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

【注释】

①思:思考、考虑。

②恒念:永久记得。

【译文】

哪怕是一碗粥、一碗饭,也应当想到它们是来之不易的;哪怕是半根丝、半缕线,也一定要想到它们是很不容易才生产出来。

【解析】

所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生活中看似寻常的吃穿,哪一样都来得不容易,哪怕是现代社会,也不要随便浪费粮食,丢弃衣物,在你觉得这一切都唾手可得的时候,很多人还饿着肚子,饱受饥寒之苦。

【故事链接】

粒米大如山

有一对贫穷的老夫妇,没有谋生的技能,体弱多病,只好靠乞讨生活。他们在乞讨到一个破落的庙的时候,听见草丛中传来微弱的婴儿啼哭声,寻声过去,看见一个奄奄一息的女婴。女婴浑身长满疥疮,一副病恹恹的样子。

老夫妇并没有嫌弃这个女婴,而是将她抱回庙里。女婴病得厉害,不请郎中看病是不行的,于是老太婆卖掉了唯一的一只银手镯,那是老妇母亲留下来的,无论多么贫穷,甚至饥饿,她都一直将手镯贴身藏着,仿佛母亲一直陪着她。卖银手镯得的钱给女婴治好了身上的疥疮。因为带着女婴不便流浪,他们便在破庙里住了下来。

虽然靠乞讨为生,日子饥一顿饱一顿,异常艰难,但是他们还是将女婴慢慢养大,并给她取名满月,寓意女孩儿的人生圆满幸福。

好景不长,一场意外的大火烧毁了破庙,混乱之际,已经六岁的满月也不见了踪影。老夫妻悲悲切切四处寻找,可是哪里还有满月的影子?

他们又开始了四处流浪的日子,一边流浪一边四处寻访。眨眼十二年过去了。

这一天,老妇再无力气行走,她躺在街边,饿得奄奄一息。老头悲痛欲绝,他紧抓着老妇的手不放,说:“你不能死,我们还没找到满月啊。”说到满月,老妇忽然睁开了浑浊的眼睛,他们抱头痛哭。这时远处传来锣鼓声,行人纷纷四下散去。唯有老妇病得厉害,站不起身。

一行队伍走近,停下,当差的刚要斥责老妇,从轿子里走出一个如花似玉、穿金戴银的女子。她见到两个老人,仔细辨认一番,问他们:“十二年前,你们住在哪里?”

老头说:“十二年前,我们在五百里外的安西地界,因为一场大火,造成我们流离失所,唯一的女儿也下落不明。”

女子又问:“这些年,你们怎么过的?”

老妇人挣扎着开口说:“为了寻找女儿,我们走州过县,到处寻访,饥一顿饱一顿,风里来雨里去。”

女子接着问:“你们的女儿叫什么名字?”

两个老人异口同声地说:“满月。”

女子一下子跪倒在地,搂住他们,口称“爹娘”:“爹,娘,我终于找到你们了!”

这是一场神奇的相逢,就像当年神奇相遇又神奇分离一样。从轿子里走出来的女子正是当年走失的满月,她刚被选入皇宫。满月说,那场大火着起来的时候,她慌乱哭喊,却被一个人捂着嘴巴抱走,辗转卖到了这里的吏部员外郎家中。吏部员外郎无子嗣,见她漂亮,就不拿她当婢女使唤,而是认了满月做养女。谁知满月来家不足百日,从未开怀的夫人居然有了喜。人人都说,这是满月带来的福气。于是吏部员外郎夫妇更加疼爱满月。

满月在吏部员外郎家中读书识字,集万千宠爱于一身。即使后来吏部员外郎的夫人相继诞下两儿两女,也依然无人能取代满月的位置。时逢宫中选秀,满月便以吏部员外郎长女的身份参选,结果被皇上选中,如今正等待吉日入宫。

这些年来,满月也一直请义父派人寻访爹娘,但是派去的人回来说,破庙无存,两个老人也不见了踪影,想来是葬身火海。满月大哭一场,还为他们设立了衣冠冢。可是,昨天晚上,她梦见一个神人送爹娘归来,还说让她在此迎接,果然就在这里遇见了他们。

满月要接二老回家,跟随的丫鬟劝满月,捡回这两个老人说不定会连累满月,如果报恩,放在外面给些钱粮就是。满月却说:“娘为了救我一命,卖掉的银手镯是毕生的念想,他们靠着乞讨养育我,那吃进我肚里的每一粒米,都是用爹娘的尊严换来的。这样的恩情,钱粮能报答么?”

