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某些深入的交流(二)

队长也这样说,刘弈的心激烈地跳了起来。那样的事,真的可以吗?“可是,”他犹犹豫豫地开口,“我觉得没有理由瞧不起自己现在的工作。虽然是有很多不爽的地方,但,没到要换一个的份上。”想了一想,他觉得不该把话就此说死,于是又说,“不过,也没那么肯定就是了。”

“当然,我理解,”秦队长说,“我们没有强求你立刻给出答案。你可以慢慢考虑。”

“你们?”

“我和秦队长有些业务上的往来,现在不能告诉你详情,”徐天教授到此刻方才拉着刘弈坐下,“但是另外一件事,你一定会帮忙,也只有你可以帮忙。”见刘弈蹙眉,他补充道,“是小许没能完成的事情。”

刘弈看向秦石武,后者颔首同意。于是他点了点头:“需要我做什么?”

老教授稍一示意,秦队长打开投影仪,动力甲的图片和相关的说明文字投射在幕布上。他们有备而来,看ppt的质量,秦石武恐怕费了很多心思。

“刘队长,你是应用方面的行家,你可清楚动力甲的发展历史?”徐天问道。

“只知道一点点,”刘弈很谦虚,“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作为主力部队的辅助和补充,动力甲在美苏两国开始列装。”

“很正确,请继续说。关于动力甲的发展史,什么都可以。”

“唔,呃,最早的时候,现在叫第一代的那些动力甲,其实更适合叫做单兵外骨骼,完全没有防御和机动能力可言,只能提升负重,行动依赖手动下达指令。从操作者的角度说,完全不合格。第二代开始配备了基础的护甲,大部分是机械加液压的驱动方式,穿上后只能做些简单的动作,不过对生存、负重和机动的提升都很显著,足够用来炮击、狙击、火力压制,还诞生了经典的苏联MDS-84型,号称动力甲中的AK47。现代化改装,提升电子设备后,二代甲足以应付普通的治安战需求,我们队里的装备大部分都是这一世代的。后来在阿富汗,由于双方都投入了动力甲,刺激了相关科技的进步,第三代动力甲……”

“很好,很好,”徐天教授打断了他,“秦队长,可以给小刘打100分。”

“算上实际操作,200分。”

老头满面红光,看起来颇为刘弈的表现激动:“下面我来说吧。三代甲是电气与机械混合驱动,开始配备动作捕捉系统和生物传感系统,这是个质的提高,动力甲第一次能做到完全模拟人类的动作。至于所谓四代甲,目前还很少有投入应用的,提升当然也不小,比如全电驱动、数据链、信息终端、头盔显示器的使用,等等,但对比三代甲,在操作方面没什么本质变化。实际上,目前世界各国动力甲性能的提升都遇到了瓶颈,组成木桶的木板中最短的那一块,你认为是什么?”

这个问题,专业人士和军迷之间早有定论,刘弈脱口而出:“是操纵者本身。”

“没错。动力甲的几个要素中,我们先来单独说说机动性方面。以现在的技术,让动力甲也具备一百公里、两百公里,甚至还要高的时速并不难。然而考虑到动力甲实际战斗的场所——城市,丛林,山地,楼宇,房屋——这么高的时速除了让你到处碰壁撞得晕头转向外没有实际意义,人类的反应是跟不上的。再说,虽然有肌肉辅助系统,你还是得迈开自己的腿前进,这个速度下的迈腿频率,累也把人累死了。”

“所以我们长途奔袭会先坐车,到地点再出击,”刘弈赞同道,“而且通常冲刺只需要五六米,巷子这边冲到巷子那边就够。一百公里的时速下做这种急停急起,加速度怕是得有几十个G。”

“加速度方面倒没有那么夸张,”老头抬头瞄了眼天花板,“我心算了下,五米距离完成启动到停下,时速一百的话,加速度还不到五个G,耗时是零点六秒的样子。”

心算未免太神速了吧?刘弈肃然起敬:“一不留神就冲过头了。所以主要问题还是,反应跟不上?”

“对头。我们再来看火力方面,其实问题归根结底仍旧是人。多用途的战斗机有双座,直升机有机组,坦克和自行火炮有一整个车组,而且他们都有伴随的雷达、通讯与指挥。动力甲的操纵者却只有独自一个人,你的指挥中心无法提供具体的指导,往往需要你自己去获得战场信息。所以很多理论上能装备的重武器,由于实际操作的缘故,很难用起来,大家都满足于近战武器。你不能一个人又负责机动又负责观测又负责瞄准还要负责联络吧?”

