜上的水通道 D.脂质双分子层

E.糖类

34.细胞膜上实现原发性主动转运功能的蛋白是(  )

A.载体蛋白 B.通道蛋白

C.泵蛋白 D.水孔蛋白

E.受体蛋白

35.关于细胞膜物质转运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O2和CO2通过肺泡膜是易化扩散

B.大分子蛋白质进入细胞的方式是入胞

C.Na+由细胞外进入细胞内是易化扩散

D.葡萄糖可经易化扩散进入细胞

E.Ca2+由胞浆回收入肌浆网是主动转运

36.在安静时,细胞膜对下列哪种离子的通透性最大(  )

A.Na+ B.K+

C.Cl- D.Ca2+

E.H+

37.在实验中人为增加离体神经细胞浸润液中K+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值(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先增大后减小

E.先减小后增大

38.大多数细胞静息电位的产生和维持是由于(  )

A.细胞内高K+以及安静时细胞膜主要对K+通透

B.细胞外高K+以及安静时细胞膜主要对K+通透

C.细胞内高Na+以及安静时细胞膜主要对Na+通透

D.细胞外高Na+以及安静时细胞膜主要对Na+通透

E.细胞外高Cl-以及安静时细胞膜主要对Cl-通透

39.静息电位的实测值与Nernst公式计算出的哪个数值非常接近(  )

A.K+平衡电位 B.Na+平衡电位

C.H+平衡电位 D.Ca2+平衡电位

E.Cl-平衡电位

40.静息电位的产生与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不均有关,正常情况下(  )

A.细胞外K+浓度比细胞内高,而细胞内Na+浓度比细胞外高

B.细胞内K+浓度比细胞外高,而细胞内Na+浓度比细胞外高

C.细胞外K+浓度比细胞内高,而细胞外Na+浓度比细胞内高

D.细胞内K+浓度比细胞外高,而细胞外Na+浓度比细胞内高

E.细胞内外K+浓度几乎相等,而细胞外Na+浓度比细胞内高

41.安静时,细胞膜两侧各种离子的浓度差主要表现为(  )

A.膜内K+浓度为膜外的20~40倍

B.膜外K+浓度为膜内的7~12倍

C.膜外Na+浓度为膜内的20~40倍

D.膜内Na+浓度为膜外的7~12倍

E.膜内Na+浓度为膜外的20~40倍

42.据测定,各类细胞Na+浓度(  )

A.膜内为膜外的7~12倍 B.膜外为膜内的7~12倍

C.膜内为膜外的20~40倍 D.膜外为膜内的20~40倍

E.膜外为膜内的40~60倍

43.哺乳类动物骨骼肌细胞内液中主要带正电荷的离子是(  )

A.Na+ B.Ca2+

C.Mg2+ D.K+

E.H+

44.哺乳类动物骨骼肌细胞外液中主要带正电荷的离子是(  )

A.Na+ B.Ca2+

C.Mg2+ D.K+

E.H+

45.神经细胞静息电位的实测值与K+平衡电位的理论值的关系是(  )

A.静息电位的实测值略大于K+平衡电位

B.静息电位的实测值略小于K+平衡电位

C.静息电位的实测值与K+平衡电位完全相等

D.静息电位的实测值围绕K+平衡电位波动,可高于或低于K+平衡电位

E.两者之间毫不相关

46.静息电位的实测值小于钾平衡电位的理论值主要是因为(  )

A.静息时细胞膜对Na+有少量的通透性

B.静息时细胞膜对Ca2+有少量的通透性

C.静息时细胞膜对Mg2+有少量的通透性

D.静息时细胞膜对Cl-有少量的通透性

E.细胞膜上Na+泵的活动

47.静息电位的形成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  )

A.细胞膜两侧Na+的浓度梯度

B.细胞膜两侧K+的浓度梯度

C.安静时细胞膜对各种离子的通透性不同

D.钠泵的作用

E.细胞兴奋性的高低

48.当达到K+平衡电位时(  )

A.细胞膜两侧K+的浓度相等

B.细胞膜两侧电位梯度相等

C.膜内电位较膜外电位为正

D.由K+外流造成的膜两侧电位差稳定于某一数值不变

E.膜外侧K+的净内流停止

49.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增加时,静息电位(  )

