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巧遇开源布道师
在复杂的现代世界,人们对于事物因果关系的解释,决定了其是否能够理性地面对这个世界。开源的解释也同样面临着这个问题。这是一个诞生不久的名词,对于它的完整诠释目前还远远不够,尤其是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更是衍生出无数的细枝末节。
所幸的就是当读者您读到这里,应该有一种被击中的感觉,会想:每天那么多人念叨的开源,究竟该如何解读?没错,您手上的这本书就可以帮助到您。
这本书的作者是一名开源布道师,也就是那个叫作“向导”的家伙。此人的背景在本书的前勒口中已经进行了介绍,就不赘述了。不过这里还是需要向大家简单地诠释一下作者为了完成这本书所走过的知识之路,去往开源世界的准备和旅行指南,本书的读者对象,以及如何在开启开源世界之旅之后能够和向导取得进一步沟通。
开源所涉及的知识分类
对知识的分类,绝对是一个壮举,但是为什么这么区分,那就要看我们人类自身的需求了。比如高考填报志愿时,那种对于知识分门别类的专业划分,真是让人头疼无比的问题!其实,开源也面临同样的问题。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毫无疑问,开源诞生于计算机这个产业,和程序、互联网、万维网(Web)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作为成功的软件生产力之一,与计算机相关的学科技术是开源的根本。读者会看到,这些技术细节贯穿我们的全书。
管理科学与工程:众所周知,开源从不是一个人的事,也不是一个人完成的,而是由无数个工程师协作的超级大工程。比如Kernel、Kubernetes等大型项目,动辄几千人进行协作,如此巨大的工程,超越了传统工程学的范畴,也是软件自发展以来强大的挑战。
社会科学:这样巨大的工程,其组织不是由金钱来驱动的,而是需要来自全球各地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的协作。那么这样庞大的工程该如何组织?需要基于什么样的意识形态?还是纯粹的自由至上?
互联网及网络技术:开源最大的魅力在于有关它的一切都在互联网上进行:在开源世界中有邮件列表、网站、即时聊天、版本控制系统、漏洞(bug)跟踪系统等等,围绕这些网络空间而形成的职业共同体,就某个技术难题而进行协作。那么这个网络是如何形成的?形成之后的力量迸发又是如何体现的?
我们不得不在这个自己尚未理解的空间进行更多的探索。
商业和经济:开源的产出是有着巨大价值的,那么这些产出如何商品化?开源怎么保持竞争力?又如何可持续发展?在不完全是货币的激励的情况下,这就涉及捐赠、商业化、获得赞助等的支持。开源的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开源自出现以来,最为让人困惑不已的问题。
为此,我们不妨将目光从开源本身移至其他领域,那些公共产品、私人艺术等是如何成功地得到可持续发展的方法和路径的?
法学:没有法律,就不会存在开源,这是一个基本的认知,也就是说开源并不意味着创作者得不到保护。创作者如何利用法律来保护自己的作品和成果?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的时候,创作者如何坚持下去?在新型的信息空间里,法律又该适应什么?
这些都是开源所涉及的需要辨别的内容。
心理学:说一千道一万,开源要落实到具体之处,每一行代码、每一句文档、每一次宣讲、每一次编译、每一次沟通……都是具体的个体思考、讲话、撰写、行动的结果,这就必然涉及人本身:包括人的心理、动机、认知。
要知道,开源离开了人本身,终将一无所成。可见,最后我们仍然要去理解人本身。
文化与社会:开放与透明并不是人类社会天性的选择,而是在经历了几千年的变化,在不断地累积和总结教训的情况下的选择,涉及贸易的扩张、资本的角逐、商业的崛起、相关技术(财务、管理等)的应用等,这才呈现出我们现在所身处的世界。开源是这些文化和制度下的产物,是人本身的选择,我们无法离开文化、地域、社会等人类学因素来谈开源,这是一条开源的必经之路。
旅行前的准备
正如在前文中介绍的一样,尽管本书是非虚构类作品,但是需要一个虚构的向导来带领读者参观开源世界。主要的缘由是开源世界不是我们现实的地球上存在的某个物理空间,它的内部穿插了网络空间、地理空间、文化空间、人的心理空间等,是一个全新的空间组合。作为新手,稍不注意,你就可能会被带上完全不同的旅程。所以,作为本系列图书的创作者,笔者斗胆做一个陪伴读者左右的向导,为读者介绍这个“奇幻”世界的种种情况。
为了尽量不打扰读者阅读本书,向导通常不会说什么话、做什么指示,除非前方出现“危险”。一般来说,他仅仅就是一个带路人。
首先,在正式开启旅程之前,我们需要准备一些装备:
● 一张神秘的空间地图(由向导提供);
● 一台可接入互联网(稳定的环境)的计算机;
● 想要了解开源的好奇之心(这是个可选项,向导担心读者如果没有一点好奇心,在读到稍微啰唆或理解困难之处,放弃的概率会大很多)。
图0.4所示是一张开源世界的地图,它可以简单地被描绘成一张线性图,犹如常见的游戏关卡。
图0.4 开源世界的地图
旅行指南
第一章 开源世界的入口:如何通过软件认识开源?