于是满月坚持把他们接回吏部员外郎家中,求吏部员外郎夫妇接纳。吏部员外郎早就听说了这对老夫妻对满月的义举,见满月重情重义、不忘养育之恩,心里欢喜,就答应了。

皇上知道了这件事,对满月大加赞赏,后来满月做了皇后,也一直孝敬老人,直到二位老人百岁,无疾而终。满月即使做了皇后,也一直勤俭朴素,而她的粒米之恩、涌泉相报的故事也在当时传为美谈。

财主教子

传说北宋年间,京郊有位财主,妻妾成群,却只有最小的妾生下了一个儿子,取名天赐。财主待若掌上明珠,含在嘴里怕化了,捧在手里怕摔了。

天赐长到十岁,骄奢之气便显露出来。一日正吃饭,天赐咬了一口手里的糖饼,见不够松软就一扬手扔了出去。他大骂身边的婢女:“猪狗不如的东西,这样的吃食也敢拿来奉与本少爷吃!”财主见了,起身便走到糖饼边,拾起来,吹去灰尘,在瞠目结舌的众人面前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天赐不明白老财主什么意思,就问:“爹,我们家良田千顷、骡马成群,又不缺吃食,为什么你要这样丢人?”

老财主半天没说话。

第二日天刚蒙蒙亮,老财主就把天赐叫醒,让他穿好衣服跟自己走。天赐还以为爹会像往常一样带他去什么地方玩耍,就穿好衣服跟着走了。

老财主带天赐来到田边。天赐看见一些农人正在微凉的清晨里,辛苦地翻地。天赐不明所以地看着老财主。老财主说:“我的儿,爹没别的要求,只要你日日来田间,跟着农人,他们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一直到秋收。如果你能做到,将来爹将这偌大的家业交给你,便也安心了。”

这有什么难的,天赐想。于是他爽快地答应了。

走进田间,正是太阳升至头顶时。被晨露打湿的衣衫此刻黏糊糊地贴在身上,让人很不舒服。但是农人对这一切视而不见,他们用力地挥舞着镐头,把种子一颗一颗地埋进土壤,再小心地盖上潮湿的新土,那个样子仿佛在呵护一个婴儿。天赐拿起镐头,跟在农人后面干起活来。

谁知道在农人手里灵活的镐头,在天赐手里却不听话,它不肯下力,半天也挖不出一个可以埋种子的坑。天赐稍微一用力,居然挖到了自己的脚面上,一阵刺痛传来,天赐几乎流下眼泪。农人见状,赶紧过来传授经验,渐渐地,天赐掌握了要领。

春天播种,夏天除草、打虫,一直到满山坡金灿灿,庄稼长成,秋收了。天赐度过了人生中最漫长的三个季节。

他白嫩的脸庞晒得黢黑,手掌心里结满了厚厚的老茧。回到家里,他的娘和一群姨娘围着他心疼得直掉眼泪,纷纷指责老财主心狠,而天赐却说:“莫要哭哭啼啼,我应该去参与劳动,不然我们家虽然良田千顷,我却不知道粮食从何而来、如何得来。经过劳动,我明白了劳作的辛苦。”

经历了春种、夏长、秋收、冬藏后的天赐,完全蜕变成了另一副模样。他待下人越来越谦和,也不再要求衣着的华美,更不再要求食物的精致。他对每一粒米都很珍惜,偶尔看见下人有浪费的行为,还要出面制止。

老财主欣慰地笑了,他将一串钥匙交给天赐:“我儿既能享福也能吃苦,并且深明大义,已经能当家作主。”

天赐果然不负老财主厚望,他掌家后更加勤劳俭朴,还经常将自己节省下的钱粮接济穷苦的人。

奢靡的下场

唐武宗李炎在位期间,非常器重宰相李德裕。当时唐朝皇帝嗜食丹药已经到了发疯的地步,他想长生不老,想永远享受权利、美人,便下令集结各路人马大炼金丹。李德裕便投其所好,不仅时常进献美人,还时常亲自采集炼金丹的材料。唐武宗李炎甚为感动,经常嘉奖李德裕。李德裕原本就从采集材料过程中中饱私囊,再加上杨武宗李炎的无度嘉奖,他越来越富裕,甚至富可敌国。