A.不变 B.先减小后增大

C.先增大的减小 D.增大

E.减小

50.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产生动作电位时,去极化过程Na+内流的直接动力是(  )

A.电位梯度 B.浓度梯度

C.电化学梯度 D.钠泵的作用

E.ATP的分解

51.神经细胞动作电位去极化过程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K+外流 B.Na+外流

C.Na+内流 D.Ca2+内流

E.Cl-外流

52.引起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去极相的原因是(  )

A.K+通道处于失活状态 B.K+通道处于激活状态

C.Na+通道处于失活状态 D.Na+通道处于激活状态

E.K+通道处于备用状态

53.动作电位的超射值与Nernst公式计算出的哪个数值非常接近(  )

A.K+平衡电位 B.Na+平衡电位

C.H+平衡电位 D.Ca2+平衡电位

E.Cl-平衡电位

54.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复极化过程形成的原因主要是(  )

A.Na+通道处于激活状态,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强

B.Na+通道处于失活状态,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增强

C.Na+通道处于失活状态,细胞膜对K+几乎没有通透性

D.Na+通道处于激活状态,细胞膜对K+几乎没有通透性

E.Na+通道处于激活状态,K+通道处于备用状态

55.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的传导可用局部电流学说来解释,即(  )

A.膜外侧是由兴奋区经细胞外液流向邻近的未兴奋区

B.膜内侧是由未兴奋区经细胞内液流向邻近的兴奋区

C.膜外侧是由未兴奋区经细胞外液流向邻近的兴奋区

D.由膜外侧的兴奋区直接通过细胞膜流向膜内侧的未兴奋区

E.由膜内侧的兴奋区直接通过细胞膜流向膜外侧的未兴奋区

56.假设神经细胞的绝对不应期为2毫秒,则理论上每秒钟产生的动作电位最多可达(  )

A.100次 B.200次

C.400次 D.500次

E.1000次

57.在实验中人为增加离体神经细胞浸润液中Na+浓度,动作电位的幅值(  )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先增大后减小

E.先减小后增大

58.若低温或缺氧等因素导致Na+-K+泵的活动受到抑制时,可能出现(  )

A.静息电位增大,动作电位的幅度增大

B.静息电位增大,动作电位的幅度减小

C.静息电位减小,动作电位的幅度增大

D.静息电位减小,动作电位的幅度减小

E.静息电位不变,动作电位的幅度也不受影响

59.细胞兴奋的产生和传导的标志是(  )

A.静息电位 B.动作电位

C.局部电位 D.阈电位

E.后电位

60.可兴奋细胞兴奋时的外在表现虽然各不相同,但其共同具有的特征性表现是(  )

A.产生收缩 B.产生动作电位

C.产生反射 D.引起腺体分泌

E.产生神经冲动

61.下列不是动作电位特点的是(  )

A.刺激强度达到阈值可引发动作电位

B.动作电位一旦产生即可沿着整个细胞膜进行扩布

C.阈下刺激不会使细胞产生动作电位

D.动作电位在同一细胞上传导时,其幅度不会因为距离加大而发生改变

E.当同一细胞受到刺激时,刺激强度越大,动作电位的幅度也越大

62.下列对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

A.阈下刺激可引发低幅度的动作电位

B.阈上刺激可引发幅度大的动作电位,且幅度随着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大

C.具有“全或无”现象

D.动作电位的传导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变小

E.动作电位可传导的距离与刺激的强度成正比

63.对“全或无”现象解释,错误的是(  )

A.阈下刺激不可引发动作电位

B.刺激强度达到阈值就可引发动作电位

C.动作电位一旦产生,其大小和形状不会随着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

D.是局部电位的特征之一

E.是动作电位的特征之一

64.在实验中,如果在阈强度的基础上给予单个神经细胞双倍强度的刺激时,动作电位的幅度会(  )

A.增加一倍 B.增加两倍

C.减少1/2 D.减少2/3

E.不变

65.负后电位的细胞电活动状态是指(  )

A.静息电位之后的缓慢去极化

B.静息电位之后的缓慢超极化

C.锋电位之前的快速去极化

D.锋电位之后的缓慢复极化,即小于静息电位的部分

E.锋电位之后的缓慢超极化,即大于静息电位的部分

66.正后电位的细胞电活动状态是指(  )

