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治则治法
(一)温脏清肠,标本兼治
治病必求其本,脾肾阳虚就要温肾健脾,在大肠癌的治疗上重视温阳散寒,即温脏之法。《素问·调经论》云:“血气者,喜温而恶寒,寒则泣而不能流,温则消而去之。”临床上大肠癌术后采用放化疗的患者,此时邪实已祛,多为正气不足,若一味采用清热解毒法,予以大剂苦寒清泻之品,则易适得其反。清代王洪绪在《外科证治全生集》中已指出:“世人但知一概清火以解毒,殊不知毒即是寒,解寒而毒自化,清火而毒愈凝。”所以,大肠癌的治疗整体上要温,治以温肾健脾,祛寒化湿,常用附片、桂枝、肉苁蓉、当归、黄芪、肉桂、吴茱萸等药,即是例证。大肠癌患者肠道局部寒、湿、瘀等邪气阻滞,日久形成蓄毒,亦能生热,然此毒热并非大剂清热解毒、寒凉攻下之药所能治。温脏的同时需兼顾清肠,寒热并用乃是标本同治之法。临床在大剂温药之中,配合少量黄连、薏苡仁等苦寒之药以清肠解毒。温脏清肠,以温脏为主;寒热并用,以寒药佐助。治疗大肠癌的基本思路充分体现了扶正祛邪、标本兼治的思想。
(二)分期用药,顾护胃气
根据大肠癌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提出分期用药、顾护胃气的辨治方法。手术前、化疗前的患者往往邪气方盛,而正气亦不衰,治疗应以攻邪为主,扶正为辅。术后患者常正气大伤,治疗当以扶正为主,攻邪为辅。
对于化疗期间的患者,以顾护胃气、防治不良反应为主:早期以温中止呕、健脾化湿为主,以小半夏合参苓白术散加减,顾护后天之本而防治胃肠道反应;中后期以温肾健脾、补气养血为主,以八珍汤合右归丸加减,顾护先天之本而防治骨髓抑制等药物引起的副作用,使机体正气得以恢复。对于脾胃气虚、疲惫乏力者,可用黄芪、白术健脾益气。
对于放化疗后偏阴虚伴见口干舌燥者,可用沙参、玄参滋阴;伴有腹部胀满者,可用枳壳、厚朴理气和胃;伴舌苔白腻、身体困重者,可三仁合用健脾渗湿;伴有纳食不佳者,可用鸡内金、炒麦芽消食和胃;伴有睡眠不佳者,可用合欢花、合欢皮解郁养血安神。在手术、化疗等治疗都结束后仍要坚持中医治疗,扶正同时兼顾祛邪之剂以防癌肿复发、转移。
中医治疗要贯穿大肠癌治疗的整个过程,全程参与。无论患者病程处于任何时期,辨治时均应以顾护胃气、健脾利湿、祛瘀解毒为主,临证时可用温胆汤、三仁汤、葛根芩连汤随证加减。
大肠癌的发病根本在于脾肾阳虚,湿浊不化,邪实集聚,久之形成肿块。在病变过程中,表现为本虚标实,初期以邪实为主,后期则多见正虚或虚实夹杂。治疗在温肾健脾基础上,加用化湿祛瘀、清热解毒、泻实补虚之药,随证加减,在临床中可有事半功倍之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