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第一次期中考试是初高中过渡完成的节点

一般来说,初三向高中平稳过渡完成的节点,应该是高一第一学期的期末考试。但由于现在高考改革实行的是以物理、历史为选科分组的“3+1+2”模式或自选组合的“3+3”模式。在这种情况下,有相当数量的高中学校,为使学生能及早瞄准高考科目的学习,将学生选科组合的工作,安排在了高一第一学期的期中考试之后。考后学生要根据期中考试成绩,进行选科分组的报名和组班。根据这一变化,高一第一次期中考试就成了初中向高中平稳过渡基本完成的时间节点,这对高一年级及其任课教师、学生、班主任和家长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四方要在共同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提前做好完成初高中平稳过渡的各项应对措施。例如,调动学生加速完成自我品质提升的积极性、主动性;学生学习品质提升计划完成的督导、检查和总结反思;选科分组后继续提升学生学习品质的措施等,以便巩固并扩大过渡期的成果,为学生在不分文理的新高考模式中考入理想大学,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一、第一次期中考试是初高中过渡完成的节点

高一第一次期中考试,一般学校都安排在11月的中旬左右。从军训算起,此时学生在校学习时间已达80多天。在这80多天里,学生经历了高一军训、入学教育、周测、单元考试、第一次月考、期中考试、国庆歌咏比赛、秋季运动会、志愿者行动、社团活动、宿舍内务评比、文明宿舍评比、班级之星评选等一系列的活动。他们对每项活动的具体要求、活动标准、应对措施,不仅在认识上清楚,而且在行动中都有明显的收获,可以说基本上完成了初高中的过渡。在此基础上,以期中考试为节点,开启高中学习的新阶段是可行的。

1.学校的教育成果奠定了初高中过渡基本完成的基础

(1)文明向上的级风、班风已基本形成。

①一日常规表现为文明向上。

从室内秩序、纪律、学习、卫生到室外的早操、课间操、集会,年级、班级基本上做到了严格、规范和文明向上。

②大型集体活动的集体凝聚力明显。

从军训、国庆歌咏赛、秋季运动会、志愿者行动等大型集体活动看,学生不仅积极踊跃参加,而且集体荣誉感强,活动成果丰硕。

(2)浓厚的学风已基本形成。

①常规学习安静认真。

从每天的听讲状态、作业完成、互相请教交流、自习秩序、自习利用率看,浓厚的学风已基本形成。

②第一次月考起到了对学习平稳过渡的检修。

高一第一次月考后的试卷分析与讲评、学法讲座与交流、总结与反思、表彰与奖励等一系列活动,助推了学生学习效率的提高,为期中考试和初高中学习的平稳过渡奠定了基础。

(3)第一次期中考试有效检验了学生入学以来的学习效果。

①第一次期中考试前,年级、班级强有力的宣传、鼓动,助推了学风的浓厚。

②第一次期中考试后,年级、班级大规模的表彰奖励,严格深入的总结反思和制订的整改计划、目标、措施,都明显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③第一次期中考试后的家长座谈会,进一步凝聚了四方的共同力量,助推了学生学习的进步和初高中的平稳过渡。

上述一系列富有成果的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为高一新生的初高中平稳过渡奠定了比较坚实的基础。

2.学生已基本具备了高中学习的良好行为习惯

在年级、班级的教育引领下,学生经过这80多天的努力,不仅养成了许多适应高中生活、学习的良好习惯,而且有的已经成熟并收到成效。根据“21天养成一种习惯”的规律,即使一个内涵较为复杂的学习习惯,经过这80多天的努力,基本上也应该养成了。

3.快节奏的特点已在全面显现

经过80多天的历练,学生不仅在吃饭、休息、锻炼上显现出了快节奏状态,而且在思考问题、做作业、学习时间利用上也普遍形成了快节奏的特点。

上述高一新生在学习、生活显现出的快节奏特点,以及教育、教学和管理的成果决定了第一次期中考试为初高中过渡基本完成的节点。另外,以第一次期中考试为节点,也符合教育教学规律,顺应了新考模式的需求。

二、学生已基本适应了高中的学习生活

初高中过渡的基本完成,除了表现在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上的成果,就是学生对高中学习、纪律、生活适应性的良好表现。