A.静息电位之后的缓慢去极化

B.静息电位之后的缓慢超极化

C.锋电位之前的快速去极化

D.锋电位之后的缓慢复极化,即小于静息电位的部分

E.锋电位之后的缓慢超极化,即大于静息电位的部分

67.神经细胞的阈电位是指(  )

A.K+通道大量开放时的膜电位的临界值

B.Na+通道大量开放时的膜电位的临界值

C.K+通道开始关闭时的膜电位的临界值

D.Na+通道开始关闭时的膜电位的临界值

E.Na+通道少量开放时的膜电位的临界值

68.刺激引起组织兴奋的条件是膜电位必须要达到(  )

A.静息电位 B.阈电位

C.锋电位 D.局部电位

E.后电位

69.下列不属于局部电位的是(  )

A.阈下刺激引起膜发生的去极化电位

B.突触后电位

C.终板电位

D.感受器电位

E.动作电位

70.以下关于局部电位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局部电位的幅度可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大

B.局部电位可以发生总和

C.局部电位在其产生部位较周围大

D.局部电位的幅度比动作电位大

E.终板电位和突触后电位都是局部电位

71.可兴奋细胞兴奋后处于相对不应期时,其兴奋性(  )

A.正常 B.低于正常

C.为零 D.高于正常

E.最高

72.在可兴奋细胞兴奋后的哪个时期,即使给予非常强大的刺激也不能产生动作电位(  )

A.绝对不应期 B.相对不应期

C.超常期 D.低常期

E.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

73.在可兴奋细胞兴奋后的哪个时期,阈下刺激也有可能产生动作电位(  )

A.绝对不应期 B.相对不应期

C.超常期 D.低常期

E.绝对不应期和相对不应期

74.以不衰减形式沿着细胞膜向周围进行传播的电活动是(  )

A.静息电位 B.动作电位

C.锋电位 D.局部电位

E.后电位

75.引起某组织细胞兴奋所需的刺激强度越大说明(  )

A.兴奋性越高 B.兴奋性越低

C.无兴奋性 D.兴奋性不变

E.不能确定兴奋性高低

76.引起单个神经细胞兴奋的最小刺激是(  )

A.阈刺激 B.阈下刺激

C.阈上刺激 D.最大刺激

E.最小刺激

77.引起神经细胞发生局部电位的刺激是(  )

A.阈刺激 B.阈下刺激

C.阈上刺激 D.最大刺激

E.阈刺激和阈上刺激

78.在实验中,引起牛蛙坐骨神经干所有神经纤维都兴奋的刺激是(  )

A.阈刺激 B.阈下刺激

C.阈上刺激 D.最大刺激

E.最小刺激

79.若可兴奋细胞阈电位上移,则(  )

A.阈强度增大,兴奋性升高

B.阈强度减小,兴奋性升高

C.阈强度增大,兴奋性降低

D.阈强度减小,兴奋性降低

E.阈强度不变,兴奋性不变

80.局部电位的时间总和是指(  )

A.同一部位连续受到的阈下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

B.同一部位连续受到的阈上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

C.不同部位同一时间连续受到的阈下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

D.不同部位不同时间连续受到的阈下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

E.同一部位连续受到的阈上刺激引起的去极化反应的叠加

81.在记录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时,如加入河鲀毒素则可能会发生(  )

A.静息电位变小,动作电位的幅度减小

B.静息电位不变,动作电位的幅度减小

C.静息电位变大,动作电位的幅度减小

D.静息电位不变,动作电位的幅度变大

E.静息电位的大小不变,动作电位的幅度也不变

82.无髓鞘的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传导方式是(  )

A.局部电流 B.跳跃式传导

C.局部电位 D.静息电位

E.跨膜电位

83.有髓鞘的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传导方式是(  )

A.局部电流 B.跳跃式传导

C.局部电位 D.化学传递

E.突触传递

84.有髓鞘神经纤维与无髓鞘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传导速度(  )

A.一样快

B.有髓鞘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更快

C.无髓鞘神经纤维的传导速度更快

D.局部电流的传导比跳跃式传导更快

E.两者传导速度无法判定快慢

85.肌肉收缩和舒张的基本单位称为(  )

