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格判断:多维的视角
- 陈少华
- 1473字
- 2023-07-14 19:50:35
2 对人判断的探索历程
无论对专业人员还是普通百姓而言,有一个问题他们都极为关注:怎样去判断一个人的个性或人格,怎样了解他的一言一行?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差异作何解释?很显然,人们所说的一些话并不是可靠的信息来源,因为在所有有生命的物种中,人类是最能够撒谎的,事实上他们也经常撒谎。同样,我们也不能采信于他人的手势、动作或表现,因为他们会装假,有些人还装得极像,直到最后的关键时刻才暴露出真实的自我。鉴于此,人性研究自古以来就是哲学家和普通人最感兴趣的问题,也是过去100多年来现代心理学最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
根据记载,最早的对人判断研究起源于占星术这门伪科学。早在公元前10世纪,古巴比伦的占星士们就已经开始根据行星的位置来预测战争和自然灾害了。到公元前5世纪,古希腊的占星士们依据占星的数据来解释人的性格并用以预测未来。在前科学年代,人们普遍相信一个人出生时行星所处的位置会影响他的性格及其未来的命运,这在当时是非常有吸引力的观点。令人奇怪的是,在天文学和心理学业已表明占星术是迷信的今天,这种观点仍然具有很大的诱惑力。有一种自称能挖掘潜在人格的假把戏叫面相学,至今也已持续了相当长的时间。聪明的古罗马人非常相信面相学,马库斯·西塞罗(公元前106—公元前43)曾说:“面相乃心灵的图像。”朱力斯·凯撒认为,“我并不害怕这些肥头大耳的家伙,可那些面容苍白的瘦家伙着实让人操心”。按莎士比亚的话说,凯撒的观点最明显不过了:“让我的身边围满肥仔/天庭滑润的男人可安度良宵/那位加西阿斯生相瘦弱,面露饥容/他心机多端/这样的人危险难缠。”耶稣的实际面相一直无人知晓,可是从公元2世纪到现在,他的画像一直是面容祥和、端庄非凡的。看面相的传统一直延续下来,很多人在遇到生人时总喜欢根据其面相来猜测他的人格。与占星术不一样,“脸部特征是人的内心线索”这一说法有心理学上的根据,我们的长相和我们对自己的感觉显然是有联系的。然而,古希腊哲人希波克拉底(公元前460—公元前377年)、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72—公元前497)及其他面相学家都没有想到这层关系,相反,他们编辑了一大堆资料,在某种特别的面相特征与人格特质之间拼凑了许多奇妙的联系。就连伟大的亚里士多德先生也强调:“前额大的人偏向于呆滞,前额小的人用情不专;天庭宽阔者易于激动,天庭突出者好发脾气。”
还有一种根据外表特征来判断人格的方法是颅相学,它认为通过按摸头骨形状就能知道一个人的性格,也是一门伪科学。颅相学理论认为,高度发达的大脑器官会挤压头骨并产生突起,通过测量与各个器官(这些都与爱的教养方式、友谊、好斗有关)有关的突起的大小即可判断一个人的特点。尽管颅相学在21世纪的今天已销声匿迹,然而这种学说在19世纪曾风行一时,且至今仍有许多人相信,天庭饱满突出的人是“足智多谋之士”,而天庭扁平窄小的人多半是头蠢驴,而且铁面无情。将人格特质与生理特征联系起来的最有名的理论是古罗马医生盖伦(Galen,129—200)提出的“体液说”。他认为,体内黏液过多的人冷静镇定,黄胆汁过多的人性情急躁,黑胆汁过多的人沉湎于忧郁,血液过旺的人乐观自信。该理论一直统治到18世纪。此后,德国哲学家克里斯蒂安·托马西乌斯(1655—1728)提出了一种准科学的人格评定方法,那就是通过用数字给不同的人格特质打分来判断一个人的人格。这种方法虽然有些粗糙,但是在很大程度上启发了后来的人格“等级评定”技术。托马西乌斯为自己的书所取的名字也耐人寻味——《一种实在科学的新发现:哪怕违背其愿望,但对公众从日常谈话中以洞悉别人内心之秘密都极为必要》。
图1-2 颅相学示意图(1883)
(资料来源:zh.wikipedia.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