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所谓“宋元话本”,是指宋元时代说话艺人用来记录故事梗概的底本,后经书会文人参与编辑、整理和写作,逐渐脱离口头创作,成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话本作为我国白话小说的最初形式,脱胎于民间说话,继承并发展了说话的艺术特点,并由此形成我国古典白话小说鲜明的民族艺术特征。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首次提出把“话本”作为一种文学体裁。自此以后,后世学者研究宋元话本的甚夥,就专著而言,影响较大的有胡士莹的《话本小说概论》、欧阳代发的《话本小说史》、石麟的《话本小说通论》、程毅中的《宋元小说研究》和陈桂声的《话本叙录》等。但这些专著多是从文学、社会学、文献学的角度来观照、研究宋元话本,而不是从语言角度去审视宋元话本。

从语言研究的历史看,历代训诂学家、注释学家都把研究的重点放在先秦两汉,放在高文典册的雅诂旧义上,而对于唐宋以降的口语语言及用这种语言写成的作品,如宋元话本小说往往不屑一顾,训诂学兴旺发达的清代乾嘉时期亦是如此(王锳语)。日本学者青木正儿曾说过:“古书的训诂,我们能够浴于清代学者的余泽中,是很幸运的。然至近世俗语文学之训诂,则还在赤贫如洗的状态。”[1]由于清代以前的语言研究,都是为经学服务的,其重点只能是经、子、史三部,故对上古汉语的研究比较深入。而近代汉语的研究对象大多为诗词、戏曲、小说,古人把它们看作小道,认为无关于治理,故少有人措意。尤其是对于近代汉语,“由于问津者少,至今心中无数,许多词似懂非懂,或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这样,对于现代汉语某些词语的语源及其演变,以至整个现代汉语(普通话及各大方言)的形成,也就难以作出科学的全面的说明”(吕叔湘语)。因此,汉语史的研究向来存在着详古略近、头重脚轻的状况,近代汉语的研究历来是汉语史研究的薄弱环节。蒋绍愚曾经说:“近年来有不少学者致力于六朝到明清的词语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总的来说,还是处于初始阶段。”[2]

本书研究领域主要是近代汉语、汉语史专类的语言研究,其中涉及的理论主要包括话本词汇理论和话本语法的研究,词汇理论方面主要包括新词新义的研究、常用词的演变研究、同义词系统的研究、口语词的研究;语法研究主要包括话本中新出现的语法现象,例如代词、副词系统等,还有被动式、处置式和动补式等语法特例分析等。

周文

2016年10月


[1]青木正儿著,隋树森译:《中国文学概说》,重庆:重庆出版社1982年版,第1-9页。

[2]蒋绍愚:《古汉语词汇纲要》,北京:商务印书馆2005年版,第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