A.肌节 B.肌纤维

C.肌原纤维 D.肌管

E.肌丝

86.骨骼肌暗带的中央有一段相对透明的区域,称为(  )

A.明带 B.H带

C.M线 D.Z线

E.T管

87.骨骼肌细胞内以终池作为储存库的离子是(  )

A.Na+ B.K+

C.Mg2+ D.Ca2+

E.H+

88.由肌细胞膜向内凹入形成的结构是(  )

A.明带 B.暗带

C.横管 D.纵线

E.三联管

89.骨骼肌细胞横管的作用是(  )

A.Ca2+的储存库

B.营养物质进入肌细胞的通路

C.将肌细胞膜兴奋时的电变化传入细胞内

D.Ca2+进入肌细胞内的通路

E.Na+进入肌细胞内的通路

90.骨骼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的重要因子是(  )

A.Na+ B.K+

C.Mg2+ D.Ca2+

E.H+

91.由运动神经纤维末梢释放的递质是(  )

A.NE B.AD

C.ACh D.5-羟色胺

E.多巴胺

92.将肌细胞的兴奋和收缩耦联起来的关键部位是(  )

A.横管 B.纵管

C.三联管 D.终池

E.H区

93.骨骼肌终板膜上的受体是(  )

A.M型胆碱能受体 B.N1型胆碱能受体

C.N2型胆碱能受体 D.α受体

E.β受体

94.粗肌丝的横桥具有(  )

A.ATP酶的活性 B.Na+-K+泵的作用

C.Ca2+储存库的作用 D.与肌钙蛋白结合的作用

E.与Ca2+结合的作用

95.三联管由(  )构成

A.1个横管 B.2个终池

C.1个横管和2个终池 D.2个横管和1个终池

E.1个横管和1个终池

96.粗肌丝主要由(  )分子组成

A.肌球蛋白 B.肌动蛋白

C.肌钙蛋白 D.原肌球蛋白

E.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

97.与肌丝滑行有关系,被称为收缩蛋白的是(  )

A.肌球蛋白 B.肌动蛋白

C.肌钙蛋白 D.原肌球蛋白

E.肌球蛋白和肌动蛋白

98.在横纹肌细胞,肌丝滑行的第一个环节是(  )

A.胞浆中的Ca2+与肌钙蛋白结合

B.肌钙蛋白与肌动蛋白结合

C.肌钙蛋白与原肌球蛋白结合

D.肌动蛋白与肌球蛋白的横桥结合

E.横桥ATP酶被激活,水解从而释放出能量

99.当给予肌肉连续短促刺激时,若后一个刺激落在前一个刺激引起的肌肉收缩的舒张期,肌肉会出现(  )

A.单收缩 B.不完全强直收缩

C.完全强直收缩 D.一连串单收缩

E.无反应

100.当给予肌肉连续短促刺激时,若后一个刺激落在前一个刺激引起的肌肉收缩的收缩期,肌肉会出现(  )

A.单收缩 B.不完全强直收缩

C.完全强直收缩 D.一连串单收缩

E.无反应

【A2型题】每一道试题是以一个小案例出现,其下面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101.视黄酸是临床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常用药物,为维生素A的代谢产物,具有较高的脂溶性。它经单纯扩散通过细胞膜后,通过与核受体结合参与诱导细胞分化而发挥疗效。此类脂溶性物质在通过细胞膜时,对其跨膜扩散能力影响最大的是该物质的(  )

A.分子量 B.所带电荷

C.脂溶性 D.分子大小

E.空间结构

102.服用某种药物时,如果增加药物摄入剂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药物的吸收率,但达到吸收峰值后,进一步加大药物摄入量,其吸收效率将不再提高,而且在吸收该药物的同时不伴有ATP的分解。这种药物最有可能通过下列哪种方式吸收(  )

A.经载体易化扩散 B.经通道易化扩散

C.原发性主动转运 D.继发性主动扩散

E.入胞

103.葡萄糖在小肠黏膜上皮处的吸收是通过继发性主动转运实现的,抑制下列哪种转运体的功能活动可以影响葡萄糖的吸收(  )

