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护理学基础(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 杨巧菊主编
- 3095字
- 2023-08-15 18:15:37
二、环境与健康
人类的健康与环境息息相关,人们一方面通过自身的应对机制不断地适应环境;另一方面,环境质量的优劣又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健康。良好的环境不仅可以使人心情愉悦,而且还可以促进患者早日康复;相反,恶劣的环境则会对人类健康造成极大威胁。
正常情况下,人与环境之间保持着动态平衡,但当环境遭受污染,人通过接触或食入污染物并在机体内蓄积达到一定剂量时,就会破坏人体内原有的平衡状态而引起疾病,甚至贻害子孙后代。此外,自然资源的滥用和消耗对人类的生存亦构成威胁。因此,人们逐渐认识到环境中一些影响健康的因素。
(一)自然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良好的自然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如果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遭到破坏,就会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1.气候对健康的影响 自然环境的变迁,气候的异常,如台风、地震、干旱、洪水、沙尘暴等不仅对生态系统造成破坏,也给人类健康带来了威胁。另外风寒、燥热、潮湿等气候变化,常与某些疾病的发生与流行有关。持续的高温环境可导致中暑,并有导致肾脏、循环系统疾病的危险;极冷的环境有增加呼吸道疾病和发生冻伤的可能。
2.地形、地质对健康的影响 地形地质在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地壳表面化学元素的不均匀分布,造成了某些地域的化学元素过多或过少,这些化学元素通过土壤、水、空气、食物等影响人体的健康。如饮食、饮水环境中碘的缺乏会导致碘缺乏症的发生,患地方性甲状腺肿;环境中氟过量会导致地方性氟中毒,患氟骨症;地方性砷中毒、克山病等都与当地的地质特征与某些化学元素含量有关。
3.自然环境因素失衡对健康的影响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利用和控制环境的能力不断提高,但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污染。如工业废弃物和生活废弃物的排放,以及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与日俱增,使空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受到破坏而威胁到人类的健康。
(1)空气污染
1)室外空气污染:大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取决于大气中有害物质的种类、性质、浓度和持续时间,也取决于个体的敏感性。
大气污染主要的污染物概括起来分为颗粒状污染物和有害气体。悬浮在空气中小于100μm的颗粒物称为悬浮颗粒物,其中粒径小于10μm的称为可吸入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随人体呼吸进入呼吸道和肺部,损伤黏膜、纤毛和肺泡,增加气道阻力和引发炎症。长期持续地作用,还会诱发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并出现继发感染,特别是对患有心肺疾患的老人和儿童危害更大。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二氧化硫等大气中的有害气体会刺激呼吸道,引起支气管反射性收缩、痉挛、咳嗽、打喷嚏等,严重时还可引起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疾病等。二氧化硫还可影响机体生长发育并有致癌作用。此外,大气中无刺激作用的有害气体(如一氧化碳),由于不易被人体嗅觉器官所察觉,其危害性比刺激性气体还要大。
2)室内空气污染:室内环境是人们接触最频繁、最密切的外环境之一。人们有80%以上的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室内空气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健康。
室内空气污染的种类及其程度与室外存在着明显差异,而且要严重得多。除了室外的大气污染物经空气流通进入室内以外,室内各种建筑装饰材料、复印机、放射性污染物等都是重要的室内污染源。此外,烹饪产生的油烟也危害身体健康。