我们如何识别开源软件?开源世界的入口在哪里?本章将通过当下现实世界人们日常的所见所用,指明开源软件的表象。同时也会采用动态的、活动的方式,简单地体验一下,寻找开源的入口。
第二章 何谓源代码?它是如何工作的?
本章中我们将进行一次非凡的开源技术之旅,你将了解到什么是源代码、代码是怎么变成软件的。
第三章 开源世界的标志
人类习惯为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设计一些虚构的形象。那么开源世界里有哪些形象或者是吉祥物呢?本章你将看到开源世界的各类抽象标志以及人们与这些标志的故事。
第四章 开源:在所有人看得见的地方工作
数字化时代的来临告诉我们,编码这项工作其实是人类在塑造一个虚拟的空间、一个全新的数字世界。这个数字世界不再受到物理世界的约束和规制,拥有全新的范式。那么打造这个世界所使用的原材料——代码、协作过程(软件工程)等都需要是也应该是公开的。很明显,开源就是符合这个历史需求的,这是人类发展进程中必然出现的现象。就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这个过程吧。
第五章 开源世界的日常
本章将会为读者全景式呈现开源世界人们的工作方式。例如这些人的日常是什么样子的?他们每天在干什么?他们是如何沟通又是如何协作的?他们是如何与外界联系的?基于互联网的媒体是如何形成话题的?他们的教育和代际知识更替是如何进行的?
第六章 开源世界的城市与乡镇
开源世界里主要的“建造物”都有哪些?我们去哪里能找到它们?它们有没有办事处?开源世界形成了什么样的组织?本章描述的正是开源世界中相关从业人员的聚集地:代码托管平台、基金会、商业公司等,它们对应于现实世界的城市与乡镇。
第七章 开源世界的人物
从事开源工作的都是哪些人?开源世界的人如何?这里有没有名人堂?这里的普通人是什么样的?开源之所以有今天的成就,就是因为有你我这样的普通人在为之努力。作为本书的核心章节,本章将为读者呈现开源世界的人们,并尝试以不同的角色分类来进行叙述。
第八章 开源的胜利
我们经常听到人们说开源取得了胜利,那么除了到处运行的开源项目之外,我们还有什么胜利的成果?本章将带你去开源世界的“博物馆”浏览一番,了解开源的历史,那些战争和反抗,以及人们取得的值得记录的成就。
第九章 开源之迷:让人欲罢不能的优势
新技术先是进行精神的建构,之后才进行物质的建构。想要拥抱开源这样先进的生产方式,需要我们从对自我的认知和文化做起。本章将尽力展现开源世界的文化——所有人遵守的价值观,这也是开源的核心魅力所在。
第十章 开源的成就: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
所谓成就,如果不能改善人类本身的状况,那么我们就需要重新评估它了。本章试图从经济价值和社会意义角度对开源的成就进行客观的阐述。
第十一章 开源的不完美之处:让人望而却步的开源特性
开源并不是人们唯一的选择。从某些方面来看,开源有时候的表现并不完全令人满意。“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本章会介绍开源的那些不完美之处——开源的弱势,以及那些经常被其他模式诟病的地方。
第十二章 开源:数字化世界的基石
世界从未停止前进的步伐。开源作为全人类共享的财富,是否可以成为数字化世界的基石?本章试图寻找现代数字化建设中,开源能够发挥力量之处。
第十三章 中国同步世界:开源为中国提供的机会
中国正逐渐成为开源这股历史的潮流中不可缺少的力量。本章会讨论中国本土的开发者和工程师在整个开源的历史上所扮演的角色、取得的成绩,以及未来的参与之道。
本书面向的读者群体
本书适合任何对开源感兴趣的人士。按照了解开源的程度,读者群体可以区分为两种类型:了解开源的与不了解开源的。
● 如果您自认为自己是一名已经对开源有所了解的朋友,那么可以跳过前两章,直接从第三章开始阅读;
● 反之,则尽量跟随笔者的思路进行探究。
后者可能是年轻人,从来没有听说过和了解过这个充满魅力的世界,本书将会为您呈现一个波澜壮阔的新世界。
向导的位置和联系方式
Red Hat前任CEO吉姆·怀特赫斯特(Jim Whitehurst)在撰写完对Red Hat这家公司的理解和诠释——《开放式组织》一书之后,非常感慨地说道:“写完一本书,并不意味着终结,而是一个项目的开始。”
笔者也希望“开源之道三部曲”系列是一个工程,一套会一直进化的图书。所以笔者在此留下联系方式,诚挚欢迎读者前来一起探讨。期待您的参与!
GitHub:您可以在GitHub找到这位布道者,他的工作内容您也会一目了然:@lijiangsheng1。
Twitter:请跟随@lijiangsheng1。
Slack:您可以访问https://ocselected.slack.com,加入频道#open-source-trilogy。
电子邮件:请将问题(记得在标题中添加“开源之迷”字样)发送至lijiangsheng1@gmail.com,笔者会尽最大努力给您满意的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