A.钠泵 B.钙泵

C.质子泵 D.钠钙交换体

E.钠氢交换体

104.腹泻患者通常口服糖盐水(含葡萄糖和氯化钠)而非单纯生理盐水来防止脱水,其主要原因是(  )

A.服用糖盐水可同时补充氯化钠和能源物质

B.葡萄糖能够促进小肠上皮细胞顶端膜钠离子和氯离子的协同转运

C.葡萄糖通过钠-葡萄糖转运体继发性主动转运促进小肠上皮细胞的顶端膜钠离子和水的吸收

D.氯化钠和葡萄糖混合液胃排空的速率大于单纯盐溶液

E.服用含有氯化钠和葡萄糖的糖盐水能有效减少粪便形成

105.临床上周围神经发生脱髓鞘病变的患者,可记录到其神经干复合动作电位较正常神经(  )

A.持续时间缩短 B.传导速度变慢

C.幅度增大 D.不应期缩短

E.无明显变化

106.患者误食河鲀鱼后出现恶心、呕吐,口唇、舌尖发麻,在送医途中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其机制是(  )

A.河鲀毒素(TTX)阻断神经细胞膜上Na+通道,阻碍神经传导

B.河鲀毒素(TTX)直接阻断心肌、呼吸肌细胞膜上Na+通道,阻碍神经传导

C.河鲀毒素(TTX)直接阻断神经细胞膜上K+通道,影响了静息电位

D.河鲀毒素(TTX)能使Na+通道持续保持开放状态

E.河鲀毒素(TTX)能使细胞膜对K+通透性增加,对Na+通透性下降

107.低钾血症患者心肌兴奋性增大的机制是(  )

A.细胞膜内外K+浓度差增大,心肌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升高,静息电位增大,动作电位的幅度也增大

B.细胞膜内外K+浓度差增大,但心肌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下降,静息电位减小,离阈电位的距离近,兴奋所需的阈刺激变小

C.细胞膜内外K+浓度差减小,心肌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下降,静息电位减小,离阈电位的距离近,兴奋所需的阈刺激变小

D.细胞膜内外K+浓度差减小,心肌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升高,静息电位增大,动作电位的幅度也增大

E.细胞膜外K+浓度下降,心肌细胞膜对K+的通透性升高,静息电位增大,离阈电位的距离近,兴奋所需的阈刺激变小

108.美容机构通过注射肉毒杆菌去除皱纹的机制是肉毒杆菌毒素能抑制神经-肌肉接头处(  )的释放。

A.肾上腺素 B.去甲肾上腺素

C.5-羟色胺 D.乙酰胆碱

E.多巴胺

109.输入大量库存血的危害是导致受血者发生高钾血症,其机制主要是(  )

A.缺氧

B.Na+泵活动减弱

C.溶血

D.红细胞对K+的通透性升高

E.血糖下降

110.关于缺钙引起骨骼肌痉挛的机制,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Ca2+的“膜屏障作用”减弱,Na+内流增快

B.骨骼肌细胞形成动作电位的时间缩短

C.骨骼肌细胞的兴奋性增高

D.肌浆中Ca2+减少,骨骼肌的收缩异常

E.由于骨骼肌细胞兴奋性增高,稍有刺激就引起肌肉的兴奋从而产生收缩

(二)B型题(配伍选择题)

每组试题均对应同一组A、B、C、D、E五个备选答案,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个备选答案可重复选用。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出胞

E.入胞

111.蛋白质进入细胞(  )

112.细胞兴奋时Na+内向电流(  )

113.麻醉剂乙醚进入神经细胞(  )

114.胃腺壁细胞分泌盐酸(  )

115.轴突末梢释放乙酰胆碱(  )

A.IP3 B.DG

C.cAMP D.G蛋白耦联受体

E.效应器酶

116.分子结构中含有7个跨膜区域(  )

117.可激活PKA的是(  )

118.可激活PKC的是(  )

119.可催化产生第二信使的是(  )

120.可激活钙通道的是(  )

A.极化 B.去极化

C.复极化 D.超极化

E.反极化

121.静息电位存在时细胞膜电位内负外正的状态称为(  )

122.神经细胞的膜电位由静息电位时的-70mV变化为-90mV,这种状态称为(  )