1.遵规守纪方面

学生不仅掌握、遵守校规校纪,而且思想意识和行动上,已经能坚持在不触犯纪律规定底线的前提下,争取到了更多的学习时间,做更多有益的事。

2.生活习惯方面

就餐快捷有序的习惯已经基本养成;宿舍遵守各项规定、文明、规范作息的习惯基本保持。

3.学习态度方面

由依赖老师的“喂”向争取主动学习转变;对知识的掌握不再认为“知道”就等于会了,而是主动通过动笔做题来检验;对知识不再满足于是什么,而是在向“知其所以然”转变;勤奋、刻苦的学风日渐浓厚;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学习计划的落实比较扎实。

4.学习效果方面

上课听讲注意力集中,听课收获增多;作业的速度加快,能够按时完成,且靠挤占课余时间来完成的逐渐减少;做题从以看、想为主,向动笔写答案转变;同一时间内掌握知识的数量在增多;单元过关、周测、月考和期中考试中会做的题增多,有思路的题增多,成绩有所提高。

5.学习方法方面

各科的学习已经入门,并有了自己的一些消化所学知识的体会经验;已能抓住知识的重点、难点来学习;能注意从全局上掌握知识,不在单纯的记忆上下功夫,注重通过思考、动笔、动脑来消化理解、巩固知识;有了一些应对高中考试的方法和体会;注重知识自身方法形成过程的理性思维与探究。

6.心理方面

学生已基本适应了学习、生活的快节奏,并有了一些主动适应的方法,同学、老师日渐熟悉,人际关系日渐宽松,因学习任务重、知识难度大带来的悲观情绪、苦恼、烦躁心理压力得到缓解、减轻,基本上能以平和的心态把自己融入同学之中。

三、第一次期中考试的复习准备

高一的第一次月考是对学生入学以来学习情况的检修,第一次期中考试则是对月考检修效果的检验。尽管学习的知识少、试题相对简单,但由于当时的学习方法呆板、答题技巧单一等原因,第一次月考的成绩多数学生不理想。经过了月考的检修和又一个多月的学习准备,很多学生很想通过期中考试来检验自己的努力效果。为此,谈谈期中考试该如何准备。

1.看课本抓基础

高一的第一次期中考试,肯定是以考察最基本的基础知识为主,更何况高一的基础知识在高考中占的比重很大。

(1)看课本要系统。

所谓系统,就是看课本对原理(观点、公式、结论)的准确表述,对原理形成过程的分析,对原理的全面理解,对原理的运用(例题、抽象的图表符号),课后习题等,都要从头到尾细致地看完。

有的学生一说看课本就认为是看原理的表述或知识的结论,课本的其他内容很少涉及,这是对“看课本”的片面理解。

(2)看课本要快。

期中考试的准备时间也就一周左右,高一要考九科,每科平均复习时间不足10课时,何况语文、数学、英语占的比重还要大些,慢了根本复习不完。怎样做到快?

①对自己熟知的知识结合课本过一遍电影就可以了。这种方法对考前基本概念和文科记忆知识的复习效果比较好。

②对课本的非重点部分(老师课上不强调的或一带而过的)可以省略。

③对重点原理要联系课本例题、习题和做过的试题一并思考,这样既可节省些时间,又可突出重点、针对性强。

④对理科知识要坚持快中有细,尤其是计算应用题的复习,过快容易掩盖问题。

(3)翻看错题整理本进行查漏补缺。

通过错题本进行查漏补缺要注意两方面的问题,一是错题所涉及知识的查漏补缺,二是错题在答题思路、方法、技巧方面的查漏补缺。

通过错题整理本去复习,针对性更强,效果更直接。但由于平时错题很多,短时间很难看完,所以,学生要根据自己的成绩目标去有选择地看。目标高的要以大题为主;目标低的要以中低档题为主。

(4)复习准备中的做题要以能独立写出答案为标准。

试题能不能得分?能得多少分?阅卷老师只看学生写在答题纸上的答案。至于学生心里想的、甚至是出考场想起来的,再正确也统统不算数。因此,考前复习时间再紧、任务再重,也要牢记,没有十分把握的题务必把答案从头到尾再写一遍。因为,一道题只有动笔去写答案,才能防止因有漏洞而误事。

有的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总是来回来去地翻书,反反复复地记背概念原理;还有的只看题、想题,不动手做题。这些学生自以为考前的复习效果不错,但成绩一公布,就是中下等。因为,他们的复习方法与试题的能力要求相差甚远。考试追求的不仅是记住多少知识,更重要的是考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考前复习的头等大事是做题,特别是做曾经答错了的题。一道题只有动笔去写答案,才能发现它是否还隐藏着自己不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正如有人说过,好成绩是做题做出来的。

