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度与温度:主题出版研究导论
- 韩建民等
- 2045字
- 2023-04-23 21:05:45
序一
邬书林
中国出版协会理事长
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
党的十八大以来,主题出版发展迅速,正在重塑中国出版格局,主题出版的内涵和要求更加丰富,地位和作用更加突出。主题出版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以图书精品阐释发展理念,凝聚党心民心,讲述中国故事,推动中国智慧、中国表达走向世界,同时又为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提供思想动力和文化支持。当前,在新冠肺炎疫情和俄乌冲突的背景下,国际矛盾越发激烈,不确定因素持续增加,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同时我们面临的矛盾和困难也更加突出,这使主题出版工作显得更加重要。我们要深入研究主题出版的规律,创新主题出版理论与实践,真抓实干,积极策划出版一批文质兼美、平易近人,既有高度又有温度的优秀主题出版物,总结党和国家在民族复兴的百年历程中形成的伟大精神和进行的丰富实践,积极构建中国话语体系和叙事体系,服务党和国家战略布局。
可喜的是,近年来,我国的主题出版工作逐渐打开局面,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第一,主题出版近十几年的发展正在改变中国传统出版格局,目前主题出版与学术出版、少儿出版、教育出版既相互融合又相互促进,相对于其他板块,具有灵魂和统领作用,还能带动其他板块实践创新,这些将对我国的出版格局产生长远、深刻的影响。第二,主题出版本身是丰富的、动态的、多元的体系,主题出版已经从原有的政治任务本位进入政治高度、学术规范、市场运行三位一体的时代,尤其是对后两者的强调,将推动主题出版走上精品化发展道路,为受众提供更多有高度、有温度的作品,既能充分发挥体现党和国家意志的作用,又保证了主题出版物的亲和力和生命力。第三,科技类主题出版物表现突出,成为主题出版领域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科学技术作为国家竞争的灵魂与关键,是社会关注的热点,理应在主题出版中占有重要地位。科技类主题出版完善、充实了主题出版的理论与实践,让主题出版的内涵更加丰富、多元。第四,主题出版在数字化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进步。尽管新冠肺炎疫情给传统图书市场带来冲击,图书实体零售市场销售略有下降趋势,但主题出版物的线上形态更丰富、更有活力,比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数据库、H5、短视频等新形态产品不断增多,同时,营销方式更多样化,比如云展览、直播、社群营销等,主题出版无论在线上还是线下都已经成为出版市场一个强劲的经济增长点和创新增长点。第五,主题出版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在“走出去”方面有了较大进步。出版“走出去”是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应有之义,近年来主题出版“走出去”意识不断增强,主题出版物国际合作明显增多,贴近海外受众、讲好中国故事的主题出版物受到更多关注。
主题出版尽管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有不少提升和改进的空间。比如有思想、接地气、文质兼美的优秀主题出版物还不够多。内容是图书质量的根本,只有兼具政治性、学术性和市场性的作品才能占领思想和市场的制高点,因此需要加快建立主题出版学术理论、图书规范要求和一套成熟的精品图书生产机制。我们的融媒体产品还不够丰富,如今的信息技术革命是世界潮流,浩浩荡荡,不可阻挡,主题出版的出版理念、载体形式、运作流程、操作规范、传播方式、管理模式都将发生巨大的变化,读者的阅读习惯也将发生新的变化,我们的主题出版需要动作再快一些,加速融媒体数字化转型。我们可以积极学习借鉴世界上成熟的文化传播规律与经验,贴近海外受众,打开主题出版的国际市场。面对新的复杂的国际局势,主题出版理应在国际上承担更多阐释理念、消除隔阂、增进交流、相互支持的重要使命。目前来看,主题出版的国际化之路仍然任重道远,存在的问题有待于主题出版学界和业界协同,积极对接国家战略,提升主题出版的研究水平,不断实践创新,实现主题出版的进一步高质量发展。
文化强国和出版强国建设急需各类学术成果为之提供理论支持,我国的主题出版研究近年来取得了较多的理论成果,出现了一批在学界和业界有影响力的研究者,韩建民同志即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建民同志曾任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社长、上海世纪出版集团副总裁,先后主持策划了《平易近人——习近平的语言力量》和“大飞机出版工程”“东京审判出版工程”等重大出版项目,2014年获第十二届“韬奋出版奖”。2018年,建民同志从出版界转型至学术界,加盟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组建了融媒体与主题出版研究院。短短4年时间里,韩建民学术团队在主题出版研究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同时与人民邮电出版社等单位一起策划出版了一批中宣部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值得肯定。
韩建民等著述的《高度与温度:主题出版研究导论》一书整体来说是很不错的,作为主题出版研究领域的开拓性著作,书中论述的许多问题值得业界思考借鉴。此书既有对主题出版内涵、主题出版发展现状、主题出版与学术出版关系等问题的理论性思考,又有围绕主题出版选题、国际化、数字化、市场化、作者资源开发等方面的应用性研究。此书虽然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整体逻辑清晰、内容丰富、资料翔实,希望能给出版界和学界提供一些启发和帮助。
特作此序。
于2022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