123.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膜电位发生去极化后再恢复到原先静息电位状态的过程称为(  )

124.骨骼肌细胞的静息电位由-90mV变化至-80mV的过程称为(  )

125.可兴奋细胞受到有效刺激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中,膜内电位由负变正称为(  )

A.静息期 B.绝对不应期

C.相对不应期 D.超常期

E.低常期

126.可兴奋细胞在受到一次有效刺激后,兴奋性最高的时期是(  )

127.可兴奋细胞在受到一次有效刺激后,兴奋性最低的时期是(  )

128.相当于动作电位正后电位的时期是(  )

129.相当于动作电位锋电位的时期是(  )

A.后电位 B.动作电位

C.局部电位 D.阈电位

E.锋电位

130.没有不应期,可发生时间总和和空间总和的是(  )

131.细胞在静息电位基础上接受一个有效刺激后产生的一个迅速的、短暂的、可向远端传播的电位波动,称为(  )

132.动作电位的上升支和下降支构成的尖锋状的电位是(  )

133.能够反映细胞兴奋性,即膜上Na+通道大量开放时的膜电位的临界值是(  )

A.肌球蛋白 B.肌动蛋白

C.肌钙蛋白 D.原肌球蛋白

E.肌钙蛋白和原肌球蛋白

134.构成粗肌丝的蛋白是(  )

135.构成细肌丝主干的蛋白是(  )

136.不参与肌丝滑行,但起调节作用的蛋白是(  )

137.在肌丝滑行过程,与Ca2+结合的蛋白是(  )

138.静息时,遮盖肌动蛋白上横桥结合位点的蛋白是(  )

(三)X型题(多项选择题)

每题的备选答案A、B、C、D、E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139.脂质双分子层具有(  )

A.热力学稳定性 B.流动性

C.对离子自由通过 D.可变形性

E.更新率高

140.细胞膜整合蛋白与下列哪些功能有关(  )

A.膜的物质转运功能 B.跨膜信号转导功能

C.免疫功能 D.细胞变形或运动功能

E.酶催化功能

141.当某种离子跨膜扩散达到平衡点时,膜两侧该离子的(  )

A.浓度相等 B.电势差为零

C.浓度梯度为零 D.电化学势差为零

E.净扩散为零

142.K+跨细胞膜转运的方式有(  )

A.单纯扩散 B.易化扩散

C.主动转运 D.入胞

E.出胞

143.载体蛋白介导易化扩散的特点包括(  )

A.特异性 B.逆浓度差进行

C.饱和性 D.竞争性抑制

E.消耗能量

144.细胞膜所含的磷脂酰肌醇(  )

A.分布在膜的靠胞浆的一侧

B.可激活G蛋白

C.G蛋白通过磷脂酶C促使其分解

D.它的分解产物磷酸肌醇(IP3)和甘油二酯(DG)均是第二信使物质

E.它是易化扩散的转运体

145.细胞膜上参与物质转运的蛋白质有(  )

A.通道蛋白 B.载体蛋白

C.受体蛋白 D.泵蛋白

E.水孔蛋白

146.具有跨膜信号转导功能的受体有(  )

A.甲状腺素受体 B.终板膜N-ACh受体

C.酪氨酸激酶耦联受体 D.G蛋白耦联受体

E.性激素受体

147.关于通道蛋白介导易化扩散,叙述正确的是(  )

A.通道蛋白属于表面蛋白

B.被转运物是带电离子

C.由被转运物自身贮存的电势能和化学势能驱动

D.具有饱和性

E.细胞需要消耗能量

148.可兴奋细胞包括(  )

A.肌细胞 B.腺细胞

C.神经细胞 D.红细胞

E.脂肪细胞

149.以下能影响静息电位水平的因素有(  )

A.膜两侧Na+的浓度梯度

B.膜两侧K+的浓度梯度

C.细胞膜对Na+、K+的通透性

D.细胞兴奋性的高低

E.Na+-K+泵的活动

150.关于细胞静息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膜电位处于极化状态

B.静息电位的实测值与K+平衡电位的理论值很接近

C.细胞膜主要是对Na+通透性较高

D.细胞膜主要是对K+通透性较高

E.静息电位的绝对值通常比阈电位高10~20mV

151.动作电位“全或无”的特点具体表现为(  )