2.考前复习要有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考前复习也是如此。考前复习计划不必复杂,简明扼要即可。主要有以下三点:

(1)考试目标包括总分和单科分。

这里要强调的是期中考试要考九科,除了语文、数学、英语三科外,其余六科只有三科是自己的高考科目,因此,在制订期中考试的总分和单科目标时,要突出自己高考的六科,尽可能不考虑非高考的三科,以免分散复习的精力。当然,这有可能会拉低总分的排名,但自己心里有数就行了。

(2)时间分配。这里要强调的是减少自己非高考科目的复习时间,增加语文、数学、英语三科的复习时间;选物理或历史的学生,要适当增加物理、数学或历史、数学的复习时间。

(3)保证措施。每个学生期中考试的具体目标不同,保证措施也会不同,但一定要注意零散时间的高效使用和适当休息,注意劳逸结合。

有了计划就能心中有数和按部就班地复习。例如,课上怎么跟老师复习?不够的时间怎么去挤?挤什么时间?再如,哪部分知识心里没把握?该增加哪些内容的复习时间?这些问题只要有了计划,复习就不会出现手忙脚乱。

以第一次期中考试为节点,基本完成初高中的过渡,一方面是提醒高一新生提前做好应对新高考的准备,另一方面通过第一次期中考试的检验,去全面总结反思自己的学习,以便在新的起点上更快地进步。那些还没有真正实现平稳过渡的学生,要奋起直追,争取到期末考出理想的成绩。

四、学生做好第一次期中考试总结的主要方法

期中考试是检验学生掌握运用知识、学习方法、应试能力的手段,更是学生发现学习问题,进行查漏补缺和调整学习方法的机会。

对学生来说,期中考试包括制订考试目标计划、考前复习、考场答卷、试卷分析、整理错题、总结反思和完善计划。其中试卷分析和总结反思是考后价值最大的两个环节。

(一)考后如何进行试卷分析

所谓考后试卷分析,首先是指考试后通过分析试卷中每道试题的得分,总结学习的成功做法和经验,其次是反思失分的错误和教训,最后是进行经验教训总结反思,制订下一步学习的目标计划。

1.分析成绩找亮点坚定信心

(1)横向比较看位置上的亮点。

看总分名次、单科名次和平均分处于年级、班级的位次是否有提升。

(2)纵向比较看自己变化的亮点。

和自己上次考试的总分和单科名次相比,看是否有进步。

(3)看自己的主要得分题目是否有得分较强的优势题型和知识点。

通过找到上述三方面的亮点,总结进步的原因和经验,以便坚定信心再战,特别是为制订下一步的学习对策、计划和目标,有针对性地安排时间和分配精力提供依据。

2.分析失分原因吸取教训

(1)从逐题分析到整体分析。

①通过题目所给条件(含设问的定语和隐性的条件),找齐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哪些。

②完整准确地回顾知识点的内容是怎样的,知识点又在书上的哪里出现过。

③怎样按所给的条件,巧妙运用知识点回答设问提出的问题。

④完整的解题过程分为哪几步或有哪些方面。

(2)整体归类失分原因得出总体结论。

通常情况下,学生考场答题的因素有智力因素、知识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一般来说,学生的智力水平区别不大,考前知识掌握的程度对考试成绩影响大,非智力因素对考试发挥的作用明显,但它的作用贯穿于前两个因素之中。纵观学生考试答题的丢分,主要原因是知识不清、问题情景不清、表述不清。

①知识不清。

所谓知识不清,就是在考试之前没有把知识学清楚,丢分发生在考试之前,与考试发挥没有关系。因此,解决知识不清的失分,一是通过考前复习来准确把握理解知识,二是考后直接看书弥补知识的不足。

②问题情景不清。

所谓问题情景不清,就是审题不清,没有把试题看明白,或是不能把试题看明白,这是考前审题能力低和审题习惯不好造成的。因此,考后要在提高审题能力和培养良好审题能力上下功夫。

③表述不清。

所谓表述不清,指的是知识具备、审题清楚,问题能够解决,但表述凌乱、词不达意。因此,考后要在用学科术语的逻辑表述上下功夫。

④非智力因素的失分。

主要是字迹不工整,卷面随意涂抹,不顾及答题时间等不良的非智力习惯造成的失分。在智力、知识相当的情况下,学生考试成绩是由考场上非智力因素的发挥决定的。

(3)从得分分析到性质分析。

①统计各科因各种原因的失分数值。

首先要找出审题不清的失分、考虑不周的失分、概念公式记错的失分、计算不准失的分等,从而有的放矢地去解决问题。

其次要统计各种失分的比例,从而确定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②找出最不该丢的5~10分。

