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滨海客家的迁徙路线

客家人是一个“在路上”的民系。清初政府的“复界招垦”,令闽粤赣,尤其是嘉应州(今梅州)、潮州、惠州等地的客家人蜂拥而至,向新安县进发,向沿海延伸,为客家民系打开一个难得的出海口。他们开基创业后,为追求梦想,不少人又从这里出发,播迁至五洲四海,其迁徙的脚步从未停歇。

中原多战乱,海边战事少,引得流人归。中国先民自古就梦寐以求在滨海安居乐业,深圳、香港一带沿海地区正是令客家无数先民向往的风水宝地。这片土地在历史上多称为宝安县,万历年间改称新安县,民国初年改回旧称宝安县。

经过历史上的多次大迁徙,北方的中原流民蜂拥迁徙至闽粤赣等区域聚居生活。宋元时期,客家民系逐渐形成。清朝初期,因“迁海复界”后政府的一系列招垦令,粤闽赣等区域的客家人纷纷走出大山,南下滨海讨生活,位于“复界”区枢纽地带的新安县,便成为客家移民的目的地。他们与原住民相互交融,逐渐形成了具有共同体意识的“滨海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