李德裕的家里妻妾成群、仆役无数、衣着华丽,生活极度奢侈。他吃的一杯菜羹就要花费三万钱才能做成,里面不但有各种的奇花异草和珍奇菜蔬,而且还有珠玉等各种宝物;再加上雄黄、朱砂等东西,用火煎汁。煎过三次后,珠玉等东西就扔了。饶是这样,做成后尝一口觉得不喜欢,他就随手倒掉。

李德裕家中妻妾太多,他也暗地里效仿皇帝翻牌子。年老色衰的自然再不临幸,年轻貌美的翻到谁就由谁伺候。

一天,他坐在家里喝酒,左右美妾投怀送抱,厅堂里还有一群美丽的歌舞伎在为他表演。正当他左拥右抱如梦似仙之际,一个和尚翩然而至。

和尚剑眉朗目、气度不凡。他不请自来,进门后双手合十,李德裕的歌舞伎和小妾们见来了生人,纷纷尖叫着躲进后堂。李德裕大为不快,他怒气冲冲地问:“你是谁,为什么来这里?谁允许你来的?”和尚双手合十,作了一个揖说:“你身为唐朝宰相,不辅佐皇上造福于民,反倒唆使皇上迷恋什么长生不老的金丹,你可知生死有命、富贵在天,岂是你肉眼凡胎的人能改变的?”

李德裕当即气得七窍生烟,他大声招呼家丁将和尚拿下。谁知和尚面无惧色,厉声骂道:“你看看你自己是个什么样子!猪狗不如的东西!百姓食不果腹,无钱下葬,常有饿死的,更有卖儿卖女奉养双亲的。百姓生活得水深火热,你却这般挥霍无度。再不悔改,你会遭到恶报。”

李德裕气得脸色铁青、浑身发抖,说不出话来。他急声喝令拿住和尚,准备乱棍打死,却不料和尚微笑着转了个身就不见了踪影。

第二日,无处撒气的李德裕便添油加醋地对唐武宗李炎说,和尚谋逆犯上,在民间大骂皇上贪恋女色,痴迷金丹,不为天下百姓着想。李炎大怒。会昌五年,李炎下令毁掉全国所有寺院,逼着僧尼还俗,不愿还俗者处死。被逼还俗的僧尼高达二十六万余人,死者无数。

自此,唐武宗李炎更加笃信只要炼就长生不老金丹就可以长生不老。他笃信道教,在李德裕的引荐下召见了赵归真人,并且对赵归真人的长生不老之说深信不疑。他还在郊外建了一座“望仙台”给赵归真人,又为赵归真人在宫里建设了一座“望仙楼”。

唐武宗荒淫无度,三十三岁,正当盛年时死去。

唐武宗去世以后,宦官拥立皇太叔李忱为帝,史称唐宣宗。

唐宣宗一直就很厌恶李德裕,刚即位的时候,李德裕主持唐宣宗的册封典礼,大典结束后,唐宣宗问左右宫人:“刚才站在朕身边的是不是李太尉?他每看朕一眼,朕的汗毛都竖起来了!”

有一天,李德裕遇到一位高僧,向高僧问自己前程怎么样。高僧告诉李德裕:“这位相公,您将来会被贬到万里之外的南方,不过还能回来,因为您命中注定要吃一万只羊,现在还差五百只羊没吃。”

李德裕大吃一惊,对高僧说:“元和年间,我做过一个梦,梦到自己走到了晋山,看到晋山满山坡都是羊群。几十个牧羊人都告诉我,说这些羊都是给侍御吃的。这么多年了,这个梦我一直都记得,不过没有跟别人说起过,您是第一个知道我这个梦的人。”

此事过后十多天,振武节度使米暨派人送了五百只羊给李德裕,李德裕再次震惊了,赶紧把这件事告诉了高僧,问他:“大师,我要是不吃这些羊的话,是不是就可以免灾了?”