对一般学生来说,冤枉失分不仅数量可观,而且可望可及。在后续学习中,努力采取有针对性的补救措施,并坚持下去,到下次考试总分提高50分左右是有把握的。

③在查找必然失分的同时,也要重视偶然失分。

任何一处失分,有可能是偶然性失分,也有可能是必然性失分。学生要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找到失分的真正原因,才能既坚定信心,又找准要解决的问题。

(二)要做到整理错题和考后目标计划的书面表达

考试后的总结是发现经验、吸取教训,指导新阶段目标计划和措施的制订。

所谓反思,就是自己和自己对话,自己剖析自己。简单直接的形式是口头表达,最高级的形式是书面表达。所以,建议学生在考试后写出书面的试卷总结。它是反观自己的一面镜子,是以后进步的重要阶梯。书面总结要注意征求老师的建议,因为老师能帮助你更敏锐地感知当前的学习问题,对你下一步的学习目标计划措施提出正确的指导。

对不少学生来说,考后总结只是潜意识的或口头的,能做到通过个别题的具体失分原因,归纳出书面的失分原因,已经不容易了,但这并不是完整意义的考试书面总结,也没有达到试卷分析总结的目的,只有制订并落实考后整改目标计划的书面总结,才是真正意义的考后总结。

1.书面表达要马上写

(1)错题整理马上写。错题包括失分题、答不流畅的题、思维有障碍的题,以及凭运气做对的题。

学生应根据老师的试卷讲评,把做错的题重新做一遍,做不下来的地方,再去请教老师或同学,直到能独立完整地写出正确答案,并能顺利复述为止。严禁只看错题、想错题,而不动手整理错题。

(2)对讲评和整理错题中潜意识的感悟、灵感和体会,要及时捕捉记录,为书面总结做好积累。

2.试题纠错、改正的措施要有力度和效果

(1)及时分析错题的原因。

在纠正错题的基础上,对错题进行归类,找准原因,对症下药。特别是对非智力因素的失分,要有苦功和狠劲去解决。

(2)及时分析理解错题的知识。对教材中的观点、原理,理解有误或理解不广、不深、不透的要限期完成,学懂弄通和巩固提高。

(3)及时分析掌握某些题型的特殊解题思路、技巧。

老师讲评后,对错题的解题思路技巧不仅要及时记忆掌握,而且要能够灵活地加以运用。对那些讲评后仍不理解运用的思路技巧,要有不耻下问和打破砂锅问到底的态度,当面请教老师、同学,尤其是自己的薄弱学科。只有在答题思路和方法上有所感悟和提高,才有可能在下一次的考试时实现逆袭,但在向老师同学请教时一定要温文有礼,态度谦恭。

(4)及时分析和下狠心改正非智力因素的失分。

看错题目关键字句,答案书写字迹潦草、答题不规范、较复杂些的试题有恐惧心理等都属于非智力因素。

对非智力因素引起的失分,分析不要轻描淡写,而要入木三分,更不能轻易原谅自己,要有狠劲、狠招去尽快解决。

3.经常翻看总结计划

考后的总结、目标计划写完后,要和试卷粘贴在一起,要注意保存。积累多了,可以装订成册。千万不要束之高阁,要经常翻阅复习,以达到巩固知识、加强理解、培养能力、掌握规律的目的。

(1)要经常提醒自己落实知识上的查漏补缺。

知识有三个层次,即掌握理解基础知识、基本概念;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技能;综合技能。所谓查漏补缺,就是找到上述知识掌握在三个层次的薄弱环节,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补充完善,让知识的吸收全面化、系统化、有效化。另外还要做好对知识的精细加工和错题的举一反三。

(2)要注重日常良好学习方法和习惯的培养。找到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法,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逐步培养自己的应试能力。要把考试当成检验自己各方面能力的一次机遇。

(3)分析自己的付出和收获是否成正比,从而不断吸取学习中的教训。

(4)要经常用计划的实施上的进步,激励自己学习的信心和勇气。

学习如同长跑,是耐力的比拼,贵在持之以恒。期中考试跑在前头的,未必能笑到期末;期中考试落在后边的,咬牙坚持,期末考试一定能取得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