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自古改革,无有不流血者
- 开局教朱棣造反,被朱元璋偷听!
- 大明说书人
- 2082字
- 2023-04-17 18:00:16
“改革,没有想得那么简单。”
“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周羽遥望着惨白的天色,不由有此一叹。
改革、进化、更替……
世人总是用一些美好的词汇,来掩盖其本来的血腥。
进化,多么光明让人欣喜鼓舞的词汇。
这背后,更是有着无情的杀戮在的。
改革也是。
听着这一首绝笔诗,朱棣的心情,也被拉到了谷底。
他也听说过张俭与杜根的典故。
所以这首诗中的绝笔意味,朱棣还是能够体会到的。
“先生,这是哪位先人的绝笔?”
“只体会凄惋并与豪迈之感。”
“若不是悲痛到极致,何来此等笔力。”
朱棣感同身受地惋惜说道。
“他名叫谭嗣同!是一位英勇就义的改革派。”
“他不是先人,你可以把他当成,另外一个与大明类似的国度。”
“本来,他是有机会逃走的,但为了改革,甘愿牺牲。”
周羽也同情地解释说道。
谭嗣同为了大义,为了改革,甘愿就义。
每念及此,都会让人动容。
而这,则是让朱棣有些不解了。
他还以为,谭嗣同已经到了困局,结果竟然是自愿被缚。
“明明有机会逃走,为何要甘愿就义?”
“周先生,我不懂!”
朱棣疑惑问道。
听闻此言,周羽笑了笑。
接着,他便是反问道。
“逃?要逃到什么时候?”
“卫鞅能逃,但是逃到大秦边境时,百姓不肯帮助收留,百姓正是因为卫鞅严苛之法,不敢收留陌生人。”
“晁错能逃吗?诸侯联军围困长安,汉景帝不还要把晁错腰斩了?”
“……”
周羽举的这几个例子,让朱棣沉默了。
他这才想到,改革,或许比战争还要来得恐怖。
这本来就是血腥的。
只是被他想象得太过于美好了。
接着,周羽又补充地说道。
“也许,谭嗣同能逃,但是在他心中,有更加重要的事情。”
“他曾说过,自古改革无有不流血者,无有不流血而成功者,今日,自嗣同始。”
“谭嗣同已经看透其本质,才有此慷慨就义之举。”
……
二楼。
朱元璋也被谭嗣同的义举感染到了。
“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能写出此诗,自然是诤臣,直臣!”
“其君王,却不会用此人,实在可惜。”
他为谭嗣同的经历而感到无奈。
而想到谭嗣同的君王,定然是一个有眼无珠的无能之人。
“这等皇帝,根本就没有资格得到这么好的臣子。”
“只有无能的君王,才会逼得自己的忠臣就义。”
“这样的人,不配做君王。”
“与其改革,不如起义!”
朱元璋最痛恨的,倒不是那些贪官污吏、滥竽充数的硕鼠。
而是那些无能的君主。
贪官污吏,犹可治。
一个昏君,将会把天下、把朝廷都给搞得乌烟瘴气。
“父亲,可是即使是明君,有时也不得不杀忠臣啊。”
“秦孝公不明吗?大秦崛起之奠基,自孝公始。”
“汉景帝不贤吗?文景之治,给刘彻积攒了多么厚实的家底。”
“可此二君,也不得不坐视卫鞅、晁错之死。”
朱标想到此处,内心也是无限无奈。
他是注定也要登基为帝的。
他在内心中,自然也是要做个仁君。
可即使是仁君,也有如此无奈之举。
甚至有时还得不得不杀了忠臣。
“那还是此二人无能!”
“咱开创大明,自然是不同于前朝!”
“死在咱手里的,只会是奸臣,而不会是一个忠臣。”
朱元璋攥紧了拳头,暗暗地发誓说道。
……
酒楼门口。
“周先生,不过是改革罢了,又不是起义,又不是谋反。”
“为何就一定要流血牺牲呢?我还是不明白。”
朱棣又问道。
“那我问你,改革的本质,是什么?”
“本质?”
“通俗一点,改革的本质,就是把一些人腰包里面的东西,放进另外一些人的腰包。”
“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夺人钱财,如杀人父母,这个道理,你应该明白。”
“那些钱,祖祖辈辈就在他们手里,他们甘愿会拿出来?”
周羽说得已经通俗易懂了。
为何要改革?
不就是财富已经过度集中在一部分人手里了吗?
而最无解的是,这些钱财,他们偏偏是以为自己应得的。
为了护食,哪有不拼命的?
“我似乎有些明白了。”
朱棣点点头。
他见过一些人为了抢点吃的,都能互相打得头破血流的。
那为了自己的万贯家财与祖业,不拼个你死我活,怎么可能?
“臣子流血,还是轻的了。”
“有些改革,甚至都能把自己的命给革了。”
“王莽怎么灭亡的,你知道吗?”
周羽又问。
“王莽这个老家伙!董卓曹操之流,窃取天下神器,杀害皇帝,丧失天命,他当然要亡了。”
一听到王莽,朱棣心中就有说不完的怒火。
这是这个时代的背景。
不光是王莽,在这个时代,曹操也是被人唾弃的对象。
远没有后世那样包容。
他们把王莽、董卓、曹操、秦桧,列为四大奸臣之首。
可以当时之人,对这些奸臣是多么地憎恨。
“王莽的灭亡,其实也是因为改革!”
周羽掷地有声地说道。
“周先生,这个您倒是之前提过一句。”
“对。”
“但你不知道的是,王莽的改期,不仅得罪了贵族、士绅,还得罪了农民、百姓。”
“他的一场改革,把各个阶层的人都得罪完了,那他不灭亡才怪。”
“什么?”
听到这些,朱棣瞪大了眼睛。
这一点,倒是他从来都没有听说过的。
心想这王莽也是一个蠢材。
他只知道,王莽是想要恢复周朝的井田制。
本着耕者有其田的原则。
直接规定了,每一户家里,都要拥有一百亩土地。
以此,就要从那些贵族、士绅手里,把土地给抢夺过来。
这自然是贵族士绅不愿意的。
但是对于百姓来说,这应该是一个好政策啊。
这么多的土地,那再也不用担心吃不上饭了。
改革,自然是一方利益受损,一方得到新的利益。
王莽到底是做了什么?
连百姓都可以得罪。
接着,他又看向了周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