吸烟是导致癌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等多种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烟草中的尼古丁毒性很大,是吸烟致病的主要物质之一。吸烟不仅对吸烟者本人有害,而且在被吸烟者污染的室内,不吸烟的人同样会受到烟雾的危害。因为,吸烟者吸入体内的主流烟雾仅占整个烟气的10%,而90%的侧流烟雾则弥漫在空气中。世界卫生组织为了引起公众对吸烟问题的重视,将每年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
(2)水污染 水是维持人类生命所必需的物质,机体的新陈代谢、体温调节、排泄等生命活动都离不开水。水环境的质量将直接影响人类的身体健康。水污染可以引起急性或慢性中毒;发生以水为媒介的传染病,如伤寒、痢疾、霍乱等;此外,长期接触或饮用被砷、铬、镍、铍、苯胺和多环芳烃等污染的水,可诱发癌症或引起胎儿畸形。
(3)土壤污染 土壤是生态系统物质交换和物质循环的中心环节。土壤污染主要是指土壤存积的有机废弃物或含毒废弃物过多,影响或超过了土壤的自净能力。
土壤污染对人体的影响是间接的。被化学物质污染后的土壤,通过雨水冲刷、渗透、携带等会对农作物、地面水或地下水造成污染,进而引起人、畜中毒。
被病原体污染的土壤能传播伤寒、副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等传染病;土壤污染还可传播钩虫病等寄生虫病。
(4)噪声污染 噪声主要来源于工业、交通、生活噪声等。噪声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潜在危害是多方面的,轻度噪声可使人烦躁、精神不集中及干扰睡眠等,严重的可造成暂时性或永久性的听力损伤。儿童还会出现智力发育迟缓、体重减轻等现象。
噪声与其他有害、有毒物质引起的污染不同,它没有污染物,且对环境的影响不积累,传播的距离也有限,且一旦声源停止,噪声便会消失。
(5)辐射 辐射可源于日光、X线、治疗及工业的辐射,人暴露在这些辐射下易造成灼伤、皮肤癌及一些潜在的危害。辐射对机体造成的损伤与所接受的辐射强度和时间有关。
思政课堂
环保事业的先行者——蕾切尔·卡逊
20世纪40年代,农药滴滴涕(DDT)的使用量不断增加,蕾切尔·卡逊读到有关DDT的研究成果后,确信DDT对整个生态系统造成了危害,于是着手调查,并陆续发现随意喷洒DDT等杀虫剂和除草剂危害生物及人类的大量证据。就在她完成了癌症与杀虫剂关系的资料收集之后,不幸罹患乳腺癌,并出现了转移,为了环保事业她与时间赛跑。1962年,她的著作《寂静的春天》一经发表就引发了巨大的反响,公众对DDT危害生态环境义愤填膺,而化学工业界、全美农业化学品联合会等知名组织则对她进行有组织的攻击。她不仅要独自忍受这些人身攻击,还要忍受病痛的折磨。她为了搜集证据,奔走于大面积使用过化学杀虫剂的地区,亲自观察、采样、分析,而这无疑进一步损坏着她已经患上癌症的身体。
1963年,她在纪录片中表达了滥用农药给生态环境造成的严重后果,重申了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迫切要求。美国成立咨询委员会证实了关于农药危害性的结论是正确的,并全面禁止DDT的生产和使用,其后世界各国纷纷效法。
《寂静的春天》成为促使环境保护事业迅速发展的导火线。令人遗憾的是,在出版后几个月,蕾切尔·卡逊被癌症夺去了生命。她对加强对环境的关注和爱护的呼吁,最终促使了“世界地球日”的设立。
(二)社会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
1.社会经济 直接影响着人类的衣、食、住、行,以及社会、医疗保障等方面,它是满足人群的基本需要及卫生服务和教育的物质基础,人群的健康水平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2.社会阶层 反映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由于不同社会阶层经济收入、价值观、所受的教育程度等存在差异,故健康状况随之也出现差别。
3.社会关系 人是生活在由一定社会关系结合而成的社会群体之中,包括家庭、邻里、朋友、工作团体等,这些基本社会群体共同构成社会网络。人在社会网络中的关系是否协调将会影响机体的健康。
4.文化因素 广义地讲,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地讲,文化是指人们普遍的社会习惯,如衣食住行、生活方式、行为规范等。文化因素影响人们对社会环境和物质环境的适应,同样也影响人群的健康状况及疾病的模式。
5.生活方式 是人们长期受一定文化、民族、风俗等影响而形成的生活习惯、生活意识,它包括先天受家庭环境养成的习惯和后天形成的习惯。一个人的生活方式与健康有着直接关系。
6.卫生服务系统 是否完善,与人类的健康有着直接关系。目前,由于世界各国卫生资源的拥有、分配和利用存在较大的差异,故健康状态也随之存在巨大的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