A.阈下刺激不会引发可兴奋细胞产生动作电位

B.阈刺激及阈上刺激可引发可兴奋细胞产生动作电位

C.动作电位可沿着细胞膜向周围进行传播

D.动作电位一旦产生,其大小和形状不会随着刺激强度而改变

E.动作电位在传播过程中,其幅度和波形不因传导距离加大而改变

152.神经细胞接受一次有效刺激发生动作电位,其膜电位变化有(  )

A.极化 B.去极化

C.反极化 D.复极化

E.后电位

153.下列属于局部电位的电信号有(  )

A.骨骼肌的终板电位

B.阈下刺激引起膜发生的去极化电位

C.突触后电位

D.感受器电位

E.静息电位

154.可兴奋细胞在受到一次有效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其兴奋性变化包括(  )

A.潜伏期 B.绝对不应期

C.相对不应期 D.超常期

E.低常期

155.可兴奋细胞在受到一次有效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其兴奋性低于正常的时期包括(  )

A.静息期 B.绝对不应期

C.相对不应期 D.超常期

E.低常期

156.能引起组织细胞产生反应的刺激量通常包括的参数是(  )

A.一定的强度 B.基强度

C.一定的时间 D.一定的时间-强度变化率

E.频率

157.细胞兴奋性处于超常期时(  )

A.兴奋性高于正常

B.兴奋性为零

C.给予一定的阈下刺激都可能产生新的兴奋

D.兴奋性低于正常

E.阈强度无限增大

158.细胞兴奋性处于绝对不应期时(  )

A.兴奋性高于正常 B.兴奋性为零

C.阈电位上移 D.阈电位下移

E.阈强度无限增大

159.可引起细胞兴奋性升高的因素有(  )

A.阈电位上移 B.静息电位增大

C.阈电位下移 D.静息电位减小

E.动作电位的幅度增大

160.可兴奋细胞阈电位上移可出现(  )

A.兴奋性升高 B.兴奋性下降

C.阈强度变小 D.阈强度变大

E.静息电位与阈电位的距离增大

161.下列因素中参与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产生以及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过程的有(  )

A.Na+内流 B.Na+外流

C.K+内流 D.K+外流

E.Na+泵的活动

162.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的传导,正确的是(  )

A.在有髓鞘的神经纤维兴奋在郎飞结之间进行跳跃式传导

B.在无髓鞘的神经纤维兴奋以局部电流的方式传导

C.有髓鞘的神经纤维比无髓鞘的神经纤维传导速度快

D.病理情况下有髓鞘神经纤维髓鞘脱失会导致传导速度变慢甚至中断

E.有髓鞘神经纤维和无髓鞘神经纤维传导速度一样快

163.下列哪些是局部电位的特点(  )

A.“全或无”定律 B.没有不应期

C.可产生时间总和 D.可产生空间总和

E.不衰减传导

164.构成细肌丝的蛋白有(  )

A.肌球蛋白 B.肌动蛋白

C.肌钙蛋白 D.原肌球蛋白

E.纤维蛋白

165.对三联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横管及纵管的膜在三联管结构处并不接触

B.是将肌细胞膜电变化和胞内收缩过程耦联起来的关键部位

C.由一个横管及两侧的终池构成

D.横管及纵管的膜在三联管结构处是直接连通的

E.由一个纵管和两个横管构成

166.下列关于肌肉初长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

A.肌肉收缩之前的长度

B.肌肉收缩之后的长度

C.在最适初长度,肌肉的长度最大

D.肌肉在最适初长度有利于产生最大收缩张力

E.在最适初长度,细肌丝能接触的横桥数目最多

167.可影响肌肉收缩能力的因素有(  )

A.胞浆内Ca2+水平 B.肌球蛋白ATP酶的活性

C.神经递质 D.体液因素

E.药物

168.骨骼肌细胞兴奋-收缩耦联的过程包括(  )

A.肌膜上的动作电位通过横管传向肌细胞的深处

B.终池的Ca2+释放入胞浆

C.Ca2+与肌钙蛋白结合

D.横桥与肌动蛋白结合

E.横桥ATP酶被激活、水解并释放能量,引起横桥扭动从而使肌丝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