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家庭熏陶下的人生格言

我伯父一向比较严肃, 不苟言笑, 帮他一道从事没完没了的晒土、拉土的枯燥活计经常令我心生厌烦, 有时甚至倍感绝望。他的冷峻, 以及眼里有意无意间流露的不悦, 让我恐惧。但是从他的行为举止中, 我依然能感受到他的正直、勤劳, 甚至偶尔一现的“狡黠”。他善用歇后语, 经常会引起周围人的哄堂大笑,偶尔还会被人请去演讲, 其幽默的表达和独特的视角让人能察觉其内心世界的丰富。天天生活在一个屋檐下, 我就是在这种复杂的身心感受中度过了童年。

小时候我与父亲见面的机会不多, 他一般会在周末回家, 然后在周一一大早赶回城里。我偶尔也去他们公司小住, 他比我伯父更加开朗和直率。

虽然在一起生活的时间不多, 但我父亲对我的影响不少。他给予我“自由发展”的空间, 帮助我判断是非, 教我如何做人。例如, 在我们一起清理猪圈时,他会问我臭不臭。在那个年代, 因政治氛围特殊, 社会环境会影响年轻人根据周围的期望或潮流说活 (这也许是前面提到的下意识从众行为的根源之一)。因为大家知道, 这一问题是在考验你怕不怕这种脏活和苦活, 所以“政治正确”的回答应该是“不臭”。但父亲则会告诉我, 客观上确实很臭, 但这是应该做的、必须做的事情, 你不应该惧怕这种臭, 所以也就“不臭”了。另外, 他领导的公司技术改革团队, 在那样的年代研发电子抓药机。当我看到在电子控制下, 一个个中药抽屉如何自动地配成一副副中药, 这对尚年幼无知的我来说十分神奇, 进而在我幼小心灵里对父亲产生了真切的好奇和崇拜。

后来经历了初步的人生历练, 我在30 岁之前定下了自己的人生格言——“正直、真诚、自信、灵活”, 还让朋友写成书法横轴挂于小小的客厅里。也形成自己的育儿理念, 即重视是非观的培养、正确行为方式的养成。在儿子两三岁的时候, 虽然他不可能真正理解“正直、真诚、自信、灵活”几个词的含义, 我就让他先记住, 并在日常生活中结合实际场景帮其理解。如看到有人随意扔垃圾, 会问他这种行为是否正确。在他回答不对后, 再问他你应该怎么做。他会跑过去捡起垃圾放进垃圾桶, 我会及时予以鼓励。这样, 随着其成长, 这些品质便会被逐步理解和不断强化。

我想, 这些感悟和实践与我从小的这种家庭熏陶一定关系密切。