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关于李清照的亲人和社会关系的记载,有所阙漏或不实之处。比如李格非之妻,《宋史·李格非传》说她是王拱辰孙女,而《鸡肋编》卷中则说她是岐国公王珪之父王准的孙女,却未提她是谁的女儿。《文史》第三十七辑所载沈彩英、顾吉辰《李清照近亲考》一文,据李清臣所撰《王珪神道碑》云:“……女,长适郓州教授李格非,早卒。”那么李清照之母不仅是王准的孙女,还是宋神宗元丰宰相之一王珪的长女。王珪于元丰八年(1085)五月谢世,其神道碑约撰于九十月间,此前李清照母当已去世。那么王氏当卒于元丰八年王珪神道碑撰写之前。元丰八年李清照一周岁,王氏如系李清照生母,其卒年最早为元丰七年(1084)李清照出生之时。以往论者多云李清照的文才是受其善文之母的影响。现在看来王氏即使对清照有所影响,那也主要是遗传基因方面的。李清照自幼丧母,这是前所未闻的事。它又一次证明,清照并非如人们设想的那样,其前期生活如何幸福美满云云,原来她自幼便生活在甘苦参半的况味之中。

李清照既是王珪的外孙女,那么她势必还是秦桧之妻的姑表姊妹。据传秦妻比秦还歹毒,促使秦最后杀害岳飞的竟是她!《宋史》作者谓格非妻(实为继室)系王拱辰之孙女,或许是为李清照避开秦桧夫妇这门恶亲。然而这多少有些多余,亲属关系是客观存在的,秦桧夫妇再怎么死有余辜,也玷污不了李清照的大名,相反,其近污泥而不染的品格,岂不更弥足可贵!

上引壬午诏等史料的发现和对李清照词所用某些典故暗含隐秘的破译,我们有理由认为李清照的爱情生活,与其政治命运类似,也是忧喜交加、甘苦参半。这应归咎于谁呢?归咎于赵明诚?是的,他有难辞其咎的一面。但祸根不是他而是北宋末年的新旧党争、政治株连。况且在李清照受株连最严重之日、赵家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时,他没有寄一纸休书给她,说明赵明诚不是那种势利小人。岂止不是小人,平心而论,赵明诚应是那个时代才德兼备的桢干之才。

对于赵明诚的学识一向无人低估,而对于他的诗词创作才能,或受“自愧弗逮”(《琅嬛记》卷中引《外传》)和“得句必邀其夫赓和,明诚每苦之”(《清波杂志》卷八)等记载的影响,多以为明诚无甚创作才能。其实这是过去因受资料限制而导致的对他的误解。其在江宁日,不仅李清照每每邀其赓和,他与韩驹亦多所酬唱(详见本书《醉花阴》注①)。对此李清照比别人更了解他,关于他的诗作她至少提到过三次:一次是上引“感月吟风多少事”,可见其夫妇多有唱和之事;二是《‹金石录›后序》所云“八月十八日,遂不起。取笔作诗,绝笔而终”;三是其《偶成》诗的“十五年前花月底,相从曾赋赏花诗”。由此可见,李、赵在学识才华方面应是旗鼓相当、优势互补、相得益彰的。基于此,他们的婚姻才有真正幸福美满的一面,才使千百年之后的人们依然津津乐道。如果忽视这一点而放大赵、李感情生活的阴影,又很可能从另一角度导致对李清照及其作品的误解。再说正因赵、李是“夫妇擅朋友之胜”遐迩闻名的好夫妻,明诚的姑表弟兄、德高望重的綦崇礼才会在李清照危难之时援手于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