“您说得没错,”刘弈小心地斟酌词句,“不过,徐教授,这好像不是动力甲现在的发展方向吧?我们对付的都是些恐怖分子,有120筒就够用了。您说的重火力支援啦,正面战场啦,这些事情我们用不着啊。”

老头丝毫不留情面:“狭隘!如果都是你这想法,苏联人就不会弄出MDA-82来了。知道光这一型,在阿富汗杀掉过多少游击队员吗?”

MDA-82“郁金香”,苏联早期的炮击型动力甲,北约代号为“浩劫”。那时候,这款动力甲能带着105毫米的榴弹炮登上各种自行或者牵引式火炮无法涉足的悬崖峭壁,极大改变了战争的进程。话说回来,咱这里是天朝,不是阿富汗。再说以现在的眼光,那种功能单一、移动速度低下的型号早就被时代淘汰了。话到嘴边又憋了回去,算了,跟老年人计较没有用。

“刚才你还提到正面战场,那就更加不能不提到防护能力了。记得那些MS45A吗?光一个头盔显示器就要8万美元,整机起码60万美元,瞄准辅助设备、肌肉辅助系统、动力系统都是目前最好的,听说还用上了陆地型整合式光电目标指示系统。可是呢?你干掉他们的时候,枪值2万美元吗?用的子弹值50美元吗?”

“好像是100块钱5发?”刘弈不太肯定,他享受会员与老板朋友的双重折扣,“可毕竟是反器材狙击步枪打出来的穿甲弹,连装甲薄一点的步兵战车都挡不住。”

“那么,为什么不想办法大幅度提升动力甲的防护呢?”

“有办法大幅度提升动力甲的防护,干嘛不直接坐坦克?同样的技术用在装甲车辆上,效果好得多了,”刘弈答道,“动力甲本就不是用来刚正面的武器,再怎么强化也应对不了重火力的。打打非对称战争或者治安战,应对恐怖袭击,挡挡手榴弹和AK47的子弹,运气好遇到107火箭也能活下来,完全够用了。美军两次伊拉克战争,同样是占领8年,前一次没有动力甲,伤亡起码是后面8年的十倍。”

“但后面浪费的钱可不止前面十倍。注意,我说的是浪费,美佬总是弄出些高大上的华而不实的玩意。幸亏他们从没把DDG1000开出来过,否则也是一个下场。那船一艘造价70亿,有一亿美元的反舰导弹,能把它变成海底捞十次。我跟你讲,要是这次来的那几个蠢东西不是盯着贵的用,偏要上MS45A,换成MDS的现代型,你早成筛子了。那么多的电子设备,什么双眼单筒镜,100%重叠,虚拟抬头显示,主动降噪,数字夜视,个性化尺寸定制,画中画功能,允许佩戴眼镜和护目镜,还有瞳间距设定和录像功能,但这些玩意在这种任务里有什么用?还不如多带两块复合装甲穿身上,他们的设计从开头就跑偏了!”

话不能这么说吧?无论DDG1000还是MS45A,至少都起到了技术验证先驱的作用。而且这和要我做的事有何联系?刘弈觉得老头越扯越远。秦石武也是这么想的,咳嗽了两声用以提醒。徐天教授明显地停顿了下,整整衣领,装模作样地拿起茶杯喝了口,才接着讲下去:“说了很多不足,还有发展的歧途,现在轮到你这专家发话了。我有个问题要请教。”

“不敢当,”老头突然恭谨,刘弈急忙调整坐姿,“您请讲。”

“假如忽略操纵者的限制,你认为动力甲能发挥出怎样的作用?比方说,利用AI。”

“AI?您是说无人动力甲吧?那是不可能的,AI能做一些基础的条件判断,但是大方向上必须由人来拿主意。所以与其研究无人的动力甲,还不如直接上无人机和机器人……”

他的话被老头打断:“我没说用AI来代替人操控。AI只是辅助,与人类配合完成。这么说吧,假如有种AI,能代替人类进行那些无暇顾及的琐碎操作,能让你一个人完成从观测到击发的全部过程,能让你以两百公里的时速在这幢办公楼里来去自如不撞上任何东西,你能把这具动力甲玩到什么份上?”

想了又想,刘弈摇摇头:“对不起,答不上来。我只是个狙击手,充分发挥装备的性能,瞄准恐怖分子的脑袋才是我的工作。想象不是我的特长,你该问我们队长。”

秦石武瞪了他一眼。

“很好,”没料想老头对他的答案居然很满意,“我们也想不出来。所以这个问题,交给你去实践解决了。”

实践?刚想问这种事该怎么个实践法,老头递过来一副耳麦,前天的战斗中小许交给他的那一副,还有一只普通大小的手提箱。

“这是?”刘弈一脸狐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