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于经典悟中医:寻找中医经典中的逻辑
- 柳红良
- 653字
- 2023-09-15 15:30:08
中医某些常识性理论需要思考
人类在与大自然的相处中产生了科学与技术,在与疾病做斗争中便衍生出医学。医学是科学还是技术,相信最开始一定是追求其治病的实用性,随着时间的积累,通过医疗行为有效性的不断重复,便有了对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探究,从而使医学产生了科学性。因此,临床应该是一个“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的过程。什么是科学?科学的内容就是那些经过证实不会出错的事实、定律和理论的集合,而科学方法最重要的便是归纳概括与逻辑推理。只要是归纳主义的科学观,就一定有其适用边界,不可能出现证伪主义的“全称陈述”。证伪主义认为,科学产生于问题,科学理论是对问题的大胆推测,一旦碰触其适用边界,便可以推翻原陈述,从而使科学理论不断扩大其适用边界。在没有找到证伪它的事实时,便可以暂时接受它,科学就是这样不断在这种革命中前行的。
古人通过一些朴素的客观现象归纳构建了阴阳、五行、六经等学说,进而讨论人体、治疗疾病,经过了上千年的临床试验,中医的有效性已经不需要怀疑了,但是很多公理背后的内涵需要我们思考。不能说凡是前人注解阐发的就是对的,他们也只是局限于当时那个时代做了一些思辨而已。我们一直在谈论“天人相应”,人与天地相参的高度虽然有了,但拿一些按照目前最基本的科学观点来解释都立不住脚的理论模型来谈论人体,我想这是有悖于科学精神的。因此,对于中医某些常识性的理论,不要“拿来主义”,而要不断对其进行求真思考,正如孙思邈在《大医精诚》中所言:“唯用心精微者,始可与言于兹矣。今以至精至微之事,求之于至粗至浅之思,岂不殆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