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 研究内容、理论、方法及创新

1.3.1 主要内容

本书将首先从语言变异和逻辑变异两个维度,结合社会文化因素对幽默的表达手段进行尽可能全面的描写和梳理,并试图揭示各层面语境要素对幽默的制约和建构作用,基于对传统幽默理论的分析、匡正和补充,利用当代认知语言学最新研究成果,重新探讨幽默的认知机制,最终在概念整合理论框架下建构起一个新的有关幽默运作机制(how humor works)的认知模型。因此,本书是以语言为主线,对幽默现象从语言、逻辑、语境、认知机制等方面进行的多维综合考察。本书的主体框架和内容如下:

第1章是引言,介绍本书的研究背景、意义、内容、理论及方法。第2章对幽默的概念进行追溯和界定,对国内外幽默研究的成果(主要是与语言学相关的成果)进行综述评析。第3章侧重对幽默的事实描写,主要以语言要素为纲,从语音、词汇、句法、语篇、文字等方面对幽默的外在表现形式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和分析,展示幽默在语言层面的变异规律。第4章侧重对幽默中的逻辑思维规律进行探讨,主要从传统逻辑出发,以概念、判断、推理和逻辑的基本规律为纲,对幽默在思维层面的表现手段和运用规律进行考察。第5章对语境与幽默语义的相互关系进行探讨,首先介绍动态认知语境观及其特征,然后阐述认知语境对幽默语义的制约作用和动态建构过程,并重点探讨社会文化语境对幽默的制约作用,结合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在社会文化语境中对另类幽默“荤段子”和攻击性幽默进行考察。第6章在前文考察的基础上,对幽默的认知机制进行理论探讨。首先详析现当代幽默理论的来龙去脉,指出其长处和不足;然后以认知语言学的概念整合理论为主要理论框架,提出一个新的幽默认知模型,并探讨幽默中的合作问题以及幽默产生的原动力。语言要素的调整、思维规律的运用、语境因素的制约和建构作用、人类认知能力的运作以及人类对语言美的追求都是幽默语义产生缺一不可的条件。第7章总括全书的内容,归结本书的基本结论,指出本书的创新要点和不足之处,点明未来幽默研究的方向和前景。

1.3.2 研究理论、方法、语料

本书主要运用传统经典幽默理论和语用学、认知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领域的相关理论,采用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为辅的研究方法,把语言事实描写和理论探讨结合起来,对言语幽默进行多维研究。在对语料进行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验证和发展已有理论,并尝试提出自己的理论主张。为保证研究的可信度,语料开放,来源尽量多样化而避免单一,既包括书籍、报纸、杂志中的英汉幽默笑话,又包括手机短信、小品和相声片段、网络笑话以及自己生活中积累的趣语等,但限于篇幅,本书主要选取相对较短的语言片段,对个别例子作了必要的删节和修正。由于很多笑话和幽默的出处和来源甚广,有的甚至在多处幽默研究中被反复引用,所以对部分这样的幽默片段一般只标明一个出处,极个别的未标明出处。另外,由于幽默的很多例子存在不同程度的不可译性,所以,英语的幽默笑话在文中如无特别需要,也未一一翻译。

1.3.3 创新预期

本书力求在下列几方面有所创新和突破:一方面,对言语幽默的表达手段从语言和逻辑两个不同层面进行较为全面的梳理和描写,初步建立起言语幽默的显性和隐性形式系统;另一方面,对语境在幽默生成中的作用进行深入探讨,集中考察社会文化语境对幽默的制约,在社会文化语境和心理分析理论背景下对言语幽默中的一种语言塔布(taboo)———“荤段子”进行辩证分析。在对言语幽默进行多维描写的基础上,结合传统幽默理论和当代认知语言学理论,为言语幽默的运作机制建构一个新的认知模型。此外,本书对当下的小品、相声等幽默类文艺作品的创作和认知问题提出了一些看法和建议。

1①罗伯特·斯坦恩著,王笑东译:《幽默的艺术———随心所欲展示你的魅力》,北京:民主与建设出版社,2002年,第6页。

2 ②熊学亮:《语言使用中的推理》,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6页。

3 ①陈孝英:《幽默的奥秘·序》,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9年,第1-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