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二
亨利·吉是世界著名学术期刊英国《自然》杂志的一名资深编辑。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古生物学者。亨利在剑桥大学接受了世界一流的古生物学训练,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研究了英国冰河时代牛科动物的演化。不过,他并没有成为一个全职的古生物学者。亨利选择了出版业,于1987年入职《自然》杂志,但同时也成为一名兼职古生物学者,编辑和撰写了多部古生物学方向的著作,包括这本书。凭借在出版界的历练和对古生物学的深厚了解,他的写作兼具文字流畅、知识丰富和热点精准几个特点,深受公众的喜爱,他的这本《地球生命小史》也因此获得了2022年度英国皇家学会科学图书奖。其实,在他准备这本书的时候,我就有幸阅读过草稿,当时就觉得这本书会成为一本获奖图书。
我第一次与亨利见面是在1999年10月,当时我们都参加了在美国丹佛举办的北美古脊椎动物学年会。他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大大咧咧,非常随和,和典型的英国人不一样。那一年,我和同事在《自然》杂志上报道了两种带羽毛恐龙的发现,亨利就是处理我们稿件的编辑,因此,我们有共同语言,聊得很尽兴。在交流中,我还和他谈到了未来的投稿,他的反馈非常积极,欢迎我选择《自然》。其实,在1997年的时候,我和亨利就开始有邮件交流,那是我第一次给《自然》杂志投稿。虽然评审意见还算正面,但是亨利要求我们把文章缩减成只有一个印刷版面的短文。那时我并不完全了解《自然》杂志在学术出版界的地位,觉得这样的改动损失太大,因此准备放弃,另选其他杂志投稿。幸运的是,我得到了当时在美国留学的周忠和院士的劝说,认识到在《自然》上发表我们的文章是一个更明智的选择,因此才有了我的第一篇《自然》论文,于1998年发表。
应该说,1999年丹佛的会面帮助我和亨利建立了真正的联系和信任感,在随后的20多年中,我每次有重要的科学发现,总会想到和亨利联系,询问他的意见,也因此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不少论文,同时也和《自然》杂志建立了很好的关系,在《自然》的其他栏目上也应邀贡献了一些文章。毫无疑问,我在《自然》杂志上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主题是关于恐龙如何从陆地飞向蓝天,最终演化为鸟类的。这一主题也构成了《地球生命小史》的一个章节,在这个题为“飞翔的恐龙”的章节里,亨利提及了我和同事命名的几种恐龙,包括小盗龙、奇翼龙、近鸟龙和耀龙。
当然,《地球生命小史》涵盖的内容远远跨越了中生代时期的恐龙演化历史。简单地说,这本书前11个章节以时间为轴,从宇宙诞生说起,介绍了地球的诞生和早期演化,生命的起源和早期演化,以及随后地球演化历史过程中的一系列重要事件,包括大陆变迁历史和气候变迁历史,主要生物类群的起源、演化乃至灭绝,以及一系列生物大灭绝事件。
《地球生命小史》尤其突出了脊椎动物的演化历史,介绍了脊椎动物的一系列重要生物结构,像取食器官颌、陆地运动器官四肢、生殖结构羊膜卵和飞行器官翅膀,以及包括牙齿和听觉系统在内的哺乳动物各种特化的生物结构和器官,是如何演化的;也介绍了若干脊椎动物亚类群的演化历史,介绍它们如何从海洋登上陆地,又从陆生变为水生,如何从陆地飞上蓝天,又是如何回到地面的。《地球生命小史》尤其详细解读了我们人类这个物种的演化历史,展现了人类从非洲扩散到全球各个大陆,历经困难,最终统治这个星球的过程。
《地球生命小史》描述了一个恢宏壮观、波澜起伏的地球生命演化历史,这样的历史是由一个个灭绝物种构成和书写的,尤其是那些见证了生物演化关键时期的重要灭绝物种。这些重要灭绝物种的一些代表被古生物学家们发现、分析和展现,亨利作为《自然》杂志的编辑,有幸见证了其中一些物种被发现的过程,也因此有机会深入了解这些物种和相关的生命演化历史。在《地球生命小史》一书中,作者列举了一些在《自然》杂志中报道的物种,包括我和同事命名的一些恐龙。这些物种就像人类社会中的一个个明星,演示了社会发展的特定时期,让有时抽象的演化历史变得更加形象和生动。
在这本书的最后一章,作者预测了未来地球的大陆和气候变迁,预测了持续的二氧化碳下降和太阳辐射增强对生命世界的影响,预测了人类灭绝的不可避免性,预测了未来生物可能的模样,也预测了各类生物的最终灭绝。尽管作者给我们展现了一个有关地球生命世界未来的悲观图景,但他在后记中依然强调了生命存在的意义。
《地球生命小史》是一本有关地球生命演化历史的硬核科普书,书中既有当前有关地球生命演化的共识,也有作者对于生命演化的思考。对于热爱生命演化历史的人来说,这是一本一定要看的书。
徐星
古生物学家
云南大学教授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
2023年2月17日于昆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