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槐叶淘[1]

杜甫诗云:“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2]即此见其法:于夏,采槐叶之高秀者。汤少瀹[3],研细滤清,和面作淘,乃以醯、酱为熟齑[4]。簇细苗[5],以盘行之,取其碧鲜可爱也。末句云:“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不唯见诗人一食未尝忘君,且知贵为君王,亦珍此山林之味。旨[6]哉!诗乎!

注释:

[1]槐叶淘:唐代杜甫有《槐叶冷淘》诗,仇兆鳌注引朱鹤龄曰:“以槐叶汁和面为冷淘。”

[2]“杜甫诗云”数句:杜甫诗指杜甫《槐叶冷淘》:“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碧鲜俱照箸,香饭兼苞芦。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愿随金騕褭,走置锦屠苏。路远思恐泥,兴深终不渝。献芹则小小,荐藻明区区。万里露寒殿,开冰清玉壶。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采掇,采摘,采集。

[3]瀹:浸渍。

[4]醯:醋。齑:调味品。

[5]簇细苗:“苗”原作“茵”,《说郛》涵芬楼本、《说郛》宛委山堂早稻田大学本、哈佛大学藏本均作“苗”,小石山房本作“菌”。此处当为“苗”,据改。簇,聚拢在一块儿,聚集成一团。簇细苗,堆簇细嫩槐叶。即摆盘。

[6]旨:美。

译文:

杜甫的诗写道:“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即可知晓槐叶冷淘的制作方法:在夏天的时候,采来高大丰秀槐树的叶子,用开水稍微汆一下,把槐树叶研细,把渣滤清,用槐树汁和面做成面条,又用醋、酱做的调味汁拌上。再堆簇细嫩槐叶在盘子里的面条边上,因为新鲜嫩槐叶碧鲜可爱。最后一句写道:“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不仅可以看出诗人吃一顿饭也没有忘记君王,并且知道就算贵为君王,也知道珍惜这样的山林之味。这诗写得真美啊!

延伸阅读:

青青高槐叶,采掇付中厨。新面来近市,汁滓宛相俱。入鼎资过熟,加餐愁欲无。碧鲜俱照箸,香饭兼苞芦。经齿冷于雪,劝人投此珠。愿随金騕褭,走置锦屠苏。路远思恐泥,兴深终不渝。献芹则小小,荐藻明区区。万里露寒殿,开冰清玉壶。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

这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槐叶冷淘》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夏天,杜甫寓居瀼西草堂时。

冷淘,即凉面,又称伏面。其起始缘于上古“伏日祭祀”活动——古时民间于伏日祭祀太阳神(炎帝)和火神(祝融)感谢他们为人类带来光明生长万物。三国时期开始食面以祭,但一开始食用的是汤饼(热汤面),到了唐朝,才变成夏日吃冷淘,以适应消暑的要求。《唐会要》中载:“冬月量造汤饼及黍臛,夏月冷淘、粉粥。”杜甫诗中所赞美的槐叶冷淘,即槐叶冷面,“盖以槐叶汁和面为之”(《杜诗镜铨》引张溍语)——这是采摘嫩槐叶捣汁后和面做成的面条,其颜色鲜碧而好看,煮熟之后,再放在冰水或井水中浸凉。这样,吃面的时候才有“经齿冷于雪”之感。此面碧绿清香,为进食消暑佳品,正如诗中所述“君王纳凉晚,此味亦时须”。槐叶冷淘是唐代上层社会的一种饮食,据《唐六典》记载:“太官令夏供槐叶冷淘。凡朝会宴飨,九品以上并供其膳食。”古人在食用这种面时,往往调以盐、醋、芝麻酱、芥末等,甚至还有猪肉、鱼肉、木耳、口蘑、花椒、黄瓜丝、蒜泥等。

从唐朝至明朝,槐叶冷淘一直盛行。而诗咏槐叶冷淘的,除了杜甫,宋代苏轼(1037-1101)的诗作亦佳,他在枇杷熟、桑葚落的时节,吃到了用槐芽做成的槐叶冷淘,令这位大美食家发出“此生有味在三余”的感叹。

枇杷已熟粲金珠,桑落初尝滟玉蛆。暂借垂莲十分盏,一浇空腹五车书。青浮卵碗槐芽饼,红点冰盘藿叶鱼。醉饱高眠真事业,此生有味在三余。

——宋代苏轼

王子仁注此诗曰:“槐芽饼,即序所谓槐叶冷淘也,盖取槐叶汁溲面作饼,即鲜碧色也。”而晚于苏轼的陆游(1125-1210)在《春日杂题·其四》中,也有“佳哉冷淘时,槐芽杂豚肩”的描写。陆游吃凉面时,正是用槐芽配有猪腿肉,口味颇佳。

国槐花苦,只能入药不能入食。笔者曾丛书市淘来一本饮食图书,从隋唐饮食的记载中看,古人食用槐叶应当多是取其汁,再做成冷面(或槐叶饼),由于食用时往往又加上众多调料,并用于宴席,我猜想,如果天天用其充饥,恐怕也就不成其为美味了。

摘自:丁兆平.槐花入药槐叶入膳[J].家庭中医药,2017,24(6):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