高僧说:“羊已经是您的了,随您处置。”

不久,李德裕果然被贬到了万里之外的崖州。在寸草不生的苦寒之地,李德裕终于尝到了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滋味。他混在一起流放的人群中,苦苦做活计,每日都吃不饱,还常因为活做得少或者做得不好遭到监工打骂。饥饿难耐的时候,他常扒出草根,带着泥土吞进肚子里。在寒冷的夜里,他蜷缩在草堆里,看上去像一条癞皮狗。

至此,每一粒粮食在他眼里都比珍珠、宝石更珍贵,他想起从前奢华无度的日子,不禁双泪长流。最终,他死在了那里。

炭火锅·饼边·瓜皮

唐僖宗乾符年间,有个姓李的官员从州府任上辞官回来,居住在东都洛阳。李官员非常感激一家权贵的旧恩,想设宴请他家的几个儿子一起畅饮一天。

洛阳有一个寺院里的和尚,名叫圣刚,和这个姓李的官员很熟。李官员就把自己的打算跟圣刚说了。

圣刚说:“我出入这家已经很长时间了,每次观察他家的饭菜,就没有吃不到的山珍海味。就算是平常吃饭,都要吃炭火锅,而且还要挑三拣四。他们已经骄奢成性了,你请他们来,能落得了好吗?”

李官员回答说:“嗐,他们要是说吃朱象髓、白猩唇,那我恐怕不行,弄不来。至于说要将筵席置办得精致一些,也没什么太难的。”于是他开始四处搜罗珍稀的食物,让妻子儿女亲自下厨房调味,就这样,终于准备好了一桌奢华的筵席,选好了日期,把权贵家的几个儿子都请了过来。

这几个兄弟依次入座,态度可傲慢了,都不舍得笑一笑。每道菜上来,他们都懒懒地不动筷子,主人家三请四请,他们也只是稍微地吃一点干鲜果品。等到吃冰餐的时候,都只用匙舀一下放进嘴里做个形式,然后互相对视,好像咬着木棍吃进口里的是针,表情说不上来的难受。

李官员特别尴尬,道歉说饭菜没做好,低声下气地请他们谅解。

第二天,圣刚来了,李官员跟他大吐苦水,原来他们真的这么挑剔啊。

后来,圣刚来到这几个兄弟的家里,问他们:“李使君特意为几个兄弟准备了一桌筵席,菜肴挺丰盛,也挺洁净,你们怎么就不稍微吃一点呢?”几个兄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说“烧烤也不对,煎得也不得其法,怎么吃?”圣刚又问:“别的菜不好吃了也就算了,炭火锅也不好吃吗?”

几个兄弟说:“你和尚家家的不知道,凡是吃火锅,必须先将炭火烧熟了,这叫煤炭,这样才能够煮菜来吃。否则就会有烟气。李使君火锅里的炭没有经过炼烧,一个劲儿地往外冒炭烟,根本吃不下。”

后来,黄巢率领军队攻占了洛阳,权贵的家财被抢掠一空。几个兄弟和圣刚和尚一同逃出洛阳,逃进深山。三天了,他们一粒米都没吃下肚,直饿得头晕眼花。等到黄巢的部队稍稍远去,他们和圣刚一起徒步去河桥,路上见一家小饭铺,用只脱去皮壳的糙米做饭来卖。圣刚和尚身上还有几百文钱,就买了些糙米饭,盛在一只脏旧的土杯里面,跟这几个兄弟一块儿吃。

你且看吧,这几个兄弟狼吞虎咽,以前他们吃山珍海味的时候都没有这时候的吃相难看。对他们自己来说,以往吃的龙肝凤髓也没有如今的糙米饭好吃。

圣刚和尚呵呵地笑了,说:“这糙米饭不是经过炼炭的火锅,几位郎君,吃得还满意否?”几个兄弟羞愧万分,低头无法作答。

唐太宗时代,李勣做宰相时,有同乡人来串门,李勣留他吃饭。这个人把饼边扯掉,只吃中间。李勣说:“年轻人,你可知道,这个饼要犁两遍,然后才种下种子,精心莳弄,成熟后先收割,再打场。从场上收来粮食,再用磨来磨,用罗来罗,这样做成面粉,再用这样的面粉做成饼,才吃到我们的嘴里。这样好不容易才做成的饭食,年轻人把饼边扔了,是什么道理?在我这里还可以,如果在皇帝面前,要砍你的头哇。”

那个年轻人很惭愧。

宇文朝的华州刺使王罴也遇到了同样的事。王罴说,这张饼费了多大的力气才能吃到口里。你把饼边扯下来,是你不饿,你给我擎着!又有一次,部下侍候王罴吃饭,部下把很厚的瓜皮削掉,扔到地上。王罴拾起来,说:“你给我吃了!”

如今一些小年轻,吃饼丢饼边、切瓜扔掉很厚的瓜皮,假装自己是有钱的高富帅,真是不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